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邹凤羽 《黑龙江粮食》2007,(5):33-34,41
粮食仓库建设和管理、粮食储藏和质量控制的粮食仓储业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我国粮食仓储科技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建设,用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应用引领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我国加入WTO后,为规范粮食市场管理,适应粮食企业改革,保障粮食安全需加快我国粮食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粮食物流连接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我国粮食物流行业最新进展研判以及我国与国外粮食物流研究比较,提出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包括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布局、发展粮食物流节点和园区、提升多元化粮食物流技术水平、优化多式联运衔接和物流管控技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智能化技术引领、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快人才培养等,为粮食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物流系统优化、物流设施建设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专家及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怎样理解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状况如何?本文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问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做好"三农"工作,被党中央高度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这个战略中,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粮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之一.粮食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粮食问题新的定位及实现途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消费,粮食安全是维系国家政治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安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关注三农,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使农民增收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扭转我国自2000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4年减产、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连续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优化粮食流通布局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切入对象,分析了我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物流通道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区域粮食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重点,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战略和互利共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优化粮食流通布局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切入对象,分析了我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物流通道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区域粮食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重点,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战略和互利共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确保粮食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基础在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提高自给能力。要处理好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服务“三农,”与维护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与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关系。要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建立粮食现代物流和粮食流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10928公斤,为我国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提供了基础,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秦岭 《中国油脂》2006,31(10):23-23
[本刊讯]2006年8月31日至9月1日,国家粮食局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各省市粮食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在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粮食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郄建伟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粮食科技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度…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作为民生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加强了对粮食安全的管控力度.粮食质量检测作为粮食安全管控的依据,其必须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及先进性的技术能力.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在粮食质量检测技术方面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并提出创新和发展粮食质量检测技术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粮食质量检...  相似文献   

13.
梳理“十四五”时期云南省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探讨云南省粮食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产业合作,对于促进云南省粮食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服务外交大局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尽管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连丰",但是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比以前更加重视了,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升级。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两个重要的红线:一是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水资源红线。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粮食储备问题随着粮食数量的丰产呼之欲出,所以"粮食储备红线"应该成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再一个重要红线。粮食安全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我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就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出台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强化安全责任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意见》的出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增加了一道"安全阀"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经过10多年的发展,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内粮食市场环境更加成熟,地区间粮食流通更加顺畅,效率高,成本低。现在中央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今年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冲击,只有大力发展智慧粮食物流,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疫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SWOT法分析了河南省疫情期间粮食物流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疫情的粮食物流保障举措及适合本省的粮食物流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针对中国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内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论证。大多数专家学者论证的结果表明: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求平衡粮食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将融入国际粮食经济格局之中,同时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区域结构变动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力量。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的演变特征与区域粮食供求关系变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探讨了导致区域粮食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在主产区、主销区等不同类型区粮食安全方面的关键切入点与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粮食生产与安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开辟我国西部地区粮食物流国际通道对于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和粮食进口陆路物流通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外基地内走廊、产业园区牵引对外通道、沿运输通道共建仓储设施三类示范节点模式,并提出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可持续优质粮源供应体系,发展保税加工、构建“一带一路”特色产业链,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国际通道重要载体作用等示范节点发展建议,为新时期规划建设国际粮食物流节点提供了参考,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