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革命及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唯物史观建构了完备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们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实现了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并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假共同体所控制、束缚的现象,从而提出了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之个性解放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分工作为切入点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国家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形成了重要的分工理论。文章通过解读文本,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对于建构唯物史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阐述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阐述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时代意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所蕴舍的理论价值,强调交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指出交往对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活力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社会活力思想的具体内容.认为社会活力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传统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不仅对批判传统资本主义有效,而且对批判现代资本主义也有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活力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批判的武器,同时也是建设的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交往的出发点、交往的平台、交往的形式、交往的理想目标、分工与交往的关系及普遍交往、合理交往等方面,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交往的论述.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交往的理论思考无不彰显人的存在,他们是在交往的前提中突出人,在交往的异化中救赎人,在交往的理想境界中来定位人.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哲学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正确解决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关于的质生产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唯物史观建构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的理论构架三方面,较深刻地论述了唯物史观是反映普遍真理、是科学的、完整的历史观,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2.
本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3.
浅议用“实践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学者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更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神,就此对实践唯物主义在本体论、基本问题、辩证法、价值观、历史观等方面的观点进行剖析与质疑,主张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完善,不主张在称谓上用前者取代后者.  相似文献   

14.
唐人传奇<柳毅传>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一定的史证价值,今人藉此可以管窥唐朝中期的若干时代特征及部分落第文人之心态.  相似文献   

15.
在谁创造历史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先后提出过三个重要命题: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三个命题的先后提出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代学者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成果,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的价值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具有极强的历史哲学意蕴。“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4个重要理论维度,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语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市民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由“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