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集约化发展要求的加强,对于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缺失是当前我国大型城市交通建筑综合体设计中所亟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在城市交通建筑综合体中营建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日本京都车站中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剖析并对交通建筑综合体中复合空间开发的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建设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共空间连接的方法: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与城市交通的"叠合"以及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其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泉州市鲤城区经济总部建筑综合体方案设计起到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产生。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文章根据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差异,将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划分为界面型空间、线型空间、节点型空间三类,并以青岛万象城为例,通过对以上三种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相应的界面型空间——特色空间意境营造、线型空间——可达性系统构建、节点型空间——人性化空间营造三种空间营造策略,试图为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轨道交通综合体自身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21,39(7)
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作为连接城市与综合体建筑的重要纽带与关键节点,为内部功能空间服务的同时,连接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融合。在城市·建筑一体化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城市性特征。该文对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在功能、交通、空间、运营四个方面的城市性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对中介空间的城市性与具体城市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最终从功能协同化、交通枢纽化、空间开放化、运营管理动态化四方面提出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城市性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城市综合体的诞生,土地功能得到最大化,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城市资源节约。文章从城市层面入手,考量综合体外部开放空间的总体规划,分别从商业、酒店、办公三大建筑业态界面,从空间、交通、景观氛围营造三方面,探讨城市综合体外部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手法,以对城市综合体外部开放空间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十年来,我国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博物馆设计建造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国内快速建设的理论需求。博物馆外部空间作为连接城市交通空间和博物馆建筑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也应当受到关注。本文使用空间句法对广场型的博物馆外部空间进行研究,试图探究我国博物馆建筑外部空间的空间组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为切入点,结合珠江三角洲一些"高台"建筑实例,着重探讨在"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中良好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建筑综合体中城市化公共空间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都市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建筑、城市的活力问题。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城市多元生活进行对话,接纳来自附近街区的人流,成为了建筑综合体、街区乃至整个城市活力的催化剂。本又将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公共空间加以分类,结合成功实例,从现象入手,分析具有活力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总结产生活力的内在因素,以期对以后创造具有活力的空间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车辆基地综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的特殊形式,在提升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效益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随着我国站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迎来巨大建设前景。该文以城市多维基面复合为主要视角,首先分析了车辆基地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交通系统的相互交叠、相互影响下,产生了"协同作用";其次将车辆基地综合体从三维、四维时空上进行拓展和功能组合,建立空间组合模式;最后以深圳前海湾地铁车辆基地一体化开发项目为例,提出多层次城市基面的协同设计策略。旨在结合不同城市基面引入公共活动,打造具有活力的综合体组织结构,为我国车辆基地综合体一体化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当代城市综合体案例,针对引入公共艺术介入的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进行研究,并分别从公共艺术复合营造的动因、公共空间的展览艺术复合营造、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总结得出了公共艺术发展推动、场所精神营造推动、城市更新复兴推动这三个复合动因和城市综合体的艺术品主导、艺术设施主导、艺术形式均衡这三种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