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利》2008,(4):I0002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治淮骨干工程项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利》2003,(21):28-34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及时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近期治淮18项骨干工程及1项“其他”工程。到2002年底,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先后开工18项(含利用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年度工程的4项),其中入江水道巩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加固和包浍河初步治理等4项工程已竣工验收,怀洪新河续建、入海水道近期、汾泉河初步治理等3项工程基本完成,其余12项为拟建和在建,复建的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也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3.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总目标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治淮建设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玉年 《治淮》2008,(2):10-11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2004年1月,水利部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5.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仝同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6.
施永坚 《治淮》2014,(2):8-10
安徽省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处于各内河支流的下游,淮河流经蚌埠市全长145.5千米,怀洪新河全部在蚌埠市境内共长98千米,  相似文献   

7.
周虹 《中国水利》2008,(4):17-18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把淮河治理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要求在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截至2007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81%。土石方、混凝土等实物工作量和堤防、河道、建筑物等形象进度完成批复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1991年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以及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当前淮河的防洪除涝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通过对治淮19项骨干工程完成后淮河中下游防洪除涝形势的分析,提出淮河中下游进一步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灵敏 《治淮》1995,(4):14-15
1991年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我省“八五”期间治淮总投资约30亿元,兴建和续建怀洪新河、城西湖退堤、润赵段废弃、峡山口拓宽、淮北大堤加固等一大批治淮骨干工程。这些治淮工程,土方施工任务大。自1991年以  相似文献   

10.
周虹 《治淮》2008,(1):6-7
200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治淮工作会议决定,把淮河治理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要求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入海水道、临淮岗洪水控制等10项工程已竣工验收,涡河近期治理、奎濉河近期治理和湖洼及支流治理等3项工程已全部完成,淮干整治、东调南下续建、防洪水库、沙颍河近期治理等6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在抗御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彰显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正明 《治淮》2008,(8):4-5
怀洪新河工程是淮河中游一项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西起涡河下游左岸安徽省怀远县何巷,东入江苏省境内洪泽湖支叉溧河洼,干流总长121km,其中安徽省95km。该工程于1991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复工续建,2003年基本完成。安徽境内主体工程内容包括:河道两岸堤防260km,大中型水闸9座,穿堤建筑物99座。怀洪新河主要任务为分泄淮河干流洪水,  相似文献   

12.
茨淮新河是七十年代初期规划设计,于1971年开挖兴建至1992年底完成的。它标志着新中国治淮史上兴起的又一次治淮高潮。 茨淮新河工程规模巨大、项目内容繁多,是一项治淮大型骨干工程。它上起阜阳市颖河左岸茨河铺与颖河连接,经阜阳市、利辛、蒙城、凤台三县及淮南市,至蚌埠市怀远县荆山南麓入淮河,全长134.2公里,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平地开挖的一条大型人工河道。 茨淮新河是从全流域出发,为解决沙颖河洪水和汾泉河、黑茨河、西淝河的内水出路,减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1991年安徽淮河流域那场罕见的洪灾,也许记忆犹新。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饱受洪涝之苦的淮河人,对治淮有着热切的企盼。洪涝灾害刚刚过去,党中央、国务院就及时地作出了加快治理淮河的战略部署,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安排了治淮骨干工程——怀洪新河复建工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人民的深切关怀。淮河人民迅速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怀洪新河主要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洼扩大浚深,河线自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涡河下游何巷起,沿符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21,(8)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始终把治淮作为江河治理的重点,特别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淮河流域形成了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综合减灾效益显著。2010年6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工作作出部署。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明确了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全力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中国成立,治淮就成为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大事。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此后50年间形成了3次大的治淮高潮。特别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6.
杜红志 《治淮》2012,(1):4-5
新年的曙光使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已经过去的2011年是治淮史上一个让人难忘的纪年,承载了新中国治淮60年厚重积淀的治淮人,在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加快各项改革的步伐,全力推进治淮事业新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19项战略骨干工程后,淮河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千里淮河春潮涌动,新一轮治淮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治淮》1992,(2)
去年淮河出现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安徽、江苏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9月份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快治理淮河的步伐。会议要求根据1981、1985年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确定的治淮总体规划和主要骨干工程的格局,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上述两次会议确定的治淮任务。目前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实施计划、资金筹措方案已基本确定。在“八五”期间要兴建和进行前期工作的有18项大型骨干工程,本文综合为七大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利》2008,(4):1-2
继1991年江淮大水后,2003年6~8月,淮河流域再次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严重。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淮河治理问题,决定把治淮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并明确提出了淮河治理的近期目标和任务。10月28—29日,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安排淮河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年11月22日.水利部在合肥召开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协调和部署,细化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治淮建设步伐。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下,水利部狠抓治淮前期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淮委全力以赴,流域四省不懈努力,治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全部完成(其中10项通过竣工验收),4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项正在抓紧实施,实物工程量完成85%以上。19项治淮骨干工程再次经受2007年全流域性大洪水的考验,为实施科学防控洪水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彰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刊特别组织本组“治淮专题”报道,旨在让关心关注淮河治理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淮河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淮河治理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F0002-F0002,I00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带领流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国务院要求加快治淮建设。  相似文献   

20.
钱敏 《中国水利》2007,(24):57-59
2007年是淮河防汛抗洪历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加快建设的冲刺之年。一年来,淮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淮河防汛取得重大胜利,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治淮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治理好淮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