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携带和使用上的方便,笔记本已经成为商务用户购买的目标,然而为了追求便捷性,不少用户追求轻薄笔记本,尽管12英寸笔记本具有更好的移动性,但有的用户仍然觉得不够便捷,而在笔记本的新型市场,厂商针对特殊用户推出了一种UMPC机型,UMPC成了移动商务用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田东 《微型计算机》2006,(22):41-41
UX作为UMPC的代表产品之一。真正以产品实物的方式为人们展示了笔记本电脑小型化的一种趋势,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去想象未来我们的移动应用大概是什么样子,而UMPC的问世让这样的猜想变得明朗化。它的使用模式融合了各种电子设备。PDA、手机的使用方法,横过来可以当电脑用,竖起来可以当PDA用,它充分体现了索尼U系列家族的两个设计思路——“极度便携”和“易用好用”,也很好地展示出UMPC的真正价值,在日前索尼UX新品发布会上,我们对UX的设计师榆井谦一先生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索尼对于UX的定位以及UX设计背后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UMPC。  相似文献   

3.
在2007年4月份北京举行的IDF大会上,Intel提出了MID的概念。在去年9月份的《微电脑世界》封面报道中,我们也对MID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定义的展望。以下是我们半年多前的定义: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直译过来就是移动互联网设备,这是今年4月份Intel在IDF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UMPC相比,这一类产品更加强调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接入能力,同时在体积和重量上面可能会更小一些(建议屏幕尺寸也从UMPC的7英寸减少到了4.5至6英寸),在计算性能方面可以弱化一些。另外,从目标客户群来看,UMPC更主要针对专业应用、行业用户,MID类产品更多的是针对业余用户、消费类用户。  相似文献   

4.
UMPC前景不明     
为打入移动市场,提升日趋成熟的市场业绩,PC产业将希望寄托在了移动设备上。超移动PC(UMPC)是在PDA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作为UMPC的主要支持者,英特尔的目标是让UMPC抗衡甚至取代属于移动产业范畴的智能手机。英特尔资深副总Anand Chandrasekher认为:“高端的智能手机终将被UMPC取代。”  相似文献   

5.
《个人电脑》2008,14(4):133
迷你笔记本并没有扼杀遵循微软的0rigami规范的超级移动PC(UMPC)。微软的一位经理Thomas Bauer在新的Eee PC发布会上谨慎地说,只有真正的UMPC才可以使用Origami界面。  相似文献   

6.
可+ 《微型计算机》2007,(8X):34-34
相信很多用户会对体积比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小巧便携而功能又比绝大多数掌上设备丰富的UMPC感兴趣,当然,最好性能能再强一点,电池时间能再长一点操作能再方便一点……尤其是操作的方便程度。由于大多数用户都已经习惯了电脑的键盘输入,没有集成键盘的UMPC往往只能进行手写输入或者使用集成的虚拟键盘,  相似文献   

7.
三水 《个人电脑》2011,17(9):79-81
为了便于用户高效使用优盘之类的移动存储设备,Windows系统内置了可以自动运行移动存储设备的Autorun程序。不过,该程序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麻烦,因为现在许多病毒都通过该程序进行疯狂传播病毒,只要系统不小心感染了该病毒,将会产生很大的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8.
移动硬盘作为大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已逐渐成为用户移动存储、传输数据设备的首选项。不过由于移动存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更主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对这个产品不了解。平时使用维护不当造成各种问题。如果你所使用的移动硬盘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请你看一下下面提供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小有大作为     
于亮 《电脑时空》2008,(2):16-17
以往,超便携移动计算产品受价格制约总是处在曲高和寡的窘境.如今这种局面正在有所改观,不少UMPC产品的售价已经进入万元门槛。而以华硕易PC和英特尔学生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则另辟蹊径,用极低的价格、够用的性能和出色的工业设计吸引那些对移动计算产品有强烈需求;却又不能接受高昂价格的用户群体。  相似文献   

10.
在我所使用过的移动计算设备中,UMPC(Ultra Mobile PC)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类产品。虽然我拥有数个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但是我仍然缺少一个用来娱乐的超便携设备。UMPC尚且无法做到便携与性能上的完美融合,但  相似文献   

