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余堂  宫照杰 《食品科学》2009,30(18):50-53
以玉米花丝为原料分离活性多糖,并对多糖的脱色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活性碳、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 对玉米花丝多糖进行脱色,通过对多糖脱色率、保留率及抑菌性的比较发现,四种方法对花丝多糖均有脱色效果。次氯酸钠和双氧水脱色后多糖保留率较低,抑菌性较差。活性炭的脱色率为87.9%,多糖保留率为81.5%。树脂D315 的脱色率为83.4%,多糖保留率为76.6%。活性炭和树脂脱色法明显优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脱色法,但活性炭脱色后多糖溶液中残留的活性炭难以清除,对多糖品质有一定影响;树脂脱色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摸索红松松塔粗多糖脱色工艺条件,为松塔粗多糖的纯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活性炭法对红松松塔多糖进行脱色研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活性炭浓度、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pH值对松塔粗多糖脱色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法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浓度1.5%、时间60min、温度50℃和pH值3.本研究为红松松塔多糖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松塔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发现DA201-CⅡ树脂具有较好的脱色率,且对多糖的吸附也较少;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香菇多糖提取液浓度、树脂用量和温度为自变量,脱色率为响应值,确定了利用DA201-CⅡ树脂对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香菇多糖提取液浓度为1.9 mg/m L,树脂用量为11 g/100 m L,温度为51℃,脱色率达到最高为80.04%,多糖保留率最高为93.45%。  相似文献   

4.
桔梗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桔梗多糖的活性炭脱色工艺。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活性炭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在60℃下,调节pH为6.0,加入体积分数为0.5%的活性炭,脱色20 min,脱色率为80.47%,多糖保留率为83.51%。该脱色工艺对桔梗多糖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大豆多糖提取液高效低损的脱色方法,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研究影响大豆多糖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因素及条件,优化了脱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大豆多糖提取液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5%,脱色温度60℃,一次性添加粉末活性炭305,脱色时间30min,p H5。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贵州特色药用真菌戴氏虫草为实验材料,探究其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的活性炭脱色工艺。方法:选取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脱色pH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别对两种多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戴氏虫草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的最佳脱色条件分别为活性炭用量1.5和2 g/100 mL,脱色时间10和30 min,脱色温度50和70 ℃,脱色pH为4和8。各自最优条件下,水提多糖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92.12%±0.45%和73.46%±0.33%,碱提多糖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5.67%±0.66%和56.72%±0.47%。结论:活性炭吸附法对戴氏虫草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具有明显的脱色效果,且多糖保留率高。该脱色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地参多糖的活性炭脱色工艺,并分析脱色后多糖的抗氧化性.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系统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地参多糖脱色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通过测定还原力来评价脱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优化沙枣多糖的脱色材料与脱色条件。方法:以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颗粒活性炭、粉状活性炭、聚酰胺3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确定一种较好的沙枣多糖脱色剂,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该脱色剂的脱色条件。结果:颗粒活性炭脱色效果优于其他2种脱色剂。结论:以颗粒活性炭为沙枣多糖的脱色材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75min,脱色温度55℃,脱色次数3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沙枣多糖的脱色率为45.52%,多糖保留率达95.55%。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灵芝多糖脱色工艺,选取最优脱色方式。方法选取活性炭、壳聚糖、H_2O_2 3种脱色剂对灵芝多糖脱色处理,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工艺优化。以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分析脱色后的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活性炭对灵芝多糖的脱色率为67.72%,多糖保留率为72.12%;壳聚糖对灵芝多糖的脱色率为33.57%,多糖保留率63.00%;H_2O_2对灵芝多糖的脱色率为84.11%,多糖保留率为73.12%,综合考虑H_2O_2脱色效果最好,壳聚糖脱色法所得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结论活性炭、壳聚糖、H_2O_2 3种脱色剂均可用于灵芝多糖脱色, H_2O_2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活性炭对碱蓬多糖的脱色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碱蓬多糖脱色过程中的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pH为影响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碱蓬多糖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3%,脱色温度53 ℃,脱色时间43 min,pH5.4,脱色率为65.38%,RSD为1.74%。该优化工艺简单、稳定、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水乙醇对茶叶进行浸提,用乙酸乙酯和蒸馏水分别对浸提液进行萃取后浓缩包含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内的黄酮类物质。利用聚酰胺装填的层析柱对茶叶中的(-)-EGCG进行分离,并对分离产品结果进行分析。本实验以活性炭为脱色剂,考察了活性炭的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次数、脱色后溶液pH、乙酸乙酯与水的配比以及洗脱荆中乙醇浓度等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在各项条件最优的情况下,每10g绿茶可以提取出纯度大于98%的(-)-EGCG单体0.39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芦荟凝胶汁脱色工艺并优选其脱色条件。采用4因素 3水平正交设计法 ,以脱色率为指标 ,筛选影响芦荟凝胶汁的脱色工艺的因素。实验设计A、B因素对芦荟凝胶汁的脱色有显著的影响 ,芦荟凝胶汁的脱色条件是A1B3 C2 D1。(芦荟凝胶汁 :1:1、活性炭 :0 .5 %、脱色方式 :室温搅拌、脱色时间 :2 0min)  相似文献   

