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土窑洞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它的妥善保护和传承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能源、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的直接体现。几百年来,黄土窑洞长期受自然环境风化及雨水侵蚀作用,再加上人为破坏以及保护不够重视,使得窑洞建筑正在逐渐消亡。为科学合理地对黄土窑洞进行修缮和保护,根据黄土的工程特性及窑洞独特的营造技术,结合黄土窑洞的病害残损调查,系统总结了黄土窑洞常见的病害类型以及产生病害的原因,并针对黄土窑洞不同的病害情况,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山西省多地还普遍存在危险土窑洞,多数土窑洞由于土质情况、年久失修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山西省石楼县根据本地土窑洞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多户危险土窑洞作为试点进行砖衬券加固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生土窑洞建筑防火、节能、采光、通风、防水、场地、病害与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生土窑洞设计、建造、使用与维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问题。生土窑洞的建筑防火和节能性能良好,采光和通风需改进,现有的防水措施比较有效,而建筑病害较多。生土窑洞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发展的建筑形式,然而也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4.
窑洞作为陕北黄土高原上所特有的居住形式,研究该种民居形式对其继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对陕北地区的黄土窑洞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不同黏聚力、内摩擦角、窑洞大小尺寸以及窑洞开挖高度对黄土窑洞受力的影响,为陕北地区黄土窑洞的保护和建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土窑洞作为绿色的本土建筑,对保持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皆具重要意义,然而甘肃东部存在大量的弃窑建房现象,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通过对甘肃东部窑洞的现状调查统计,明确了黄土窑洞对当地的极端气温有显著的调节功能,窑洞冬夏两季更舒适,但平房在春秋两季更舒适,因此建议窑房结合使用而不是废弃窑洞。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衬砌的裸窑和忽略窑背的防渗及排水,从而造成窑洞安全性低、耐久性差的误解。因此建议黄土窑洞适当衬砌以改善窑洞受力,窑背做好防渗处理和排水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窑洞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层,我国得“地”独厚。利用黄土地层争取的生活空间——黄土窑洞,广泛分布于陕、甘、宁、晋、豫的广大黄土地带。历史久远的黄土窑洞,给于人的印象,往往有陈旧土气之感。然细加考察就会发现,黄土窑洞在其本质中不乏真意,而其真意正寓  相似文献   

7.
黄土窑洞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地下工程群体,研究窑洞建筑具有重要的工程和人文及生态意义.针对陕北暴雨后的窑洞损毁,总结分析了窑洞损毁成因以及防治对策,为以后同类地区窑洞建筑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土窑洞是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冬暖夏凉、绿色、环保、无污染、低能耗的建筑形式,传统窑洞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土窑洞建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在概括黄土窑洞的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窑洞建筑衰微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加强传统窑洞建筑及西北地区传统风俗文化、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窑洞防水     
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黄土塬区,至今尚有数千万人居住在数代相传的靠崖或下沉式的黄土窑洞之中。由于黄土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约投资,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等优点,仍有强烈的生命力,是中华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黄土塬区属于干旱、半干旱类型的气候,年降雨量200~500mm,蒸发量为200至550mm,地下  相似文献   

10.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它的妥善保护与传承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能源、环境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既有黄土窑洞拱券顶部土体往往存在拉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当土体含水率变化而致使土体力学性能发生较大改变时,窑洞拱顶容易发生局部坍塌,严重影响了窑洞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结合不同结构类型的窑洞及其主要的破坏形态,并依据结构力学中的合理拱轴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既有黄土窑洞加固方法。加固后的窑洞拱顶所受剪力和弯矩理论值为零,仅承受轴力,使得拱券顶部处于最佳地受力环境,拱券结构最安全。该方法合理利用拱券结构的力学原理,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花费成本低,能简便、快速对黄土窑洞进行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窑洞的历史发展、贡献和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了窑洞的分类。然后在调查清楚窑洞现状的基础上,对黄土窑洞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窑居建筑洞体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土体加筋措施加固窑洞的建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筋确实有效改善了土体及窑洞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该措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未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括了黄土高原窑洞演化的历史,指出经济欠发达是中西部地区窑洞仍在被使用的根本原因,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三堠镇建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老窑洞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改造的意义,并对实际窑洞改造工程中的措施、手段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改造后仍存在的缺点及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黄土高原窑洞民居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造价低廉、方便施工、有利抗震防风的诸多优点,但也有采光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的弊病。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更新。  相似文献   

15.
陕北伤亡性黄土崩塌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陕北黄土高原既毁窑又伤人的伤亡性黄土崩塌的类型、前兆、时空分布特征,着重分析了这类崩塌形成原因。在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陕北黄土地区,由于在黄土斜坡上切层开挖,平基建宅,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边坡的稳定平衡条件,导致伤亡性黄土崩塌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对黄土宅基边坡的科学管理和预防并采取削坡减重和排水等工程措施当是恢复宅基边坡稳定、减少崩塌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The many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However, among cave dwelling inhabitants in China, there is now a tendency to abandon their original caves in order to build new houses aboveground.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cave dwellings are considered unsafe, usually because the cave structure has been damaged by the ac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In some cases, such dwellings have collapsed.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suitable way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ve dwellings through control of water. Some aspects of water control as it relates to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cave dwelling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are explained. Recommendations for control of water are presented in five categories: site selection, cave structure,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details, and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对边坡上废弃窑洞、洞穴及黄土陷穴进行现场调查,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给出废弃窑洞采用的处理措施,同时给出洞穴及黄土陷穴采用灌浆充填的处理措施,最后提出边坡治理的施工要求及建议,以确保边坡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简析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群  刘加平 《新建筑》2003,(2):24-25
建筑界的两种其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再生为例,着重论述地域文化的延续与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