11.
电脑家族原本支派繁多,近来又形成了新的谱系。缩小版的全功能PC,有些被称作超移动PC(UMPC),有些被称作移动互联网终端(MTD),已经可以单独分类了,而且吸引了很多消费电子用户、爱好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UMPC和MID应该算是同类别产品,手掌大小且配备CPU、硬盘、触摸屏、PC的或类似PC的操作系统,只是在命名上UMPC倾向于产品定位,表述为具有显著便携特点的一类PC分支,MID则以应用为导向,说明此类设备的主要用途是接入互联网,我们不妨把它们都叫做“袖珍PC”。  相似文献   

12.
UMPC简介:MPC全称Ultra—Mobile PC,一种超便携个人电脑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天的UMPC在体积上已经可以像PDA掌上电脑一样,随身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保持个人、商业资讯的全掌握.同时也可以享受精彩的娱乐体验。 UMPC特点:几乎随时随地存取内容与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聊天或博客等手段彼此沟通;在旅途中以视频、游戏、音乐、图片或者电视自娱;通过监控办公应用程序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电脑迷》2006,(20)
UMPC(Ultra Mobile PC)——英特尔称之为超便携个人电脑,这一概念最早现身于2006年的IDF春季大会,我们看到了英特尔展示的UMPC原型:7英寸触摸屏、标准x86处理器、Windows XP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支持GPS和VoIP,它完全兼容PC——不,实际上就是一台电脑。“商务消费两相宜的新一代移动设备”——这是英特尔的官方定义。而同样支持UMPC的微软表示:“UMPC结合了WindowsXP与移动技术的优势,可以让您轻松方便地在旅途中访问和使用软件。它的硬件设计小巧轻便,可以随时携带在身边进行连接和通信,随时随地处理各种任务并享受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相信在大多数用户的眼中,超便携电脑除了是称职的随身工具,更代表着个性和时尚。所以,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操作界面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微软专为UMPC设计的Origainl Experience2.0的原因。在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下,Origami Experience 2O能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和更炫的操作界面,而且安装和使用都很简单。  相似文献   

15.
iPhone可以说是苹果迷们期待了N年的产品,而且它的实际表现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不过由于一些商业原因,iPhone只能使用在几个指定的移动运营商网络中,国内用户当然与之无缘。不过粉丝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看现在大街上时尚男女们手中的iPhone吧。看了本文,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  相似文献   

16.
7月初,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突然间罢工了,只能放在办公桌上当作台式PC使用,内部开会、外出采访因缺少了笔记本电脑而倍感不习惯,于是在同事的推荐下试用了一款UMPC(Ultra Mobile PC,超移动PC,也称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动互联网设备)或者UMD(Ultra Mobile Devices,超移动设备)),也有了别样的PC体验。  相似文献   

17.
如今。使用移动设备的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地加重了IT支持移动设备用户的负担。不过有了Exchange Server 2003 SP2。配合Windows Mobile 5.0消息和安全功能包,对移动设备的支持将有较大的改善。本文将告诉您SP2如何使Exchange更具竞争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IT支持、管理移动用户和设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UMPC(UItra Mobile PC),即超级移动个人电脑,这是微软和英特尔共同在今年年中推广的概念型笔记本电脑,可以说是目前将便携性和功能结合得最为成功的数码产品,它既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是集各种数码设备功能于一身的全能战士。索尼UX、三星Q1、方正Mininote这些UMPC产品已经陆续面世,现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华硕UMPC新品R2H也终于来到了大家面前。作为第一批UMPC的最后一款产品,R2H显得格外神秘。那么,比其它3款产品晚推出接近3个月时间的R2H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它又有哪些特殊功能呢?我们第一时间收到了华硕送测的R2H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试用,现在就献上我们的试用报告与大家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微型计算机》2007,(1X):38-38
是的,这是由汉王推出的UMPC新品T700,虽然说把汉王与刚刚兴起的概念型笔记本电脑UMPC联系起来.对大多数老玩家来说都有些难度。不过.作为手写输入的龙头厂商,汉王自然会对任何没有键盘的产品感兴趣,而且此番推出的T700确实是一款颇具实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前言 UMPC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的缩写词,代表着具有革命性的超便携移动个人电脑(Ultra Mobile PC)。无论是Intel将其简称为UMPC,抑或是微软把它叫Origami,其实他们所指代的都是那些体积比较小巧、仅用一只手便能把持和操作的高科技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