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压下MDEA-TETA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压下MDEA-TETA混合胺溶液吸收CO2动力学.采用动态吸收法测定高压下总胺浓度为3.0kmol/m3,活化剂TETA浓度分别为0.3,0.4,0.6kmol/m3的MDEA—TETA混合胺溶液吸收CO2的速率,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该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CO2吸收速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挤出—拉伸—烧结"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哌嗪(PZ)的混合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液热再生循环用于膜吸收法去除混合气体中CO2。主要研究PTFE中空纤维膜在吸收CO2的工艺参数(进气流量、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热再生温度、吸收液物质的量比)对去除CO2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气体进气流量会提高CO2气体传质速率,但会降低脱除率;增加吸收液流量、热再生温度会使传质速率与脱除率均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明显趋缓。吸收液MDEA与PZ的物质的量比接近1∶1时,其吸收效果优于其他的量比。  相似文献   

3.
正MDEA法脱碳技术是利用活化MDEA水溶液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将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在高温低压下,将二氧化碳从溶液中解析出来,溶液得到再生。MDEA水溶液具有稳定性好、天然气损失低、溶剂对二氧化碳的负载量大、对碳钢设备无腐蚀等特点。在用MDEA或其复配溶液脱除酸性气体过程中,存在胺液发泡和拦液现象,严重时可引起雾末夹带使胺液大量流失,净化效果降低。如何避免和消除胺液发泡问题,成为生产装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设计的化学吸收-热解吸中试实验系统上,以DEA(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液,CO2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吸收液体积分数、液气体积比、CO2体积分数和空塔气速对CO2脱除效率的影响,并计算了吸收液CO2摩尔负荷、总传质系数和填料层单位压降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传质阻力即吸收液浓度和液气体积比增加对CO2脱除起促进作用效果,最佳操作条件为DEA吸收液体积分数10%~20%、液气体积比为0.125;而气相传质阻力即CO2体积分数和空塔气速增加对吸收效果有负影响。此外,气相条件对CO2脱除效果的影响远比液相条件小得多,说明传质阻力主要在液相侧。  相似文献   

5.
气泡微细化是"原位机械搅拌法铁水炉外脱硫技术"的关键.气液传质系数是研究气液吸收过程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水模型实验装置,并通过测定NaOH吸收CO2的速率来研究气泡微细化过程,同时根据吸收原理定量计算出容积传质系数Ak及CO2气体利用率η.当溶液pH值从12降低到9的过程中,容积传质系数为2.938×10-4 m3/s,本实验所用CO2的利用率的公式可简化为:η=18.98/Qt.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吸收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MEA-DETA混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为主体的二元混合胺溶液MEA-DETA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该体系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7 mol/L MEA-0.3 mol/L DETA是MEA-DETA混合胺体系中较佳的配比溶液,混合胺二种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气净化厂中脱硫脱碳过程,采用平衡溶解度的概念和物料平衡建立了H2S和CO2在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选择性吸收的数学模型,对实际工业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别考查了操作压力和胺液循环量等因素来分析吸收塔吸收酸性气体的情况,得出了提高操作压力和吸收液的流量均难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并将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对比。数据模拟结果,提出在这一特定条件下的改进措施与方法,即采取中段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可得气流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从4.7%降到3%,满足生产要求。这些结果对吸收塔的实际操作与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微分方程和阻力方程组合模型,模拟了以MDEA(N-甲基二乙醇胺)为吸收剂,聚丙烯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吸收H2S的传质过程.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制成膜接触器,以MDEA溶液为吸收剂,进行天然气脱除H2S实验.对实验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膜组件出口气H2S浓度作为衡量标准,在低气速和低液速的情况下,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在高气速和低液速的情况下,实验值高于模型值,但相差不大.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膜基吸收法脱除H2S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含固体微粒悬浮液的化学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钙悬浮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为例,对固体粒子参与化学反应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气液固三相反应动力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上述反应过程的速率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N,N-二甲基环己胺(DMCA)、二仲丁胺(DSBA)2种亲脂性胺中添加N-甲基环己胺(MCA)、哌嗪(PZ)进行活化,在利用亲脂性胺再生时相变促进再生特性的同时,利用活化剂改善吸收剂综合性能.吸收剂在25℃、常压下用混合气(体积分数为12%的CO2,体积分数为88%的N2)进行鼓泡吸收,并将富液在80℃下加热搅拌再生.综合考虑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再生率和循环净负荷,结果表明,DMCA15%+MCA15%、DSBA15%+MCA15%和DMCA25%+PZ5%3种吸收剂在保持低温有效再生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其中DMCA15%+MCA15%具有与标准试剂30%MEA(乙醇胺)相当的吸收速率,再生率相比提高69%,循环净负荷从2.67mol/kg提高到6.57mo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