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0年代以来,兰州地区基础多采用人工成孔混凝土灌注桩,需大面积降低地下水的工程大量增加,加上深基础的增多,大面积降水问题更为突出。兰州市区建筑场地多属黄河二级阶地,土层由上而下依次基本为杂填土,黄土状轻亚粘土,淤泥质轻亚粘土,粉细砂,卵石层,风化红砂岩。卵石层和红砂岩是较理想的持力层,故桩基多落于其上。实践表明,部分深基础等采用管井井点法、深井法降低地下水较理想;而一般的、大量的基础工程采用小型沉井法,可达到简便、经济、工期短的目的。我公司用小型沉井法降低地下水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达50 相似文献
2.
3.
4.
高地下水位条件下旋流沉井湿作业施工技术,是在传统施工方法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发的湿作业混凝土,在深水中自落施工,同时采用微机和潜水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控和操作,全过程实时监测并控制水下湿作业混凝土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及质量稳定等优点。结合某公司炼钢工程旋流井工程项目,可说明其施工操作要点,以提高和发展该施工技术,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河川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4):151-152,196
结合宁海银盛豪苑项目电梯基坑土方施工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淤泥质土层中形成浅基坑时沉井法的优势、施工工艺以及沉井施工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7.
我厂所处位置系一山沟的开阔地段,地势较低,新建弹性针布车间和金属针布车间工程因地下水位高于设计地面标高,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利用无砂混凝土集水管截流,降低厂房内地下水位的方案,实施后效果明显。两车间工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井点降水与深井降水相结合在无支护基坑工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基坑平面尺寸为95m×63m,开挖深度10.9m,南侧60m处为长江防洪大堤,北侧45m左右处为一同期施工的吸水井,采用沉井不排水下沉方式施工。1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建筑场地位于长江大堤内侧,水文受潮汐影响较大。根据当地水文站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潮位在1.2~2.4m,一般低潮位在1~4月,高潮位在5~9月,历史最高潮位达4.27m。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为:①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②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夹粉砂薄层;③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含少量贝壳碎片。2基坑降水计算2.1边界条… 相似文献
13.
陈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2):118-118
基坑开挖或施行人工挖孔桩常常需要进行人工降水。对于群井降水问题,由于存在着很多的渗流急变区,常规的数值解法费工耗时。通过应用镜像叠加法改造渗流场的边界条件,推导任意层地基在任意矩形平面边界条件下群井降水近似解的计算通式,设计通用程序,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实用的快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温建筑技术》2020,(2):100-103
地下连续墙作为深大基坑工程较为常用的围护结构,具有截水、防渗、挡土能力。在富水含砂层,尤其是埋藏较深的承压含水层(尤其砂砾层)中,地连墙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坑内降水使地连墙内外水头差较大时,地连墙施工薄弱区域易发生渗漏而出现涌水涌砂现象,采用坑外降水减小地连墙内外水压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在坑外加固区域中降水井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时常出现。文中以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抢险工程为例,通过分析降水井出水量不佳的原因,提出了坑外加固区域的成井工艺改进措施,采取改进工艺后的降水井出水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辅助基坑顺利开挖施工,为同类型工程的降水井施工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包括普通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和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由工厂按国家标准制作 ,桩身强度、桩身质量都有保证。由于管桩本身结构合理 ,且可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选配桩长 ,施工方法(锤击法、水冲法、静压法等)比较简单 ,近年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静压法采用全液压静力压桩机对管桩施压 ,通过液压夹持机构夹住桩身 ,再利用主机油缸的液压力将桩压入地基土中。每个行程约2m ,整个过程为 :夹紧下压松夹上升再夹紧 ,反复进行。压桩时可从油压表读出的油压值换算出压桩力 ,比较直观 ,具有无振动、低噪声、无污染等…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某排水工程中 ,顶管工作井沉井平面外围尺寸为10.4m×6.4m ,制作高度7.14m ,刃脚设计底标高-5.680m ,沉井顶标高 -2.460m ,下沉深度9.94m ,出土量730m3,下沉过程历时5d。1施工区域地质概况沉井下沉自上而下穿越以下土层 :①杂填土 ,由碎石、砖块、炉渣等组成 ,结构松散 ,表层平均分布 ;②褐黄色粉质粘土 ,可塑 ,饱和 ,含铁锰质氧化物 ,底部软塑 ,呈灰黄色 ,中压缩性 ;③1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流塑 ,土质不均匀 ,夹薄层粉砂 ,高压缩性 ,层底标高最大约 -3.800m ;③2 灰色砂质粉土 ,湿 ,…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高速铁路路堤下上覆松散厚砂层、下卧厚淤泥层的地基,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法控制工后沉降更为经济高效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某铁路路基的原位测试数据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旋喷桩仅加固下卧淤泥层(简称"旋喷桩地基")和预应力管桩加固上覆砂层及下卧淤泥层(简称"管桩地基")两种地基处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上覆砂层的压密沉降在路堤填筑施工期间即可完成,仅加固下卧淤泥层的地基处理方法技术、经济效果更佳。"旋喷桩地基"与"管桩地基"相比,虽然总沉降大很多,但工后沉降几乎相同;"旋喷桩地基"充分利用路堤荷载的预压作用使上覆砂层形成密实的稳定土层,而"管桩地基"的上覆砂层仍为松散状态。因此在列车运行往复荷载作用下"旋喷桩地基"具有更高的长期可靠性;"旋喷桩地基"上覆砂层经路堤荷载预压形成密实的"垫层",使其下地基土与旋喷桩分担上覆荷载;与"管桩地基"相比,不仅桩长减短,而且桩身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