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Fe(NO3)3·9H2O和Bi(NO3)3·5H2O为原料、Na OH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i Fe O3粉体,研究了Bi Fe O3粉体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的演变。结果表明:低的反应温度下只有杂相生成,提高反应温度使得杂相逐渐减少,有效地促进Bi Fe O3相的合成;反应时间的延长也有助于减少杂相,而较低的矿化剂浓度能够获得纯Bi Fe O3,当Na OH浓度为1 mol/L时,在170℃反应24 h可以获得纯Bi Fe O3粉体。另外,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获得多种形貌的产物,如薄片、球形体、纳米颗粒、纳米线、四面体,实验发现,适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和矿化剂浓度可以得到大尺寸的球形体(~10μm),而反应时间的延长则会促进一维纳米结构及纳米颗粒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BiFeO3是一种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磁性和铁电性的铁磁电材料,在新型存储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方面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元素掺杂对BiFeO3铁磁电材料性能影响,并展望了BiFeO3铁磁电材料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碱式乙酸铝和氨水为前驱物,以水为反应介质,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恒温时间下水热合成一水软铝石粉体,随着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合成粉体结晶度变好,晶粒变大.在温度为160 ℃,恒温时间为2 h,制备出了结晶度好、平均粒径约30  相似文献   

4.
周浩  高荣礼  符春林 《表面技术》2016,45(7):128-135
铁酸铋是目前唯一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性材料,并且这两种铁性有序之间存在磁电耦合效应,其铁电居里温度和反铁磁奈尔温度都远在室温以上,在光电器件、自旋电子器件、铁电随机存储器、磁电存储单元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作为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铁酸铋还具有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相对较小的带隙宽度以及较大的光吸收系数,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望成为下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备选材料。然而,目前有关铁酸铋材料光伏效应的机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影响其光伏效应的因素较多,例如电畴、界面、厚度、退极化场、缺陷及极化强度等。欲提高铁酸铋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铁酸铋薄膜光伏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PZT纳米晶粉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近于MPB的组成Pb(Zr0.52Ti0.48)O3进行了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纯相钙钛矿型纳米晶锆钛酸铅(PZT)粉体.所用原料试剂为分析纯Pb(NO3)2、Zr(NO3)4·5H2O、Ti(OC4H9)4,NaOH作为矿化剂.原料试剂按Pb(Zr0.52Ti0.48)O3化学计量比混合放入50 mL内衬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填充度为70%.高压釜在170~270℃之间选择一定温度加热2 h后在冰水中冷却到室温.前躯体及水热处理的粉体通过XRD和SEM进行表征.PZT相在220℃加热2 h开始出现.在270℃加热2 h合成了纯相钙钛矿型纳米晶PZT粉体.粉体的平均尺寸为25 nm.  相似文献   

6.
层状化合物α—磷酸钛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结晶度和大层间距的α-磷酸钛晶体(记为α-TiP),并用SRD,HREM,IR及TG/DSC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的晶体形貌规整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实验对水热法合成α-磷酸钛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了优化的合成条件。研究表明,当反应体系的磷酸浓度为5M-10M时在180℃下反应6h即可获得良好的α-TiP晶体。  相似文献   

7.
首先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铋系超导粉体,然后对得到的粉体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时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保护气体的氧分压等。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焙烧后粉体的粒度分布,形貌,相组成及其均匀性等。最后,采用粉末套管法将焙烧后的超导粉体制备成单芯超导带材,在形变热处理后,带材样品获得了超过30A的临界电流。  相似文献   

8.
燃烧合成TiB2-Al2O3陶瓷复合粉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iB2-Al2O3-Al还原体系,通过燃烧还原技术制备了TiB2-Al2O3陶瓷复合粉体。利用XRD,XPS和SEM技术对合成粉体的相组成、化学组成及宏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复合粉的显微结构由TEM和HR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燃烧合成法在420℃~700℃之间可制得TiB2-Al2O3陶瓷复合粉体。该粉体仅由TiB2和Al2O3两相组成,颗粒分布较均匀。由于TiB2与Al2O3间形成了结合良好的界面,颗粒间彼此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从而使TlB2-Al2O3陶瓷复合粉的粒径减小,颗粒平均粒度在3μm~5μm之间。  相似文献   

