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藻类混养生长与水华爆发的潜在关系。通过综述混养生长能力在扩大培养某些有益藻类方面的实践情况,指出此种机能与水华爆发的关系研究受到忽视;同时介绍了目前有机碳源与藻类生长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外源有机碳在不同理化和营养条件下对藻类生长产生不同影响的可能性,深化此方面的研究对完善认识水华爆发机理以及控制水华爆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峰  黄勇  李学艳 《广东化工》2012,39(9):123-124,13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由于藻类大量生长引发的水华现象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趋严重,甚至连一些景观城市河道水体也频有发生,给周围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水华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哪些因素对它影响比较大,又是如何影响的,是文章所要讲诉的内容。文章分别从物理因素(温度、光照、pH、水文)、化学因素(营养盐)和其它因素(微量元素、生物因素)3个方面系统的对水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详细的阐述了每种因素的作用机理以及部分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对一些未来要重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藻类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对"水华"突发事件,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混凝沉淀除藻法,详细讨论了影响藻类混凝效果的因素,如混凝剂的种类、藻类生长周期、特性有机物(EOM、NOM)、预氧化作用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提高藻类去除率和降低混凝剂的用量提供了参考,并且为藻类混凝去除方法的选择及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瀛湖营养化状况和影响水质的主因子,基于瀛湖653组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SPSS统计法,初步研究了瀛湖的水质变化规律、影响因子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及驱动因子识别。结果表明:瀛湖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TN)和总磷(TP),瀛湖呈中营养状态,营养化程度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藻密度与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TP和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TN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两个主成分反映了藻类生长信息和磷营养盐污染,且总磷是影响瀛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治水华发生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除藻技术而备受关注.阐述了陆生植物对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论述了其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式、抑藻化感物质及种类,以及抑藻化感作用机理,并对植物化感抑藻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蜂窝夹套薄膜蒸发器的失效隐患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蜂窝夹套薄膜蒸发器冲压、焊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防护措施。运用大型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对蜂窝夹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对颤藻、小球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球藻(Chlorell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叶绿素浓度(Chl-a)关键指标,考察了两种光照条件下(500、1 000 lux)三种藻类生长的规律。同时,利用SLogistic模型对三种藻生长规律进行拟合分析,为预测水华时期不同特征藻类的生长速率、潜能和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藻类是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湾等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成分,然而过量繁殖的藻类对水厂原水的污染会影响出水水质。面对日益频繁的水华暴发事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厂除藻方法的研究。文中介绍了一些水厂除藻技术,如强化混凝法、预氧化法、气浮法、超声法、高级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分析了各工艺的原理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优化理论的藻类生长模型及在水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对水华产生机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藻类生长模型,研究了有约束条件的非线性极小值问题求取最优参数估计值的方法。结合实验数据对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运用多参数同时估计法进行估计并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水华从产生到爆发过程的变化规律,为水华的预警及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立  高崇  王小艺  刘载文 《化工学报》2017,68(3):1065-1072
为解决现有蓝藻生长动力学模型难以有效描述实际水体中蓝藻生长时变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导致水华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构建蓝藻摄食和营养盐循环模型,并考虑水温、光照等主要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建立蓝藻生长时变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其常值参数采用遗传算法与数值算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率定,对其时变参数采用多元时序方法进行建模预测,根据分岔理论及时变系统理论分析水华暴发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机理,实现对蓝藻生长时变系统的水华预测。通过太湖流域监测实例表明,与现有研究相比,引入时变参数的蓝藻生长动力学模型更能反映蓝藻生长时变系统下水华暴发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其水华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抑制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叶绿素a浓度及藻体密度变化研究了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当超声辐照5min时,藻体密度为时照组的35%,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22.1%,表明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藻类对水体的危害及灭藻技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彩蕾  罗亚田  王丽 《辽宁化工》2009,38(3):173-175
介绍了藻类水华对水体的危害,并对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做了概况介绍,比较其优缺点,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的暴发日趋频繁,给环境、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效控制水华的爆发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笔者对国内外水华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藻类水华防治方法的发展方向。溶藻细菌一般分离自暴发水华的水体,这种土著细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安全、特异、高效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控藻手段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元时序分析的水华预测及因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  刘载文  吴成瑞  华伟  张雪 《化工学报》2013,64(12):4649-4655
在水华防治工作中,水华预测一直都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由于水华生成过程中多种特征因素间的交互影响建模困难,现有的水华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还不够准确,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与水华发生的相关性程度的判定等问题,采用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多特征因素的水华预测及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水华生成过程中的特征因素时序建模分析,提出多重潜周期多元自回归模型,给出了基于多元周期平稳时序分析的水华预测以及因素分析结果。采用本文方法及传统方法分别对江苏太湖水华特征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的水华特征因素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更相符、预测平均误差绝对值更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打捞方式治理藻类爆发产生的藻泥的出路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化石燃料的减少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藻类成为一种最有前途的可更新的代替能源.根据目前国内外藻类资源化的研究热点,分析了藻类制生物柴油、厌氧发酵、制煤浆、水热、燃料电池产化学品等方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藻类综合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厂废弃的粉煤灰,变废为宝,制取应急处理藻华的絮凝剂.研究了各种方法改性的粉煤灰的除藻能力,并研究了改性酸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3个因素对盐酸改性粉煤灰除藻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酸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改性条件.制得的改性粉煤灰在投加量为56 mg·L-1时,对藻类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2.4%.用它来应急处理藻华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有效范围宽、沉降时间短,絮体密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光照强度及温度对青草沙水库蓝藻暴发风险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草沙水源地正成为上海市新兴的重要水源地,其水源安全直接影响地区安全和发展,蓝藻暴发[1-3]是危害其水源安全的重要方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作为试验藻种,选择光照强度、温度为影响因子,设计不同因素水平进行室内单因素模拟试验和原水稳态模拟试验,并结合青草沙水库实际水质水文条件进行分析,以寻找该地区蓝藻生长的优势条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比四尾栅藻对温度变化更敏感;铜绿微囊藻在低光照下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比增殖速率,四尾栅藻对强光照更为敏感;在3 300~6 600 lux、24℃的青草沙原水中,铜绿微囊藻倍增周期为20 d左右,对温度变化较光照变化更敏感。应加强青草沙水库库首、滞水区等局部水域水质监测,并据此及时提出预警和防范措施,同时应在夏季预期有持续高温晴天出现时提高预警级别,防范持续日照增长后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文琴  李绍秀  王志红 《净水技术》2010,29(5):22-25,41
微污染水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水厂面临着高藻期水处理困难。二氧化氯作为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用于饮用水净化预氧化除藻,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和藻毒素的效果、副产物的产生和除藻机理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对使副产物不超标的二氧化氯的投加量进行了讨论,对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现场制取二氧化氯的生产成本是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技术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