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柘煤田含煤地层分布广,煤质优,资源量大.通过对以往的地质、构造资料的研究,依据其聚煤规律,分析隆起和坳陷区的构造特征,确定保留有煤系地层的地区,为寻找煤炭资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鸭山煤田构造演化及成煤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煤田内部低序次构造分布特征及7个矿井不同开采水平的22个测点的地应力实测结果,得出双鸭山煤田以东西向弧形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控制为主并将其由西到东分为安邦河区、扁石河区和七星河区3个区段。分析了主体张性构造应力控制下雁阵式构造、帚状构造等低序次构造分布规律及伴生特征,得出煤田属以水平应力为主且最大主应力量值大多在30 MPa以上的σHσhσv型高地应力场。实测所得地应力数据离散型较大但最大主应力、侧向压力系数以及水平差应力整体上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从区域构造作用及局部采场应力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东保卫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煤田矿井深部区域动力区划和开拓布局提供了划分依据方向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子河流域煤田西部区(如本溪煤田和红阳煤田)为旋卷构造和伸展构造所控制;受太平洋板块对大陆边缘俯冲和大陆的仰冲先后产生旋扭和拉张形成上述两种构造类型,形成时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7,(8):155-158
为了研究鹤岗煤田瓦斯突出构造控制规律,基于瓦斯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通过对鹤岗煤田构造演化、断层以及岩浆活动对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对鹤岗煤田进行了瓦斯突出区带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鹤岗煤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强烈的断裂切割及岩浆活动造成了煤田内构造应力、煤的变质程度以及瓦斯风化带、瓦斯含量等因素的不均衡性;依据这种不均衡性将鹤岗煤田瓦斯分带划分为3个高突瓦斯区、1个低瓦斯区,分别为峻德-兴安高突瓦斯区、南山-益新高突瓦斯区、兴山高突瓦斯区、富力-新陆低瓦斯区。  相似文献   

5.
郭大伟  董耀  赵民  张慧利  张戈 《中州煤炭》2016,(11):127-131
针对豫北隐伏隆起区边缘形成的宽裂限盆地开展研究,分析研究目的区构造特征及地质条件及控煤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隐伏煤田勘探。首先,在豫北隆起区寻找凹陷并预测煤田赋存条件,再通过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等物探方法及钻探验证,分析“隆中凹”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因素,形成河南省内甚至国内开展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找矿模型研究,进而成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潜力接替开发地的重要方向。运用该研究方法对整个华北地台隐伏隆起区内部找煤具有重大的意义,并结合某煤普查项目综合研究,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新安煤田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历史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和瓦斯实测参数,研究了新安煤田瓦斯地质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构造、煤厚变化及埋深是控制新安煤田瓦斯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新安煤田自成煤时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煤体变质程度的增高造成该地区煤层瓦斯含量整体增高;地质构造引起的构造应力、煤厚及埋深等方面的变化,导致新安煤田煤层瓦斯分布不均匀;煤厚的剧烈变化是造成新安煤田局部地区瓦斯含量急剧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营城盆地是松辽盆地东南部局部凹陷聚煤盆地,通过对盆地的煤系地层、煤层的分布特点、盆地的聚煤规律进行综合性分析,在盆地内划分出几个不同级别的预测区域,预测出盆地内古隆起边缘凹陷区和古隆起上的构造凹陷是主要聚煤区,应沉积有工业价值的煤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246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嵩箕构造区主要煤田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受后期构造变动破坏盖层的影响,嵩箕构造区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构造区南部由于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构造复杂,致使登封、新密、禹县等煤田瓦斯含量较低;靠近北纬35°带的新安、偃龙煤田受区域岩浆热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吸附瓦斯能力,然而由于区内大型平移断层、掀斜断块发育,导致煤层瓦斯散失,瓦斯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及聚煤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为指导,结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赋煤特征、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为五图群李家崖组,其赋存于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中,为煤层与油页岩互层的沉积建造;盆缘断裂构造活动主控黄县聚煤断陷盆地的充填沉积和演化,断陷盆地为陆相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水下扇体系、滨浅湖-深湖浊积扇体系,以辫状河体系聚煤最为强烈,盆地水域体制的变化控制聚煤作用的发生,聚煤易发生在盆缘断裂活动比较稳定,地形差异较小,盆地水域扩张时期的滨湖地带.  相似文献   

