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华 《山东水利》2010,(6):43-45
滨州市是全国第三批节水型城市之一,该地区当地水资源匮乏,存在诸如用水浪费、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权不明晰、水市场不发育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推动滨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松辽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包括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及探索建立水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鞍山市是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水利部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以来,在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以节水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任波 《山西水利科技》2007,(4):73-74,77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技术体系来支撑。文中根据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特殊的水资源及用水背景,提出了五大技术体系来支撑山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五大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满足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资源调配与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与技术体系和与全面节水管理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山西水利》2007,23(3):47-49
清徐县是山西省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在对清徐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和内容,认为其经验对其他市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实践总结认为:节水型社会包含的特征是微观上水资源利用和配置的高效率,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水权科学分配、用水计量监测和节水工程等三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符合江阴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体系,江阴市建立了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2018年12月,江阴市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本文梳理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主要措施、示范工程创建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与特色经验,并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已提上议事日程,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农业节水等工作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结合点,对如何构筑新农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进行设想。文中提出由水权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总量和定额管理双控制制度三项主要制度构成基础层面的水资源利用/节约体系,并统筹考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三者在节水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纵向的水务管理体系,形成较为统一的农村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堵凤春 《中国水利》2011,(19):44-46
北京市怀柔区在创建节水型社会实践中,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宣传、技术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开展节水工作,为确保首都北京的供水安全作出了贡献。针对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非常规水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怀柔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中,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制度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实施,计划到2013年初步构建节水型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9.
元氏县于2004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两年来,按照以政府调控为主,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主,与工程建设相结合;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与其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的"四为主、四结合"工作思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的节水机制为核心,以节水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采取观念节水、管理节水、工程节水、科技节水等综合措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全县不同用水类型,特别是井渠双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年节水1200万m3.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快报》2006,27(11):20-20
水利部新闻发言人顾浩2006年5月18日在“节水中国行”启动仪式上说,“十一五”期间水利部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目标是,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对全社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缓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威市水资源短缺,供需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采取水资源保护,调整用水结构,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建立水权水市场体系,实施内水资源、外调水资源和节水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缓解缺水局面。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地处西部内陆腹地,水资源形势严峻,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陕西近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节水与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形势,提出落实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节水奖惩管理相结合制度、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强部门协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通过节约用水,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陕西省情、水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分析了国外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现状的同时,总结了国内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沿革、配套法律法规和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据此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待深入展开,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指标体系不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互不匹配,管理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沂水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该县通过强化宣传,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水措施,大力推动构建节水社会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建设节水山西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必须遵循“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原则,建立宏观用水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用水计量、控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以水定产、以水定产业结构和以水定发展”的节水工程三个体系,通过加快推进节水立法进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程管理和实行各级人大监督等措施,切实加快“节水山西”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而又自下而上的管理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为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制度。通过对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制度内涵以及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进行梳理,以期为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宁夏把节水管理规章与标准、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用水计量和节水型产品应用、水价体系等制度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主要措施有:以农业节水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技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促进水权流转;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展节水型城市载体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刘强  陈进  黄薇  柳弢 《中国水利》2003,(10):15-18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西北黑河流域的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在对张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框架、途径和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亚华 《中国水利》2003,(19):15-18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西北黑河流域的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在对张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疏勒河水资源现状,详细地对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灌区在农业用水过程中通过用水指标控制和灌溉定额管理能够挖掘灌区节水潜力。在今后的灌溉管理中,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原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水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