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新的苹果品质评价标准和寻找苹果标志性香气化合物,该文利用集气袋收集苹果逸散香气,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对苹果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原位集气袋收集到苹果逸散香气47种,果体自留香气有30种,峰面积值较高的包括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气味活度值分析发现,随着货架期延长,苹果主要呈香物质数量减少。热图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根据特征香气变化区分其品质,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分析寻找出1-丁醇、2-甲基-1-丁醇、乙酸2-甲基丁酯为潜在标志性香气。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货架期在LDA2可被显著区分。该实验为苹果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香气品质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鼻和GC-MS评价嘎拉苹果采后芳香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丽  任小林  向春燕  亢键 《食品科学》2014,35(22):164-168
以嘎拉苹果为试材,使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在20 ℃贮藏期间芳香品质的变化。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贮藏期的苹果区分开。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嘎拉苹果在采后贮藏期间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1-丁醇、2-甲基-1-丁醇、1-己醇、草蒿脑和α-法尼烯。将检测到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可以区分不同贮藏期的苹果果实。  相似文献   

3.
在杂醇油的后继处理中,涉及到乙酸2-甲基-1-丁酯与2-甲基-1-丁醇的共沸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乙酸2-甲基-1-丁酯与2-甲基-1-丁醇的共沸温度.讨论了通过选用不同的萃取剂二甲基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研究不同的操作条件(进料温度、进料板位置、萃取剂进料量、原料配比、回流比)共沸体系乙酸2-甲基-1-丁酯与2-甲基-1-丁醇的分离情况,得到了最终的优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4.
胶东地区红富士苹果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胶东地区红富士苹果39个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苹果挥发出的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其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胶东地区红富士苹果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α-法尼烯、2-甲基丁醇、己醇、及酯类等11种物质为共有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4.33%。(2)根据物质含量、变异系数、离散程度等确定α-法尼烯、2-甲基丁醇、己醇、及酯类等11种挥发性物质作为胶东地区红富士苹果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性指标。各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含量为:2-甲基乙酸丁酯(205~440)mg/kg,α-法尼烯(70~150)mg/kg、2-甲基丁酸己酯(60~105)mg/kg、2-甲基丁醇(45~65)mg/kg、2-甲基丁酸丁酯(20~55)mg/kg、乙酸己酯(10~45)mg/kg、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20~35)mg/kg、2-甲基丁酸丙酯(10~30)mg/kg、乙酸丁酯(10~25)mg/kg、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8~15)mg/kg、己醇(6~12)mg/kg。  相似文献   

5.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红王将苹果香气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提取红王将苹果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从中分离并确认出17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红王将苹果中共检测鉴定出17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20.16%)、丁酸己酯(14.91%)、α-法呢烯(14.57%)、乙酸己酯(14.48%)、2-甲基-1-丁醇乙酸酯(4.8%)、己酸己酯(4.34%)、2-甲基-丁酸丁酯(3.31%)、乙酸丁酯(2.44%)、丁酸丁酯(2.42%),共占总检出量的85.9%.  相似文献   

