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麟杰 《新建筑》2008,(1):14-18
通过对建筑本质意义的发问、对建筑的实体三维塑造空间的传统观念和电影运用时间对空间的感性渲染的思考来探讨电影与建筑的内在关系。探讨电影对建筑设计思考方式的影响、建筑的非物质性、建筑的叙事性以及建筑空间的“诗意性”。以一个实际“电影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来探索建筑空间所释放出的能量,以及它能带给人的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情感的回响。最终,这种能量转化成建筑实体研究设计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任志生  曹琛 《建筑节能》2006,34(1):42-43
建筑是一种语言,它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而建筑立意使我们由单纯的空间享受与建筑美学的讨论进而扩展到建筑精神的创造.文章阐述了如何确定建筑立意的诸多方面,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首要步骤,使建筑与人沟通,与人说话.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定义是什么?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或定论。有人说,建筑就是栖居;有人说,建筑就是庇护所;有人说,建筑就是住的艺术、就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就是空间、就是人存在的环境。建筑作为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4.
黄媛 《华中建筑》2006,24(7):78-81
访文通过总结常规建筑面对变化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分析被忽视的建筑“可运动“、“可变化”现象.将这一性能系统化一提出建筑的“运动”理论:在技术上,它受到仿生学的启示.作为建筑仿生学的分支;在理念上,它以共生哲学为基础,运用其中关于人的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最后探索将系统化的“运动”理论和设计方法作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万式适当运用于变化着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这里设计的并不是房子,而是设计了新时代的新生活。”密斯的话道出了建筑的真谛。本文通过对人和建筑,尤其是人和居住建筑的密切关系的探讨,阐述了建筑的主体是人,是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居住空间,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只有考虑了人在其中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建筑本身真正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这是荷兰的一幢极具想象力的建筑,更是一处屡获国际殊荣的建筑作品。它是荷兰一个设计团队的杰作。其奇特之处在于,它有像抽屉一样拉开的房舍,搭配各种各样漂亮的凉台,和谐地融为一体。该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外观极富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新型的住宅形态,会给居住者带来一种新的居住体验。“抽屉房子”构思巧妙,它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让建筑在横向上的延伸性得以完美的表达。而且,高处的空间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可谓一举两得。此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新奇的外观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玩具模型”?“银行保险柜”?每个经过的人们不被吸…  相似文献   

7.
本又通过对笔者在法国进修期间所做的一个设计进行介绍和分析,说明建筑的构思建筑的构成手法,应源于它所处的环境,并使其真正能够镶嵌于它所处的街区。同时也说明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要求——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岩  刘大平  陆彤 《华中建筑》2006,24(11):185-188
哈尔滨道外区的近代建筑常常被称为“中华巴洛克”建筑,然而长期以来这一概念一直被模糊地使用,在实践中很容易使人困惑,该文从剖析“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定义入手,针对它的过度装饰、巴洛克构思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观点.力求给这一概念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杜寿兴 《建筑》2006,(16):54-55
做小工命丧黄泉2005年8月10日早晨,刘成功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帮工建房的吴利得家。“老刘,快来帮忙!”刘成功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屋里出来。门前已聚集了不少人,一打听才知道,建房用的“冲天”(俗称“扒杆”,建筑吊装用具)因房子建好已派不上用场,主家将它低价卖给邻村建筑工匠徐大明。现在,徐大明带着两个人来拆它。可区区两三个人  相似文献   

10.
邵影军 《四川建筑》2007,27(Z1):70-71
在中国建筑市场异常红火的今天,我们的建筑文化中夹杂着其他的建筑文化和理念。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但是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欧陆风"是我国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共同发展、互相渗透的一种现象,它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的任务就是吸取它的优点,摒弃它的缺点,使我国的建筑文化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