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分析了21t挖掘机驾驶室耳边噪声的主要来源,确定了发动机减振、驾驶室阻尼减振、隔声减振和采用吸声材料的减振方案,并进行了驾驶室耳边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挖掘机耳边噪声降低了4dB,所采用的降噪方法合理可行,为挖掘机降噪提供了一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1t挖掘机驾驶室耳边噪声的主要来源,确定了发动机减振、驾驶窒阻尼减振、隔声减振和采用吸声材料的减振方案,并进行了驾驶室耳边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挖掘机耳边噪声降低了 4dB,所采用的降噪方法合理可行,为挖掘机降噪提供了一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某小型液压挖掘机的风道优化与降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液压挖掘机的散热能力与降低噪声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制约,是产品设计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高效地匹配散热系统,并尽可能地节能降噪,通过分析某小型液压挖掘机的噪声频谱,准确识别主噪声源,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对整车散热腔风道进行优化,最终在满足热平衡需求的前提下,使整机机外辐射噪声降低5.0 dB(A),冷却风扇转速降低400 r/min,冷却风扇能耗降低40.9%。  相似文献   

4.
乔恒昌  姜峰  李谦 《建筑施工》2007,29(12):945-947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给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以上海人民广场地铁换乘枢纽工程为实例,根据施工及周边区域的目标降噪量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降噪相关设计,采取了声屏障降噪措施以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从拆除支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监测结果分析,设置声屏障后的施工噪声对地面影响大为降低,基本达到了设计时的预期目标。其结果表明,施工噪声对地下车站影响较小,无需对相邻地铁站进行噪声防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随着交通出行的激增,路面行车噪声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亦越发严重,采取适当的路面养护措施降低其噪声污染势在必行。本文分别对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罩面和超薄磨耗层两种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前后的路面行车噪声和构造深度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根据路面行车噪声的产生机理,对两类措施的降噪机理和效果进行了探讨,为相关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降噪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Quiet-Track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为城市轻型轨道交通网络提供逐步缓解轨道噪声的措施以及铁路滚动噪声相关的维护方案,利用既有的各种轨道降噪措施及其组合达到≥6 d B(A)降噪量的总体性能。在轮轨滚动噪声较高的雅典地铁1号线既有混凝土板式无砟轨道(RHEDA轨道)段进行了现场测试及验证工作。基于WRNOISE和IMMI噪声预测软件数值模拟对降噪措施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模拟计算了轮/轨噪声源强度与声源控制措施(如:磨削,轨道阻尼器,车轮阻尼器,车轮弹性的变化和/或钢轨固定),噪声传播特性与改变传播路径措施(如:轨道基座吸声,声屏障屏蔽等),以及更详细的降噪措施设计方案及可能的措施组合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现有最佳降噪措施组合方案。模拟计算所需的轨道和车辆参数(例如,轨道和车轮粗糙度)由实验测试确定。为了在不影响轨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滚动噪声,详细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降噪措施:措施1:在道床上铺设预制吸声板(面板类型);措施2:设置高于轨面1. 10~1. 20 m的吸声式声屏障;措施3:安装轨道减振器。选定的降噪措施均现场实施,并逐一测量其总体降噪性能与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姜圣  肖春  胡代群  聂国红 《工程机械》2013,44(1):20-23,2
基于噪声测试基本理论,针对某款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降低司机耳边噪声为目的,对司机位置噪声进行测试,并对噪声测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贡献量分析,对主要噪声源进行识别。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冷却风扇为降噪对象,通过采取选用合理的吸声材料,设计合理的排风吸声通道及优化冷却风扇导风罩等降噪措施,对压路机进行改进。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路机司机耳边辐射噪声明显降低,降噪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8.