6.
洋河系列绵柔型白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洋河系列绵柔型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在具有典型绵柔型特征的海之蓝、天之蓝和梦之蓝三种酒中分别检测出55、57和59种呈香化合物。研究发现洋河系列绵柔型白酒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己酸乙酯,对其风味有较大贡献的还有己酸、丁酸乙酯、二甲基三硫、三甲基吡嗪、γ-壬内酯。此外,在海之蓝中苯乙醛、3-甲基丁醇、庚酸乙酯、己酸-3-甲基丁酯、丁酸、乙酸对其风味贡献较大;天之蓝中1-辛烯-3-酮、辛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丁酸香气强度较大;梦之蓝中1-辛烯-3-酮、己酸-3-甲基丁酯、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辛酸乙酯、4-甲基苯酚、庚酸乙酯香气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1,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为一抗高血压新药,作者报道了其三步法的合成方法,并对Hanstzch合成法中制备邻硝基苯亚甲基乙酰乙酸异丁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反应时间缩短,得率提高至58%.对产物分子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碳谱(13C-NMR)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沙棘酸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明确复配沙棘进行发酵对酸奶感官和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SPME-GC-I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发酵沙棘酸奶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实现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表征。结果表明,沙棘酸奶产生了多种挥发性物质,酯类、酮类和醛类为主要挥发性物质来源。发酵过程减弱了沙棘原浆带来的酸涩味道,使滋味更加柔和,香气更加浓郁、典型。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对香气贡献较大的化合物,聚类分析将挥发性化合物分成三类。其中2, 2, 4, 6, 6-五甲基庚烷、乙酸乙酯(单体)、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丙酯、甲酸丁酯(二聚体)、糠硫醇、甲酸异戊酯、乙酸乙酯(二聚体)和甲酸丁酯(单体)为发酵沙棘酸奶的主要风味物质。本研究为复合酸奶的风味物质分析提供了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为沙棘酸奶后期的风味提升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定向合成3-甲基-喹噁啉-2-羧酸半抗原,针对3-甲基-喹噁啉-2-羧酸与4-氨基丁酸反应合成3-甲基-喹噁啉-2-羧酸半抗原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氯甲酸异丁酯和4-氨基丁酸的添加量对半抗原的定向合成至关重要,当两者的添加量不当时就会生成副产物,甚至导致目标半抗原得率为0%;此外,确定了半抗原最佳合成条件:氯甲酸异丁酯120μL、3-甲基-喹噁啉-2-羧酸与4-氨基丁酸的物质的量比1∶2.5、活化时间1 h、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得率高达76.92%。经纯化半抗原纯度99%(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本研究实现了3-甲基-喹噁啉-2-羧酸半抗原的定向合成,为抗体制备和相关快速检测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集自新疆哈萨克族不同居住地区20?种奶酪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种奶酪样品中共检测出52?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特征风味包括酸类(乙酸、丁酸、庚酸、辛酸)、醇类(乙醇、苯乙醇、3-甲基丁醇)、酯类(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二酸二甲酯)、酮类(2-壬酮、2-庚酮、乙偶姻)、醛类(正己醛、庚醛、壬醛)等。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奶酪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别较大,和地区相吻合,其中伊犁地区和哈密地区奶酪风味物质差异显著,得到明显区分。阿勒泰和塔城地区奶酪风味成分相似度较高,归为一类。伊犁地区样品主要风味物质乙酸、乙酸乙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羟基-2-丁酮、2-丁醇、2-羟基丙酸乙酯和2-甲基丙醇含量较高,区别于其他地区样品。哈密地区样品中,巴里坤(H1)风味物质良好,明显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样品,其中醛类(己醛、2-庚醛、壬醛、苯甲醛)、酯类物质(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丁酯、2-丙烯酸丁酯、丁酸丁酯)和2-壬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冷打浆法制取沙棘浊汁和沙棘浓缩浊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据此确定冷打浆法制取沙棘浊汁及沙棘浓缩浊汁的工艺,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冷打浆过程中以及超高温瞬时杀菌后的沙棘浊汁和2倍、3倍沙棘浓缩浊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沙棘浊汁的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2-甲基丁酯、1-甲基戊酸丙酯、己酸异丁酯、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异丁酯、乙醇、仲丁醇、异戊醇、庚醇、壬醇、β-苯乙醇、芳樟醇、天然壬醛、庚醛等。冷打浆法是一种很好的榨汁方法,可较好地保持沙棘浊汁原有的香味。超高温瞬时杀菌和减压浓缩对沙棘浊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较大,在45℃减压浓缩2倍的沙棘浊汁香气优于3倍沙棘浓缩浊汁,而3倍沙棘浓缩浊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4%,便于贮藏和运输。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出黔产黄秋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黄秋葵籽油脂组成的57.871%,含量较多的是油酸(45.516%)和亚油酸(12.355%)。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黔产黄秋葵籽的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60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有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58.386%)、庚酸异戊酯(8.835%)、2-甲基丁酸异丁酯(6.132%)、己酸酯(3.317%)、戊基甲基丁酸乙酯(1.849%)等。  相似文献   

