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歧口凹陷沙二段精细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地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歧口凹陷沙二段从下往上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对应层序界面为SB1和SB2,并在层序内部划分至体系域级别.层序界面在地震反射终端和岩性、电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其中SB1界面类型为构造成因的较高角度削截不整合面,可作为沙河街组内部的1个二级超层序界面;SB2为受湖平面变化控制的典型的三级层序界面.2个层序的划分反映了沙二段时期工区经历了2次较大规模的湖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2.
对孤南油田地震剖面、钻井及测井资料进行了研究,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Ng底界、Es上2底界及Es下3底界),它们均为盆地级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将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分为2套二级层序(二级层序Ⅰ和二级层序Ⅱ).在2个二级层序内部,识别出2个最大湖泛面和2个初始湖泛面;这4个湖泛面将二级层序Ⅰ、Ⅱ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二级层序Ⅰ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已被剥蚀殆尽;二级层序Ⅱ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进一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结合构造与沉积学研究,认为古近系时期研究区处于孤南大断层转换带及陡坡带,层序地层属于构造坡折模式.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丰富的地震资料,将中新统珠江组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8个体系域及5个层序边界,其中SB1、SB2、SB4、SB5属于Ⅰ型层序边界,SB3属于Ⅱ型层序边界.对比经典的碳酸盐岩层序模式,研究区所有层序缺失低位体系域,且研究区层序模式变化比较频繁,SQ1属于干旱条件下缓坡模式,SQ2、SQ3属于...  相似文献   

4.
海安凹陷古近系沉积层序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本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从古近系泰州组到三垛组的盆地断陷阶段,海安凹陷经历了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四次较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可分为7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其中主要的含油体系域包括SQ1-1低位体系域、SQ1-2低位体系域、SQ1-3高位体系域、SQ2-1湖侵体系域及SQ3-1低位体系域等;主要含油体系域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相等;层序地层格架内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及空间位置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有利生储盖配置:SQ1-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2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3高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2-1湖侵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3-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西断层的断裂性质及成因机制,利用莱阳凹陷重力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对莱西断层进行识别与描述,并对其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莱西断层发育带状展布、花状构造、海豚效应等构造样式,并且断层两侧地质体沿断层走向左行错开约4.4km,是一条典型的左行走滑断层。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时期,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为NEE-SWW向挤压,牟平-即墨断裂带由晚白垩世早期的伸展作用转换成右行走滑,而莱西断层剪切方向与其相反,是牟平-即墨断裂带的共轭左行走滑断层。莱西断层并不控制白垩纪地层的沉积,因此不是莱阳凹陷的西部控凹断层,而是凹陷内部的一条分带断层,在其切割作用下莱阳凹陷被分成东西2部分。   相似文献   

6.
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对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层序地层研究是以二级层序为基本单元。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中识别出了SB5、SB6两个三级层序界面,将恩平组划分为SQ4、SQ5、SQ6等3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各个旋回层序的构型样式。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沉积主要为冲积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体系、沼泽体系及湖泊体系。本文对其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惠州凹陷恩平组多物源特征明显,物源方向以西部与北部为主。  相似文献   