冷却塔是公共建筑中普遍使用的空调制冷水循环系统,冷却塔工作时向外辐射噪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应进行冷却塔噪声控制。在科威特奥体中心建设项目,运动员公寓冷却塔噪声治理过程中,文章通过SoundPLAN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并采用噪声控制措施和采取隔声屏,消声百叶等降噪手段等不同情况下的噪声影响,分析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经过模拟和多种手段的运用,敏感区域的噪声有效降低,低于现行居住区的噪声控制标准,而设备的运行没有受到影响。此次的噪声治理验证了SoundPLAN在居住区噪声治理方面的运用,为以后进行居住区冷却塔噪声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杰  孙丽平 《南方建筑》2006,(10):46-48
隔声屏障是降低车间、办公室噪声、特别是降低道路交通噪声非常有效的措施.屏障的隔声效果用屏障的隔声降噪量衡量.对常用的两种求解屏障隔声降噪量的方法分析后,认为存在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城市噪声对室内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室内降噪措施,将窗帘换成一种新型双层隔声屏障,并在房间四周墙面贴附吸声板。通过改造前后室内平均噪声强度和各频段噪声强度的对比发现,所提出的改造措施在白天能够使室内平均噪声强度降低7~8 dB,使室内达到了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平均噪声范围。同时发现单独加装墙壁吸声板或吸声屏障能够使室内平均噪声强度下降2~3 dB,而单独加装隔声屏障能够使室内平均噪声强度下降3~5 dB,降噪效果相对较好。聚酯纤维材料在中频率段(200~2 500 Hz)和高频率段(2 500 Hz以上)的降噪效果较好,PVC透明软板材料在中频率段(200~2 500 Hz)的降噪效果较好,上述材料对于低频率段(200 Hz以下)的噪声几乎没有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季江龙 《中国电梯》2011,(11):24-26
对电梯运行噪声的噪声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主机、反绳轮、轿厢、导轨等采取减振降噪措施,以及在建筑上对机房、井道、结构设计等采取隔声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铣刨机的操作舒适性和减少对环境的噪声污染,利用DEWETRON数据采集仪同步采集铣刨机各点噪声信号并进行分析,为铣刨机降噪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彬 《中国电梯》2011,(17):5-8
在电梯机房噪声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不合理的建筑设计是造成住户室内噪声干扰的主要原因。在此对机房内不同类型的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降噪方法,同时通过一个实例阐述了具体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4.
噪声治理工程--声屏障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声屏障的最佳设计方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声学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论述了声屏障高度、长度、厚度、结构形式和基础形式的确定方法,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为噪声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鑫  郭立伟  龙雄军 《华中建筑》2008,26(12):36-41
噪声是影响大学生睡眠和学习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旺园学生公寓1号楼3至16层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结合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影响该楼学生的噪声主要来自周边的工地、道路和隔壁宿舍;进而探究噪声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寓选址不当以及宿舍分隔墙隔声质量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高校公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液力变速器的噪声水平是衡量内燃叉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某型内燃叉车液力变速器进行分解试验,采集3种拆卸状况下液力变速器的振动、噪声信号,通过振动噪声频谱对比分析和噪声边频分析,验证了与液力变矩器同轴的齿轮的啮合激励是液力变速器的主要噪声源,为降低该系列内燃叉车液力变速器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标准规范为依据,论述了民用建筑群环境噪声治理的方法,并通过案例,详细论述了建筑群中典型动力设备噪声源的治理方法及结果。该方法能够为建筑群噪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议高速电梯中的减振减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雄 《中国电梯》2009,(17):37-40
针对高速电梯引起的振动及噪声,对其源头与传播途径进行分析。通过在曳引机、轿厢、轿架、返绳轮以及导轨等方面采取的减振减噪措施,实现了减少振动及噪声,提高电梯舒适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欧美各国,作为交通噪声防治的主要措施,我国声屏障主要用于高架路,城市地面道路应用很少。随着交通噪声增加,城市地面道路声屏障亟需重视,其设计约束多,难度大,问题复杂,需在规划前期便开始着手考虑。该文结合欧美各国及香港地区的实例,总结声屏障设计的四种方式,即与道路设计结合,与场地设计结合,与建筑设计结合,与视觉效果结合,为交通噪声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und insulation on the usage water piping in multi-storey apartment buildings constructed using a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 Indoor noise levels in two apartments, one located below the other, were measured. The water piping in one of the apartment buildings was constructed using sound insulation whereas the other was not. Noise sources were created in a bathroom of one apartment and measurements, according to EN ISO 3822-1, were made in the adjoining bedrooms, above and below.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measured in the main bedroom of the apartment in the insulated building just below the one in whose bathroom the source of noise had been created was 2.9 dBA below the maximum noise level recommended by the NR criterion. In contrast, th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measured in the same location of the uninsulated building was 4.3 dBA above the maximum noise level recommended by the NR criter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