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EBS接枝MAH及SEBS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将SEBS-g-MAH、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粘合力促进剂、碳酸钙及其他助剂共混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再注甥得到弹性体复合材料.结果表明,SEBS-g-MAH的红外分析证明马来酸酐(MAH)已被接枝到SEBS上,扫描电镜图也显示所制备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呈"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2.
SEBS增韧PVDF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花  王新 《塑料工业》2014,(11):34-38,62
采用不同结构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增韧剂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以提高韧性;并探索两种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对PVDF/SEBS共混体系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结构的SEBS有利于提高PVDF的拉伸韧性,相容剂SEBS-g-MAH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拉伸韧性,其用量在1%时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中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进行了溶胀接枝反应,当接枝率控制在11.5%时可以获得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水在SBS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胀接枝法;微-纳米表面结构;表面接触角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聚苯醚(PPO)/聚酰胺(PA)合金在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将PPO和PA共混,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是这两种材料热力学不相容,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达到增容效果,一方面可以添加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等都具有增容作用;另一方面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也可以有效增加两者的相容性,改善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超临界CO2中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接枝率,可以分别得到具有皱折型和乳突型的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6.
实验通过工艺优化制备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环氧(EP)、苯乙烯(St)制备的PE-g-MAH的熔融指数、接枝率和红外光谱性能。阐述了环氧、苯乙烯加入接枝体系的接枝机理。结果显示红外光谱显示加入环氧的接枝体系中马来酸酐(MAH)基团反应形成了酯,部分环氧接枝到了大分子链上。环氧树脂的加入大大增加了聚乙烯的交联,苯乙烯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体系后能得到很好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引发方法,研究了高剪切应力下马来酸酐(MAH)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EBS)的官能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提高,官能化产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明显增大。高剪切应力的作用引起大分子链断链,形成大分子自由基,从而引发SEBS的接枝反应。通过提高螺杆转速可有效地抑制交联副反应,制得接枝率较高(质量分数0.79%~0.89%)、熔体流动速率适宜(1.859~4.398 g/min)和凝胶含量较低(质量分数不大于0.32%)的官能化产物。同时,由应力诱导引发所得官能化产物SEBS-g-MAH对尼龙(PA 66)的增韧效果较好,其共混物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能达到约94 kJ/m2,较纯PA 66提高30余倍,而其拉伸和弯曲强度的下降并不剧烈。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液法制备了马来酸酐和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的聚乙烯蜡,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荆、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是一种优良的接枝反应引发剂,在ω(引发剂)=0.4%、ω(马来酸酐)=6.0%、ω(苯乙烯)=4.0%、反应温度143℃、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聚乙烯蜡接枝率为3.4%.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以及三者的复配对玻纤增强聚苯醚(PPE)/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P-g-MAH与SEBS复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PPE/PP/玻璃纤维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复配相容剂的添加量不宜过大,当其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外光谱测定了接枝样品,用其中马来酸酐(MAH)的特征峰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特征峰之比值来表达接枝率,探索了接枝时MAH和助剂的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接枝率的相容剂及不同比值的聚苯醚(PPO)/尼龙6(PA6)对PPO/PA6合金的增容作用及其对合金的综合性能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合适的助剂有利于SEBS体系的接枝,而当MAH的加入量为3%时得到的接枝率最高;(2)接枝率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稍有改善;(3)PPO/PA6 = 70/30时性能指标达到最优.而接枝的SEBS加入量10%时PPO/PA6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是良好的分散剂。介绍了合成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3种方法,并叙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这种分散剂的分散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基体,白油为增塑剂,热塑性聚氨酯(TPU)为极性改性剂,SEBS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相容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制备了用于包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包覆料,考察了填料种类和TPU、白油及SEBS-g-MAH的用量对包覆料物理机械性能、黏结性能及微观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用量的增加,SEBS包覆料的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提高,且对ABS的剥离强度增大,综合考虑,TPU最佳用量为50份;在碳酸钙、滑石、云母和高岭土4种填料中,碳酸钙填充的SEBS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最佳,滑石的效果最差;随着白油用量的增加,SEBS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减小;加入SEBS-g-MAH后,SEBS包覆料的相界面不明显,趋向于形成连续相结构;随着SEBS-g-MAH用量的增加,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SEBS-g-MAH用量为5份时,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2.5 k N/m)。  相似文献   

13.
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丁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用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单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80℃,x(BPO)=0.6%(相对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15%(相对于混合溶液),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9%。采用13C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C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聚丙烯(PP)采用熔融法接枝马来酸酐(MAH)聚乙烯(St)双单体。实验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率随其加入量增加而提高;添加两种单体时,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马来酸酐接枝率随苯乙烯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经转矩流变,红外,热失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均与聚丙烯发生接枝反应,且有交联网络出现,因此推断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预先发生交替共聚,共聚物与聚丙烯反应生成最终接枝物。接枝物应用于PP  相似文献   

15.
张洪利  郝海涛  党民团  闫晓杰  范立明 《应用化工》2011,(9):1569-1571,1574
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自由基引发共聚反应,生成共聚物SMA,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丙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用收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BPO的质量分数x(BPO)=0.3%,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30%,反应2 h的条件下,聚合物的收率可达到98.5%。利用化学滴定法测得聚合物中马来酸酐摩尔分数为49.91%,结合理论,证明了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一种低温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工艺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酐及苯乙烯同时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引发剂,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的苯乙烯、马来酸酐2种单体同时接枝聚丙烯.研究了单体总浓度、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对PP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苯乙烯的加入使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比单独的马来酸酐接枝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超临界CO2中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接枝率,可以分别得到具有皱折型和乳突型的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8.
以靛红酸酐(I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550(MPEG550)合成带有伯氨基的活性支链(IP550),并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酰胺化改性,制备出梳状改性SMA(SMA-IP550)。考察了产物的合成条件,并采用FTIR和~1HNMR对SMA-IP550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9%,MPEG550和IA的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0 min,活性支链IP550产率达79.3%;SMA改性温度为140℃,IP550与SMA中马来酸酐(MA)的物质的量比为0.5∶1,反应体系的固含量30%,反应时间2h,得到接枝率为42.5%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IP550)。通过对比不同长度活性支链改性SMA的分散、降黏、乳化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助剂结构可调,其分散作用以及乳化作用与结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SEBS和SEBS-g-MAH对PPO/PA66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增韧的聚苯醚(PPO)/聚酰胺66(PA66)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吸水性实验,研究了SEBS和SEBS-g-MAH及其含量对PPO/PA66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增韧PPO/PA66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吸水率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对氯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MAH)为聚合单体,采用非均相聚合方法,合成对氯甲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通过与蔗糖反应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蔗糖共聚物(SP).通过红外光谱(FI-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减水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了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SP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为10%时所得制品的减水性能最佳.以正交试验最佳取代反应条件得到的SP,具有良好分散性,在掺量为0.3%时,净浆流动度为320mm,减水率为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