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纱线中纤维混和不匀,直接影响纱线强力、各工序断头率、织物条影及染色的差异等,是当前纺纱质量关键之一。本文首先阐述纱线中混和均匀度指标需从纤维含量差异率等宏观指标和纱线截面中纤维分布含量及其不匀率等微观指标两个方面来表达,并建议用纤维径向扇形等分比较法和纤维等面积圆环比较法来定量分析纤维的微观均匀度。文章接着分析当前影响混和均匀度的五个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改进混和方法、采用混和性能较好的设备等改善混和均匀度的七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准确性,通过改进开清棉、梳棉工艺,降低棉卷、生条的内外重量不匀率,选择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混合方法等技术措施,最终使涤棉混纺纱的混和均匀性和混纺比的准确性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显微镜法分析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显微镜法与二组分法对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对比测试,分析了涤棉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混和均匀和纤维分布,成纱截面纤维根数与纤维细度,长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显微镜法和二组分法测试的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结果表明:二组分法试验涤纶纤维净干重量混纺比与显微镜法试验涤纶纤维根数混纺比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显微镜法测试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弥补了二组分法不能测试少量试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随着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混纺产品日益增多。混纺纱条内纤维混和的均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纺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对混纺纱条混和不匀公式的探讨,可为进一步改进混纺产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腈纶/莫代尔/丝光细羊毛60/30/10 11.8tex赛络集聚纱的留白纺纱工艺要点。采用小量混和和双梳棉工艺,确保了混纺比的稳定,实现了精细化混和;通过赛络集聚纺纱方式和较低的纺纱速度缓解了纤维在加捻时的分布转移。解决了纺纱过程中混纺比波动大、纱线横截面纤维分布不均匀,布面不匀净,横档疵点多等问题。认为:通过一些列的优化措施,腈纶混纺留白纱线可以满足后道工序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细纱单强CV%值是细纱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比之缕纱强力条干均匀度更具有代表性,以它作为考核指标能够适应后道设备高速高效的要求,特别是在目前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努力、降低单纱强力CV%值,这是我厂贯彻涤棉新标准提高一等品率的关键所在。但要降低涤棉混纺纱单纱强力CV%值难度较大,首先,混纺品种所用的两种纤维物理性能差异大,无论是长度,单纤维强力、伸长等都有很大不同。而且二种纤维混合不可能做到非常均匀,其次,细纱条干均匀度。重量不匀率。拈度差异以及纤维混合均匀度等等,  相似文献   

7.
纬向条档疵布的纺部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纺部原因而形成布面纬向条状纱疵的条档疵布,会严重影响布面外观。其产生的原因有:纱线重量变异、纱线捻度变异、混和原料色泽差异大及混和不匀、化纤混纺比变异、纱线张力变异、纱线毛羽变异、纱线回潮率差异过大等。分析原因时需拆下形成条档的纬纱及正常纬纱进行对比,介绍了条档疵布的分析程序及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罗布麻莫代尔腈纶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及其性能。针对罗布麻纤维的特点合理设置纺纱工艺参数,采用称重混和及并条混和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不同混纺比的纱线,测试分析了4种不同罗布麻含量、两种细度的8种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条干CV、毛羽指标。指出:随着罗布麻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线断裂强度下降,条干变差,毛羽增多。认为:优选罗布麻混纺比,优化工艺参数有助于罗布麻系列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超低比例导电涤纶与棉混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超低比例导电涤纶与棉混纺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抗静电性能。测试分析了不同比例导电涤纶对混和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超低比例导电涤纶与棉混纺纱、布产品的试制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涤纶与棉混和纤维的体积比电阻随着导电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超过1%后,体积比电阻的下降幅度趋缓;含有0.5%~1%导电涤纶纤维的纺织品可以满足一般的抗静电要求,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耐久性;采用梳棉机后部棉卷定量混和喂入方法可以保证正确的混和比例和均匀的混和效果;导电涤纶含量是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混纺纱线密度、织物的组织结构等对抗静电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纱线漂染中造成色花色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下面几个因素。 一、纤维原料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纤维对同一染料的吸收能力相差较大,如果不同纤维混纺不匀,会造成色泽不匀的色花色差。 2.同一种纤维由于批与批之间的色泽不一,也会造成色花色差,化纤品种更为明显。棉花的成熟度不一,其得色量也不同,国产棉的吸收染料能力比埃及棉强,因此混纺不匀也会造成色花色差。 3.纱线拈度与条干不匀也会造成色泽不一,一般讲拈度大的和条干细的得色浅,反之则得色深。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组分纤维在纱线内混合不匀会导致混纺纱的强度降低、强力不匀恶化、布面色差等瑕疵增加.为探究条混工艺参数对混纺纱条混合均匀度的影响,通过改进混合不匀指数(IBI)表征混合均匀度,并采用计算模拟纤维在条混时的运动情况,获取混合纱条中纤维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不同并合根数、并合道数、排列方式、混纺比等条混工艺参数对纱条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12.
探讨比色法用于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可行性。通过对经梳棉机梳理获得的不同混和比例的涤棉纤维网进行染色,采用电脑测色技术进行比色,分析了K/S值与纤维混和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涤棉纤维网染色前后的K/S积分值变化量与棉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以上。认为比色法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优化后可以用于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定量测量。利用电脑比色技术的比色法可用于织物的无损伤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列述了过去文献所介绍的评定纤维在细纱中混和效果的方法后,研究认为中长纤维纱混纺比偏差值、混和程度可以作为生产上评定混和效果的指标,混纺比不匀率也应列入考核内容。提出了目前常规试验方法,由于样品容量太小,不易正确反映混纺比偏差值,宜加以改进的意见。据此通过含量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探讨和对比了各种不同混和方法的混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腈纶纤维轻而富有弹性,保暖性好,染色鲜艳,和棉混纺可增加透气性、柔软性与吸湿性,做内衣时穿着感到舒适,广泛应用于针织运动衫。近年来由于腈纶染色性与弹性有明显的优势,针织品由内衣转向外衣,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热销产品。我厂生产腈棉混纺针织纱有较长时间,现就有关技术问题探讨如下: 一、色差与纤维混和不均匀混纺产品对纤维混和要求甚高,混和不均匀,即纱线横断面内混纺纤维含量比例失控  相似文献   

