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河南栾川冷水—赤土店钼钨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的栾川钨钼矿集区内,以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共圈定了钨钼矿体8条,提交钼资源量631.17万t,WO3138.28万t,钼钨资源量达超大型规模。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探讨。根据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类型,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展的硫同位素分析和含矿斑岩的SHRIMP、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成果,综合研究认为:①该矿床主要赋存地层为官道口群白术沟组和栾川群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②矿化以钼矿化为主,钼钨矿体主要受深部侏罗纪末花岗岩基和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小岩体)与区内钼钨等成矿联系密切,花岗质岩浆为钨钼等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含矿斑岩为主要成矿地质体;③含矿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和围岩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出现明显的分带现象,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化(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成矿时代为135~157 Ma。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钨钼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对于栾川及豫西地区钼钨矿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初步查明毛家园钼钨多金属矿为一中型钼钨矿床。在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和成因等,预测了找矿远景,建立了找矿模型,并指明了找矿方向,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宝山多金属矿已探明的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就有铜、铅、锌、铁、硫、鸽、钼、镉、镓、锢、硒、碲、铊、铼、银、全十七种之多。主要矿床有褐铁矿床、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菱铁矿床、斑岩型钼(钨)矿床、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等。矿区及外围已勘探-普查-检查-踏勘矿床(点)达25个之多,因而研究矿床成因对矿产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及远景预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勇 《现代矿业》2012,(10):48-50,85
通过对大江坪矿区成矿条件的分析,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特征及近年勘查成果,认为矿区钨矿床成矿条件与杨林坳钨矿床类似,是寻找石英细脉带浸染型钨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找矿潜力大,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规模大的钨矿床。  相似文献   

5.
付家山矿区外围钨钼铜矿床是近期发现的以钨为主、钼铜共生的中型矿床.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并浅析矿床成因.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接触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接触带控制,成矿作用方式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矿石矿物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热液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接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新县大银尖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银尖钼矿是近年来在大别山北坡探明的中型钼(钨、铜)多金属矿床,对大银尖矿区的大银尖矿段斑岩型铜钼矿、张冲矿段矽卡岩型钨铜钼矿、金湾矿段石英脉型钼铜钨矿地质及矿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以指导该区域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建水县岩风洞铅锌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水县岩风洞铅锌矿区地处云南省南部山区,位于老鹰窝-岩风洞铅锌、钼铅、铁、钨成矿远景区内,矿区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硅化蚀变明显。区内断裂及破碎带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今后找矿方向应注重在位于燕山期花岗岩与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白云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型Pb、Zn、Ag、W、Sn、Mo等矿床,以及矿区的中部地区及矿区北部的杨朝冲地区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Pb、Zn、Ag、Cu矿床。  相似文献   

8.
三道庄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庄钼钨矿床属多金属共生矿,介绍了三道庄钼钨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资源开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西坞口钨(锡)矿位于皖南地区宁国市,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座中型钨(锡)矿床,也是目前安徽省内第一个独立成矿的锡矿体。矿区钨矿主要赋存于南华系南沱组及休宁组砂岩、粉砂岩的云英岩脉中,锡矿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脉及南沱组、休宁组砂岩、粉砂岩的云英岩脉中。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区内钨(锡)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对矿山设计和建设的影响金属矿床往往有许多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单一矿床是很少的。钨矿床中已经回收的伴生元素有锡、铋、钼、铜、铅、锌、铍、锂等;铜铅锌矿床中有钼、金、银、硫、铼、白钨等。众多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组  相似文献   

11.
矿床成矿系列研究是当前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成矿系列的概念起源于矿床成因系列与岩石建造的一致性研究,我国自70年代末提出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以来,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无论在金属矿床方面还是在非金属矿床方面都已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成矿系列的层次和分类方案,并研究了成矿系列内部结构特征,成矿系列间的关系,建立了成矿系列模式,在应用成矿系列理论、成矿预测和找矿评价上取得了初步成效。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方法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为环境的构造─流体─成矿体系为统一体系,来研究成矿系列的形成分布和演化的规律。本文还对非金属矿床与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在概念层次划分、分类、研究内容和命名上进行了对比,讨论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及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问题。作者认为,成矿系列的概念应予统一,在层次划分和分类上应有统一的标准,还应考虑到金属矿床与非金属矿床的差异性,今后应加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的研究,加强生物成矿作用在研究成矿系列中的作用研究;除了在国内开展成矿系列的研究外,还要对国外重要的成矿区带进行对比研究,并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随州市红石地区金银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地区金银矿成于燕山晚期,成矿与伸展构造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金矿、银矿具有成片分布、成群集中之特点,变质岩区易成银,花风岩区易成金。从岩体内部向外部,依次形成金矿、金银矿、银矿,显示出较好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带和多层分布的特点,并伴生铁、钼、钴、金、硫等多种组份可综合利用。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区F1断层南北两个远景区均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贵州的滑石矿床根据其成矿地质条件可分为沉积型和中低温热液型两种类型.沉积型滑石矿床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与超基性岩建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滑石矿脉规模小、变化大,但矿石质量较好.通过研究滑石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总结了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介绍八字门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属风化残积成因的红土型金矿类型,金为微细粒状,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从总结鄂南地区的金矿床分布、赋存规律入手,初步探讨了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河北青龙地区的铁矿类型、产出特征及BIFs主要成因进行了总结。认为青龙铁矿类型主要有(火山)沉积变质型(BIFs)、接触交代型及少量岩浆岩型。BIFs主要赋存于太古代迁西岩群、滦县岩群和朱杖子岩群等,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其成因与海底火山间歇喷发密切相关,条带状硅铁韵律层代表了海底火山喷气的周期性旋回,生物作用参与了铁层沉积。  相似文献   

17.
福吉山铜矿成矿地质特点不同于山东已有的铜矿类型,属于构造热液成因类型。通过对福吉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矿区近南北向的断裂为铜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提出应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进而指出了相应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与斑岩铜矿的构造控制及岩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因规模大、经济价值高而成为重要勘查目标.智利洋壳俯冲边缘汇聚了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和IOCG矿床,构造岩浆演化形成明显磁铁矿-磷灰石、IOCG、斑岩铜金、斑岩铜钼的成矿演化序列分带,大量钙碱性岩浆活动及同时代火成岩是重要成矿基础.岩浆侵位和流体演化是形成IOCG及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机制,IOCG矿床浅部角砾岩筒具有斑岩矿化蚀变特征,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有更加相似的特征及过渡性,在勘查中要重视构造、岩相和蚀变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立坤  翟艳超 《中州煤炭》2018,(10):118-120,126
石墨是一种特殊的非金属矿物,通过对黑龙江省石墨矿床的分布、矿床类型、成矿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和归纳,初步总结了黑龙江省石墨矿床的成矿规律。黑龙江省石墨矿床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中部及西北部少量分布。根据变质类型可分为区域变质型矿床和接触变质型矿床2类,其中区域变质型矿床按照矿床特征又可分为3类:柳毛型、云山型和门都里型。  相似文献   

20.
新疆托克逊县彩虹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床位于塔里木北缘活动带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浅海火山构造盆地中.矿体产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下亚组的硅化蚀变绢英岩中.矿体地表露头少,呈隐伏状态,矿化蚀变带上均有较好的激电异常及TEM异常显示.矿床属于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并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而形成多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