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经规划审查的金沙江虎跳峡中下游河段采用引水式开发,其坝址选择和开发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提出本河段地震地质环境是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对坝高、坝址选择和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提出虎跳峡河段的开发要重视对自然遗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上下不少企业和有识之士,竞相奔赴这片热土进行投资、经商。浙江民营企业在这一方面尤其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勇气,投资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递增。本人自2001年开始,参与了许多浙江民营企业西部水电开发的投资洽谈、前期准备等工作,目前已有不少项目已正式签订开发协议,有些正在做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有些已开工建设。以下就本人的经历,谈谈浙江民营企业参与西部小水电开发的认识,供大家参考、探讨。1动因和现状1.1浙江民营企业参与西部水电开发的动因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度全国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鱼塘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旧城镇,是芙蓉江梯级开发中的第七级水电站。受贵州北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承担鱼塘水电站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鉴定工作从2004年12月开始,至2005年10月结束。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组织质量检查组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对贵州鱼塘水电站大坝填筑前的施工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查。2005年8月,召开了鱼塘水电站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6.
7.
沙阡电站按原规划的一级开发方案,其淹没投资较大,不经济,为实现芙蓉江干流的梯级衔接和联合调度,对沙阡电站的开发方案进行研究,推荐出规模及淹没适中的梯级开发方案,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9.
龙迳子峡谷河段长4km,落差21.4m,平面上呈“W”走向,结合峡谷末端已建的小水电站,该河段的开发方式可形成6种布置方案,对各种方案逐一作了介绍,并对其动能经济指标作了比较,确定选择经济充分利用水能,地形地质条件好,工程布置简单,易于施工和运行管理,投资少,技术经济指标理想的方案四。图1个,表1个。 相似文献
11.
12.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在1994-2002年发展为最为明显的“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河段的形成是河道冲淤变化的反映,1994年10月-1999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也呈现出夹河滩-孙口河段淤积较多,而夹河滩以上河段及孙口以下河段淤积较少,并且“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文中还指出“驼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并给出了形成和改善“驼峰”河段的水沙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阐明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调整特点:长时期(1952—2012 年)河段来沙组成以细泥沙为主,占总沙量的52.7%,且来源与中泥沙和较粗泥沙相同,主要来自巴彦高勒以上;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占总淤积量的56.2%,且来源比例在巴彦高勒以上、十大孔兑和沿河沙漠三个地区比较相近。不同粒径泥沙的普遍冲淤调整规律为:细泥沙、中泥沙和较粗泥沙随来水来沙发生冲淤调整,特粗泥沙持续累积淤积。因此,不同粒径泥沙在不同时期的年内调整特点有较大差别,汛期1986 年以前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细泥沙和中泥沙冲刷;1986 年后细泥沙和中泥沙转冲为淤,细泥沙成为淤积的主体。非汛期泥沙由1986 年前的冲刷转为1986 年后的淤积,主要在于细泥沙和中泥沙由冲转淤及较粗泥沙的增淤。初步分析表明,河段各时期泥沙的冲淤调整取决于干流来水来沙量及水流过程,十大孔兑的来沙量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宁蒙河道悬河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论长江澄通河段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澄通河段江面宽阔,河道多汊分流,在径流、潮流及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变化较大。随着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深水航道上延工程的积极推进,对澄通河段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归纳澄通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澄通河段的综合治理任务及治理思路进行了探讨;在以往研究成果及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和定、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皋沙群汊道段、通州沙汊道段的河道综合治理初步方案;并就澄通河段的远期治理方向及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老鸦洲浅滩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鸦洲底槽航道是西江船舶进入北江东平水道的必经之地,由于浅滩淤积,严重影响通航。本文通过水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揭示浅滩成困及演变特点,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找到一个消除浅滩回流,破坏浅滩淤积条件的较估民整治方案,并经局部动床模型试验进一步进行了检验和改进,经模型试验研究确定的较优整治方案施工后,老鸦洲底槽航道达到设计水深,通过工程整治成功解决了浅滩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