15.
最近,厂商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把各种各样的纤维混合加工。由于纤维的混和不匀率决定纱线和织物的质量,在纺纱加工中将纤维混和均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已有许多测量纱线和织物混和不匀的方法,但对毛条或毛网却还  相似文献   

16.
色纺多彩面料已悄然走人人们的生活,装点着人们身边的五彩世界,随着人们对其独特外观(艳丽美观、层次清晰、朦胧、立体、自然、时尚)及穿着性能的认可,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色纺多彩面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染整工艺,在坯布成型之前就开始染色.色纺纱又称有色纤维纺纱,即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再由不同颜色的纤维混纺而成的纱,从而导致色纺纱混色的不匀,而混色均匀则是相对的.若混和均匀,则色纺纱有朦胧迷离之感,若混和不匀,色纺纱则存在色差和层次,具有先锋前卫意识.  相似文献   

17.
简述夜光纤维的发展及纤维性能特点,并结合夜光纤维生产成本及商业价值的综合分析,详细阐述夜光纤维针织面料的开发及应用方向。利用夜光纤维色纺长丝与超细旦莫代尔、精梳棉短纤维混纺纱线交织,并通过坯布染和纱线染莫代尔、精梳棉两种不同后整理方式对其面料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纱线染色的面料发光效果最佳、性能最好,但其成本也将增加,坯布染色面料生产成本低,发光效果稍差些,市场应用前景更广,开发的夜光纤维面料具有良好的发光功能,起到很好的修饰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涤棉混纺纱为例,就纱线不匀、锭速和捻度不匀、细纱工艺和混纺比等因素对单纱强力CV%值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并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和出条干CV%值,百米重量CV%值、细纱锭速不匀,捻度不均与成纱单强CV%值正相关。指出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和加捻卷绕工艺,选择合适的钢丝圈和捻系数是降低成纱单强CV%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多元复合阻燃纱线中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芳纶1313纤维、阻燃黏胶和阻燃锦纶长丝为原料,纺制11种二元复合阻燃纱线和9种三元复合阻燃纱线,探究了芳纶1313纤维含量变化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纱线强力、毛羽指数、耐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混纺比对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性影响不显著,仅与纤维本身性能有关;多元复合阻燃纱线中芳纶1313纤维含量越多,纱线的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磨次数越大,阻燃锦纶长丝的加入会改善三元复合阻燃纱线的毛羽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为阻燃纤维的选择以及阻燃混纺纱线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和利用Onions指数法研究了7种不同混纺比异形涤纶混纺纱线中三角涤纶纤维的径向分布对纱线光泽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纱线光泽度与Onions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Onions指数与三角涤纶的混纺比成线性关系,而三角涤纶的利用率与三角涤纶含量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