13.
车前草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活性炭和大孔吸附树脂两种方法对车前草多糖脱色。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在60℃下,加入0.75%(m/V)的活性炭,脱色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6.22%,多糖保留率为65.31%。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的最佳条件是:以蒸馏水为洗脱剂,样pH值为8.0,洗脱流速为2mL/min,洗脱液体积为3BV(1BV=20mL),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9.78%,多糖保留率为89.76%。大孔吸附树脂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炭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酶法制取罗非鱼水解动物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对罗非鱼肉进行水解制备水解动物蛋白,以水解度(DH)为指标对水解过程进行分析,选取中性蛋白酶作为适宜的单酶并研究其酶法水解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水解度,进行了中性蛋白酶与酸性蛋白酶复合酶解的研究,并对双酶法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酶解液分别采用酵母发酵、风味酶处理、粉末活性炭吸附、海藻糖处理进行初步脱色脱苦除腥研究。结果表明,海藻糖和粉末活性炭脱色脱苦除腥总体效果最佳,但两者各有侧重,活性炭在脱色方面优于海藻糖,海藻糖则在脱苦除腥方面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SEM观察了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了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以考察颗粒活性炭种类、目数、染料废水浓度、pH值、吸附温度及时间对染液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较煤质、果壳活性炭好;活性炭目数越大,其吸附脱色效果越好;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随染料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函数下降;酸性环境下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好于碱性环境,pH值为5.5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温度越高,脱色率越高,但升至一定温度后对吸附脱色效果增加不再显著;达平衡吸附前,增加吸附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增加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低聚木糖水解液分别经过酸析脱色和活性炭脱色,旋转蒸发仪浓缩纯化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低聚木糖产品。通过对酸析和改性活性炭脱色条件优化,得到的优化脱色条件是:酸析脱色pH3.0,脱色温度50℃;活性炭用量是10%(w/v,活性炭/溶液),初始pH值是3.0,脱色温度是80℃,脱色时间是100min,此时的脱色了为55.06%。两种方法结合脱色率是68.96%。用旋转蒸发仪将经过脱色处理的低聚木糖水解液进行浓缩,并辅以乙醇继续浓缩得到浓缩糖浆,其中的低聚木糖含量达到32.08%(w/w,低聚木糖对固形物)。  相似文献   

17.
以乙缩醛生产过程中精馏塔塔底有色高沸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粒状活性炭、硅藻土、活性白土和粉煤灰为脱色剂,考察了其脱色的可能性,发现活性炭对其脱色最有效。以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和搅拌强度为实验因素,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乙缩醛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最终确定乙缩醛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脱色温度20℃,脱色时间6h,脱色率为78.7%。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优化的脱色条件下,脱色剂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显著,加入油质量3%的活性炭可以完全脱除样品中的苯并芘(苯并芘含量为7.12μg/kg);活性白土基本不具备脱除苯并芘的能力,但在活性炭中加入活性白土后,活性白土优先脱除油茶籽油中色素等杂质,为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保留了吸附能力,使得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效率提高,在3%活性白土的存在下,加入油质量0.3%的活性炭即可达到单独使用3%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量,相当于将脱除苯并芘的能力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罗汉果和陈皮为原料,分别采用冷凝回流和超声提取工艺得到浸提原液。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硅藻土、明胶、壳聚糖和活性炭4种材料作为澄清脱色剂在不同添加量时的澄清脱色效果,获得罗汉果、陈皮浸提液最佳的澄清脱色工艺条件。最佳澄清脱色条件为:罗汉果浸提液选用澄清脱色剂为活性炭,活性炭加入量为4 g/L,透光率达到最大值93.8%,色度为最小值3.24;陈皮浸提液选用澄清脱色剂为明胶,1%明胶溶液加入量为0.24%,透光率达到最大值98.3%,色度为最小值1.375。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凹凸棒土、硅藻土、活性炭、沸石及活性白土5?种脱色剂对粗鱼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脱色鱼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觉阈值确定该鱼油主体风味成分。结果表明,赋予鱼油腥味、脂肪香味、蜡香等主要风味的壬醛、己醛、2-壬酮,其相对含量经脱色后有明显降低,风味改善效果显著。脱色后,鱼油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则有增加趋势;酸价与过氧化值变化差异较大,而碘值及皂化值则无明显变化。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脱色效果最佳,但脱腥效果较硅藻土、活性炭和沸石差。本研究结果对改善鱼油脱色工艺及脱色剂选择和不良风味等方面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