9.
层状磷酸盐的水热合成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结晶度和大层间距的α-磷酸锆,α-磷酸锡及α-磷酸钛晶体(记为α-MP,M=Zr,Sn,Ti),其组成通式为α-(MHPO4)2。H2O,并用XRD,TEM,HREM,IR及TG/DSC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3种层状磷酸盐的优化实验条件(反应时间,温度,磷酸浓度)分别为α-ZrP:48h,180℃,8mol/L,α-SnP:6h,180℃.9mol/L;α-TiP,6h,180℃,10mol/L水热法是一种较优越的制备导 磷酸盐的方法,得到的晶体形貌规整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FeCl3·6H2O、Na3 PO4和NaAc为原料,以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在210℃的条件下反应8h制备了铁的磷酸盐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溶剂中乙二醇与水的量、Na3PO4的量、NaAc的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铁的磷酸盐纳米颗粒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手段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热法合成和表征有序排列BiFeO3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铋和氯化铁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水热条件下制备了有序排列BiFeO3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矿化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0-180℃制备了有序排列的BiFe03纳米线,纳米线的直径为50~100nm,长为200-500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纳米结构碲化铋化合物,初始原料为氯化铋、亚碲酸钠、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EDTA二钠,以及还原剂硼氢化钠。将初始原料的混合水溶液经过不同的预处理,在453 K热处理后得到黑色粉末产物,用水和乙醇多次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形貌各异的纳米碲化铋化合物粉体。粉体的形貌与合成过程和表面活性剂有关,论文对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所得纳米碲化铋粉体经SPS烧结制备成块体,其综合热电性能优于商用碲化铋块体材料,300 K时的ZT值为0.958。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种新颖的微波水热法制备VO2粉体,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所合成粉体的微观形貌,调节H2O2的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pH值、水热反应时间及钨掺杂剂等合成工艺参数,实现了对VO2粉体形貌的调控。结果表明: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可合成具有不同形貌如球形、空心椭球形,花簇状、棒状等VO2粉体。  相似文献   

14.
以乙醇和油酸为液相(L),油酸钠为固相(S),硝酸银水溶液为溶液相(S),用水热LSS相转移法制备了纳米银粉并对其进行表征。正交实验表明,影响纳米银粉产率的因素依次为水热处理时间乙醇用量油酸用量油酸钠用量,优化条件下所得纳米银粉产率达75.4%;用XRD、TEM和SAXS对制备的银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纳米银粉为形状规则的近球形纯银颗粒,粒度均匀且无明显团聚,平均粒径约23.7 nm。  相似文献   

15.
AgPbmSbTem+2纳米粉末的水热合成、表征及无压烧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gNO3、Pb(NO3)2、Sb(NO3)3和Te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无规则形状和球形的AgPbmSbTem+2(LAST-m,m=10,12,14,16,18)系列纳米粉末。TEM和XRD分析表明,LAST-m粉末均呈NaCl型晶体结构,颗粒尺寸约为40nm;选区电子衍射图分析表明LAST-m肼为单晶材料。以无规则粉末为例,采用无压烧结法制备了LAST-18的复合块体材料,并测试了其室温到473K的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超微LaMnO3的合成与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柠檬酸盐热解法合成了LaMnO3超微粉末。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合成的LaMno3为单相,属于六方晶系。实验发现,LaMno3的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大。首次研究了超微LaMnO3的电阻率随粒径的变化,发现LaMnO3的室温电阻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减小,导电活化能随粒径的减小而变小。  相似文献   

17.
从降低燃烧合成氮化铝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不使用惰性稀释剂氮化铝的条件下,氮气压力等因素对于燃烧合成过程及燃烧产物相组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氮化铝作为惰性稀释剂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功制备出纯度高、氧含量低、粒度细小的单相氮化铝粉体。此外,氮气压力对于原料铝粉的氮化程度及燃烧产物的微观形貌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和稳定的四氯化钛(蒸馏水作为溶剂)为两种钛源,以加糖热解法[1]在不同的温度下处理得到二氧化钛粉体,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粉体微观结构和晶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制备方法得到的粉体晶粒尺寸均一,在50 nm左右.而锐钛矿和金红石型的成相温区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在300到500℃之间合成出较纯的锐钛矿相,600到700℃之间完成锐钛矿到金红石型的晶相转变;后者300℃就已经形成较好的锐钛矿结晶相,晶相转变发生在700到900℃之间.而两种方法的成相温度均低于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