10.
构造煤是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对华北板块区域构造及构造煤分布规律的研究,构造煤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其中,构造煤最发育的区域是豫西滑动构造区;其次是挤压褶皱和推覆构造区,包括华北板块南缘的徐宿推覆构造分区、淮南构造分区、平顶山构造分区、板块北缘构造区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分区;再次是板块中带构造区和板块南缘永城构造分区,构造煤主要形成在盆地或隆起的边缘断裂构造两盘。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构造煤主要是在先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后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内隐伏煤田预测与验证多集中在隐伏隆起区(或基岩出露区)和凹陷区含已知煤田的斜坡带及外围,而在隐伏隆起区的内部,即前人预测的无煤区开展技术方法研究较少。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重力低、磁力低地段作为寻找残留隐伏煤田的有利靶区,再采用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直接反映新生界厚度和煤层埋深,经钻孔验证,效果良好,因此,重力、磁力加上地震是寻找隐伏隆起核心区煤田的有效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淮南煤田瓦斯赋存特征,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淮南煤田为例,揭示了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潘一矿三级瓦斯赋存逐级构造控制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构造特征主要受EW向、NE-NNE向、NW-NWW向的控制,这种构造特征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和井田内部断层的展布及其瓦斯赋存特征,即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其演化,奠定了淮南煤田区域性高瓦斯的基础,潘谢矿区内次一级构造控制着不同范围的瓦斯分布,对于潘谢矿区内的潘一矿而言,区域构造控制下的大断层F4和F5将其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每个单元内部瓦斯赋存分异特征及构造煤发育范围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金山 《中州煤炭》2020,(8):142-146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其中聚乎更、哆嗦公马、雪霍立、外力哈达、热水等地含煤地层出露较好、煤系埋深较浅。受祁连山构造带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的控制,木里煤田构造类型多样。根据木里煤田的地质背景,从沉积聚煤规律、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等方面对木里煤田隐伏区及逆冲推覆构造下含煤地层进行分析,指出应在已知矿区外围逆冲推覆断层下盘找煤,同时被新生代覆盖的隐伏区为今后找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含煤岩系赋存的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决定现今煤田构造格局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演化历程、深部构造属性、构造应力场作用以及煤系岩性组合特征等方面。中国大陆自晚古生代主要成煤期以来,相继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作用,大陆构造演化的时空非均匀性和基底属性的复杂性,导致煤田构造格局呈现复杂而有序的总体面貌。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可以划分为两大煤田构造区域、三条煤系变形构造组合带、五大赋煤构造区。以赋煤构造亚区为单元,总结归纳了全国五大赋煤构造区的煤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峰峰煤田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北至南洺河,南至漳河,西靠太行山,东接河北平原,呈一南北向的狭长地带。煤田中部有鼓山横贯南北,将煤田分为鼓山东西两块。 煤田地质构造型式主要为褶曲与断裂。大的构造有煤田西部的太行山隆起、煤田中部的鼓山复背斜、鼓山西和村—孙庄向斜和鼓山东单斜。煤田内断层极发育,纵横交错将煤田切割、破坏成许多次一级的构造块段,成为煤田矿井井田划分的天然边界(图1及图2)。  相似文献   

16.
煤田在开采前,都要确定其风化带深度界线。通过对霍林河煤田决定风化带深度界线的最灵敏指标:无水无灰基腐植酸含量,随深度递增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突降的规律,来确定风化带界线。煤在风化带内,有易于风化而迅速地产生大量再生腐植酸,而当超过风化带界线时,煤就只有原生腐植酸了。这样,在风化带界线上就出现了腐植酸含量变化的突降点。随着深度的延续增加,即对未风化的正常煤层,其腐植酸含量则仍稳定在一数值变化不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7,(4):168-171
构造煤分布研究有利于瓦斯区域预测。以煤体流变最小耗能原理为指导,结合直梁偏心压缩弯曲模型探讨了矿井构造煤形成分布规律。认为长期受到挤压剪切区(高应力区)与附近最低应力区形成的最大差应力的煤体发生流变,构造煤体向最低应力区流动并集聚增厚,而高应力区构造煤减薄甚至完全消失。以新密煤田超化、告成、大平等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煤体流变最小耗能构造煤形成分布机理实例揭示了该煤田主采二1煤层构造煤突增突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冒顶等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对煤炭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加强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煤矿动力地质灾害是静态地质环境与开采扰动耦合作用的结果,区域构造背景通过构造变形产物、构造形成过程和构造应力场等方式决定煤矿床赋存方式和动力环境,从而影响煤矿动力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实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把致灾构造因素归纳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构造复杂程度、构造活动性、煤变形-变质特征、煤层赋存深度等六大类,各类构造因素对不同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表明,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中国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基本特点;规模大、损失严重的煤矿动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煤田构造域,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二级构造带以东的东北赋煤构造区中东部、华北赋煤构造区东部和华南赋煤构造区中部,以及受特提斯地球动力学体系与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复合作用控制的华南赋煤构造区西部。根据致灾构造因素和动力地质灾害特征,结合煤系赋存特点和煤炭开发现状,将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的煤矿动力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分为Ⅰ级(低风险)、Ⅱ级(中风险)和Ⅲ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库车阿艾煤矿区地层、构造和煤质变化特征的分析,论述了该矿区煤的变质规律,预测了库一拜煤田的煤类分布,为寻找和勘查炼焦用煤或其它工业用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田地质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为正确指导我国煤田的找煤方向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在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工作上,笔者提出了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开展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研究内容为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构造形态和展布规律、构造成因和演化、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依照我国煤田构造地质特点,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对煤系赋存的构造区划,具有构造单元和赋煤单元的双重涵义,总结归纳了5大赋煤构造区的煤田构造特征,为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