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在我国皇家园林形成过程中,起初并未对皇家园林根据营建位置进行划分,直到南北朝时期,建造在宫城或者皇城之内的皇家园林在规划形制、审美意趣、活动内容、布局方式上逐渐形成独有的营建理法,大内御苑正式成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分支。先秦时期供贵族及天子享乐的宫苑已经具备简单的游赏功能,御苑的概念由此萌芽;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型,巨丽恢宏、气势雄浑的皇家园林大量兴起,苑囿的功能进一步与世俗活动相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战争冲击及百家争鸣思潮活跃的影响,园林活动确立了更加复杂的审美意趣,皇家园林的建设理念也得到进一步变化,最终形成了大内御苑的独有造园理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皇家园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园林的含义及帝王皇家园林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演变,最后强调了明清园林的独到之处,以提高人们对不同时期中国皇家园林的认识,从而促进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     
《建筑与预算》2009,(2):F0004-F0004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城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4.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09,27(8):238-243
江南水乡园林的发展、演变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兴起、发展、兴盛、高潮,隋唐五代宋元为江南水乡园林兴盛期。该文指出此时期,江南水乡园林体现出几方面特点:园林规模继续趋小;文人园林完全成熟;唐宋园林,尤其是宋代园林,达到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高峰;皇家、私家、寺庙园林等区别渐著;在庶民阶层普遍追求庭院、庭园等园林形式的同时,世俗化园林在各地流布等。  相似文献   

5.
言华 《园林》2021,(3):38-46
采用文献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古徐州之地的徐派园林.结果表明:文献记录这一时期园林共115处,其中,皇家园林14处,私家园林73处,官署园林2处,寺观园林6处,书院园林8处,公共园林12处.由于漕运的发达,带动古徐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区域园林进一步发展繁荣,徐派园林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6.
王铎 《华中建筑》1992,10(4):43-45
开封为北宋时京都,它的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向后期发展的转折时期。作者介绍了开封的城郭概况,认为昌盛的北宋文化艺术和皇家的推崇是东京园林建造的文化条件,技术的发展使园林风格更趋精致,地形平坦湖泊众多也是造园的自然地理条件。文章从园林的规划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东京园林的布局、结构、艺术特征及其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皇家园林概念是园林史研究中一个基础的分类概念。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历代帝王营造了大量服务其工作、生活的各式园林空间,这类园林被定义为皇家园林。然而,作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皇家园林概念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区域。通过分析皇家园林概念中关于皇家的内涵、权属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现存问题,进而展开评论当前皇家园林概念中属于模糊地带的6个问题。此6个问题的产生集中于皇家园林研究中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认知差异,而忽略了对于园林空间本身特征的归纳。因此,探讨皇家园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当集中于皇家园林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在营造和管治上的具体实践,从而完善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皇家园林概念。  相似文献   

9.
指出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重要特色,从造园手法、园林主题、景观结构、园林意境等方面对明清皇家园林的部分实例进行分析,同时也从多角度探讨了园林创作的特点,以提高宫廷造园的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10.
董彬 《园林》2021,(3):27-37
依据大量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古徐州地区宋元时期的园林类型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梳理出7个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陵墓园林、公共园林.结果表明,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宋元传统园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整体风格为"自然、大气、厚重、精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皇家园林遗址指存在于大型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及独立小型园林遗址.本文基于对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及问题分析,针对其特征,从保护和展示的原则、方法、目标出发,提出整体保护与展示思路.通过分析日本奈良头塔遗迹、元箱根石佛群、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宫迹庭园、圆明园含经堂典型国内外案例,得到了保护与展示应以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峰 《园林》2002,(11)
公元1700年前后,在东西方各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两大帝国几乎同时为他们的皇帝修建一处大型皇家园林.清王朝在康熙、乾隆的统治下国力日趋强盛,选址建成了避暑山庄,法兰西帝国为法王路易十四建造了凡尔赛宫.这两座园林分别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在国家极其强盛的时期修建的,它们充分体现了两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世界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苑类型的典范之作,两座皇家园林交相辉映,成为园林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3.
越南顺化城的皇家园林是越南古典园林的精粹,也是越南保留的最完美园林之一。本文首先研究顺化城皇家园林的背景,包括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一方面全面的分析外来文化(包括中国和法国文化)因素对顺化城皇家园林的理念和审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越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地貌,气候)对皇家园林的规划布局和造园手法的影响。最终通过对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出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自身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很注重对“意“的渲染的.水是中国园林艺术中必不可缺的、极富魅力的要素之一,在我国古代园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理水的手法自然会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本文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我国两种典型的人工园林的理水手法中,阐释意境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岭南皇家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曾经辉煌却又昙花一现。随着岭南地区经济的逐步提升、文化与艺术发展和海内外文化活动的频繁交流,岭南园林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被世人所关注。岭南园林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东汉以前。庭园作为岭南园林的核心,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造园,其特点是追求自由布局,有较明显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6.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岭南皇家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曾经辉煌却又昙花一现。随着岭南地区经济的逐步提升、文化与艺术发展和海内外文化活动的频繁交流,岭南园林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被世人所关注。岭南园林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东汉以前。庭园作为岭南园林的核心,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造园,其特点是追求自由布局,有较明显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7.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18.
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亮 《园林》2007,(1):32-33
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从上林苑、辋川别业到寿山艮岳都有竹景观的记载,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也有不少竹子造景范例,如网师园“竹外一枝轩”、沧  相似文献   

19.
金凤 《建筑工人》2007,(2):57-57
说起圆明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历史上美妙绝伦的皇家园林,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实,皇家园林的鼻祖当推河南洛阳的西苑。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借鉴传统的园林分类观点,以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为主,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进行系统梳理,重在文献资料的征引,同时配以考古发现,以期向读者翔实地展示该时期的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