7.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圈闭已成为中、新生代高成熟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开展廊固凹陷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对凹陷内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该凹陷古近系划分出1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又可划分出低位、高位和湖侵3种体系域.由于受构造运动、物源和气候变化影响,凹陷内发育了多种充填样式,形成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等多种沉积相带.研究指出,大柳泉鼻状构造带和河西务西部带是凹陷内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沙三段和沙四上亚段是凹陷内砂体发育的有利层位,其中SQ3低位体系域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SQ6低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砂体及SQ7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岩性地层油藏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9.
卢春红  纪友亮  潘春孚 《特种油气藏》2012,19(5):38-41,152,153
莱阳凹陷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和油砂,说明该盆地有油气生成和油气的聚集,但钻孔未取得突破。为改变此现状,充分应用盆地内钻井取心资料,编制了岩心单井相分析柱状图。结合水南段沉积期特点,将莱阳盆地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的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深湖半深湖、近岸水下扇6种沉积相类型。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将地质研究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莱阳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对地震相进行分析及对地震属性进行提取,再综合考虑原型盆地类型和区域构造背景,得出水南段的沉积相分布特征,对取得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针对中国南海A盆地深水区古近系B组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导致层序界面不明显等困难,综合浅水区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相互验证的方法,识别出SB0,SB1,SB2,SB3,SB4等5个层序界面,将B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Ⅰ,SⅡ,SⅢ,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各层序界面和层序厚度在盆地和凹陷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形成这种特征的地质要素主要是差异沉降作用、局部隆升剥蚀作用以及盆地断陷作用等。发育在层序界面附近的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盆底扇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等是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区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阳凹陷是白垩纪残留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总结为:白垩系各群组充填差异明显,上下白垩纪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通过计算剥蚀量、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和综合地质分析,将莱阳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莱阳期拉分断陷、青山期扩展断陷、青山期末挤压褶皱、王氏期再次拉分断陷和新生代抬升剥蚀5个阶段。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油气的形成条件,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则对油气藏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2.
文中根据地震、钻井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孔店组残留地层进行精细研究,获得了对孔店组沉积特征的深刻认识,进而分析孔店期沧东断层伸展作用和走滑作用对孔店组沉积的控制作用,并得出沧东断层在孔店期的构造活动规律:沧东断层在SQ1层序沉积时期开始发生伸展作用,SQ1层序沉积期和SQ2层序沉积期伸展强度较弱,并且只有沧东段活动;SQ3层序沉积期和SQ4层序沉积期伸展作用持续增强,并且整段都有活动,成为控制东侧下降盘沉积作用的边界断层。与此同时,沧东断层的右行走滑运动也控制了其东侧孔店组地层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营潍断裂带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新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制图对辽东湾坳陷断裂系统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展开了分析,论证了营潍断裂带在辽东湾坳陷的表现形式。研究表明:1辽东湾坳陷的断裂体系可划分为伸展断裂系统和走滑断裂系统,其中,伸展断裂系统包括NE向、NNE向主干断层及SEE向基底断裂,主要控制了古近系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形成辽东湾坳陷"三凹夹两凸"的构造特征,走滑断裂系统主要包括3条NE向切割基底的走滑断层、主干伸展断层之上发育的伸展-走滑型断层以及走滑作用伴生的相关构造,断层在全区分布广泛并向下切割至新近系,使得现今辽东湾坳陷的构造格局更加复杂化;2营潍断裂带在辽东湾坳陷可分为东支断裂带和西支断裂带,共同构成了5个大尺度(凹陷级别)以及多个小尺度(主断裂级别)的走滑双重构造带,成为新生代营潍断裂带的重要构造表现形式;3营潍断裂带的活动可分为始新世的强伸展弱走滑、渐新世的弱伸展强走滑和中新世至今的弱伸展弱走滑3个演化阶段,其中,东支主断裂的伸展位移量和走滑位移量都要明显强于西支主断裂,且活动时间更早,这与辽东湾地区地壳东薄西厚的深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 A 探区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有利地层不整合圈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萨雷布拉克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历了 3 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 3 个阶段,即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 3 个二级层序,并在其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为 7 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可划分出 2~3 个体系域;②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③侏罗系有利的地层不整合圈闭主要为 SQ1 和 SQ2 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以及 SQ5 与下伏地层形成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相似文献   

15.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为一典型的中生代残留凹陷。长期以来,由于对该凹陷烃源岩生烃史认识不清,给勘探潜力评价带来不利影响。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该凹陷莱孔2井2块典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在地史时期存在2个生油峰期,第1期出现在90~75Ma,主要烃源岩是位于莱阳凹陷中心的逍仙庄段烃源岩,生油范围较小;第2期出现在75~65Ma,生油范围广,包括凹陷内的水南段烃源岩及斜坡带的逍仙庄段烃源岩,为主生油期。认为莱阳凹陷圈闭构造主要形成期与烃源岩主生烃期基本吻合,但由于后期构造破坏,莱阳凹陷的勘探重点应放在有较好储盖组合、未受明显构造变动的残存凹陷。  相似文献   

16.
胶莱盆地莱阳期古构造应力场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分析一直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难题.从胶莱盆地莱阳组的同沉积构造活动研究入手,通过盆内不同方向的平衡剖面所反映的伸展量来认识盆地在莱阳期的应变特征和构造应力场状况.然后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基于ANSYS系统的有限单元法平面线弹性模拟加以检验,最后确定了胶莱盆地在莱阳期的动力学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胶莱盆地在莱阳期受控于双轴拉张应力场的作用,这可能与更大规模的区域性裂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川东南地区,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综合分析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了飞仙关组和鲕滩的发育特征。飞仙关组发育完整,可以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底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的岩性、岩相转换面。第1层序海侵期主要发育混积陆棚环境,从第1层序高位期开始研究区进入碳酸盐岩台地演化阶段,鲕粒滩开始发育。第1层序高位期至第2层序高位早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要岩石类型;第2层序高位晚期,沉积局限台地环境的紫红色泥页岩、白云岩夹石膏层。鲕粒滩主要发育于第1层序高位期和第2层序高位早期。第1层序高位期鲕滩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第2层序高位早期鲕滩则为北东—南西向展布。鲕粒滩分布以第2层序高位早期较佳,为潜在的最有利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吐哈盆地是一个陆相含 油气盆地,侏罗系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层序(SQi-SQ>)。层序SQ.相当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SQ2相当于西山窑组一二三段,SQ3相当于西山窑组四段和三间房组-段,SQ4相当于三间房组二三段,SQ3、SQ6和SQ,分别相当于七克台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层序SQ1和SQ2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上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SQ1SQ2、SQ3、SQ4和SQs上升半旋回,层序SQ3、SQ4SQs下降半旋回和SQ6SQz层序是区域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