13.
产地对富士苹果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北省苹果栽培区中保定、承德、衡水、秦皇岛、石家庄、邢台6个地区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为了解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受产地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45个果样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并对其中酯类、醛类、醇类含量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有酯类、醛类、醇类等4类35种化合物,其主要的香气成分为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己醛、2-己烯醛、1-丁醇、2-甲基丁醇、1-己醇。酯类和醛类含量较高的地区为在河北省海拔较高的承德、石家庄、邢台,醇类含量较高的地区为海拔较低的秦皇岛、保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桃红和干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结果表明,其主要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这两种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分别占花色苷总成分的62.94%、50.62%。利用GC-MS检测酒体香气成分,从桃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1种香气物质,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2种香气成分,二者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乙醇、丙醇、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正己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这2种酒在花色苷和香气种类上均具有相似性,但在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客家酒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情况,对客家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段取样,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不同发酵时期客家黄酒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探寻发酵初期(10 d)、中期(20 d)、后期(30 d)和炙酒后成品的风味物质差异。GC-IMS在4个不同时期客家黄酒中一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物质,定性检出60种已知挥发性组分。发酵前期检出41种,中期检出47种,后期检出54种,炙酒后成品检出59种,其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多,酯类物质总含量随着发酵试验的延长不断减少,但是酯类物质种类却不断增加;醇类物质含量不断增加,20 d后趋于稳定;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特别是炙酒后成品醛类和酮类物质显著提升。2-甲基丁酸乙酯在发酵后期消失,3-甲基戊酸乙酯、2-糠酸甲酯、丁醛、3-甲基丁醛、戊醛、糠醛和松油烯在发酵后期检出,2-甲基丁酸甲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2-甲基丁酸丁酯、3-戊醇和2-丁酮等要到炙酒...  相似文献   

16.
以同一苹果浓缩汁生产线上收集的300倍回收香精、预浓缩回收液水和浓缩回收液水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三个样品中香气物质成分,旨在确定苹果浓缩汁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特性和浓缩回收冷凝水中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各样品香气成分的差异,共检测出47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a.300倍回收香精中富含酯类、醛类、醇类香气物质,苹果浓缩汁预浓缩过程中,香精回收工艺收集了主要的芳香酯类(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2-苯基乙酯、乙酸乙酯等)和醛类[(E)-2-己烯醛、苯甲醛等]香气物质,芳香醇类香气物质相对较少。b.苹果汁预浓缩回收液水中苹果的典型醇类(1-己醇41.70%)香气物质含量高且丰富,同时预浓缩回收液水含有较高相对含量枯焦气息的苯酚类化合物(2,5-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13.26%、2,4-二叔丁基苯酚11.16%)。c.苹果汁浓缩回收液水富含苹果典型酯类香气物质(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等)和醇类香气物质(2-甲基-1-丁醇等),由加工过程中苹果汁中香气物质进一步逸散产生。  相似文献   

17.
凌育赵  刘经亮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530-153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柿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分离出62个峰,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86.66%,包括醇类、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异戊醇(38.55%)、苯乙醇(14.50%)、甲酸异戊酯(7.44%)、2-甲基-1-丁醇(4.72%)、乙酸-3-甲基丁酯(2.25%)、异丁醇(...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秦美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6.44%,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少量的其他化合物,以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3-甲基丁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酯、已酸乙酯、辛酸、2-甲基丙醇、乙酸-2-甲基丙酯、癸酸、乙酸己酯、己酸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猕猴桃果酒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风味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庄园牧场3种口味的酸奶(炭烧、原味和黄桃燕麦)和4种不同品牌的黄桃燕麦酸奶(庄园牧场、伊利畅轻、蒙牛冠益乳和伊利安慕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44种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庄园牧场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正己醇、2-乙基-5-甲基吡嗪、庚醛、乙酸丙酯、苯甲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2-戊酮、2-庚酮、异戊醛、乙酸丁酯、1-戊醇、乙酸戊酯、糠醛和2-壬酮等;正己醛、乙醇、苯甲醛、乙酸乙酯、丁酸丁酯、芳樟醇、正己酸乙酯和氧化芳樟醇等。4个品牌黄桃燕麦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乙醇、3-羟基-2-丁酮、丁酸甲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醛、己酸和丁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乙酯、庚醛、异戊醛、叶醇和芳樟醇等;正己醇、氧化芳樟醇、苯乙酮和乙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己酯、2-庚酮和2-壬酮等。各酸奶样品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与风味感官评价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酸奶样品间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酸奶的风味改善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测定了荔枝果醋中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4种物质,包括酸类、醇类、醛酮类、酯类、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其它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成分为醋酸(61.6%)、乙酸乙酯(7.91%)、3-羟基-2-丁酮(6.44%)、乙酸异戊酯(2.97%)、乙酸苯乙酯(2.87%)、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25%)、(2R,3R)-(-)-2,3-丁二醇(2.09%)、醋酸异丁酯(1.74%)、2,3-丁二醇(1.61%)、辛酸乙酯(1.42%)、乙酸-2-甲基丁酯(1.37%)、乙醇(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