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应理解该门语言所包含的文化韵味,否则就不能正确、得体、自如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在日语所表现出来的众多文化特征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内外有别”意识,即常提到的日语交际中应注意的“内亲外敬”原则。通过分析和探讨“内外有别”意识的形成根源、社会定义及语言表现,即“内外有别”意识对敬语使用、人称代词、授受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指出“内外有别”意识是影响日语交际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它决定和规范了日本人的思维、心理、语言方式及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商务交际中,日本人常常使用委婉表达来传递信息。缓冲语、间接表达、省略表达是委婉表达中的重要形式;在表示命令/请求或拒绝时,常常使用"缓冲语+间接表达"、"缓冲语+省略表达"等语言策略。商务日语中的委婉表达遵循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反映了日本"以和为贵"及"体恤他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提到,不同的语言可以形成不同的思维,从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两种语言在群体文化特征与个体文化特征、社交礼节、社交称谓、社交禁忌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冲突。在此通过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力求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间提高跨文化差异的意识,并遵循中西文化的交际原则,才能消除跨文化交际的误解,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的学生已处于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应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要努力营造语言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丈化差异及叶语言的影响,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要学会该语言的语法、词汇等知识,还必须要掌握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掌握日语,也很难灵活应用日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展开讨论,指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语言知识的教学应该与文化知识的导入密切结合,二者同时传授.此外,作者分析了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树立文化教学意识,并就其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四川文理学院180名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揭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轻语言知识的输出;重语言技能,轻文化内涵;教师的文化意识不足等.运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探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首先教师应改变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其次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文化知识的输出促进文化知识的习得;最后教师应认识到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应注重自己文化素养培养,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  相似文献   

9.
当前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言教学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授紧密结合,以培养既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又拥有跨文化交际技能的人才,这是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在阐述日语教学中突出跨文化交际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诠释了与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敬语、体态语和习俗,以达到高度重视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不仅受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一些非语言因素,如文化心理的影响。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组合及精神结构,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该民族的特征与行为模式。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心理的影响往往使交际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上难以达成共识。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和文化定势这三种文化心理因素就以各种态度和思维模式给跨文...  相似文献   

11.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与"不能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由于二者均表示双重否定,且形式相仿,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的现象。文中结合在高中所作的问卷调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这两个词进行同义的研究和描述分析。搞清二者的关系,不但对于辨析同义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数量正在激增的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人才"与"资源"各自词义不同、地位和功能不同,两词不应混为一谈;指出两者组词易生弊端;提出了各就其位的部分组词形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审慎地思考设计对于生活的影响——“慢”生活将有助于形成相对恒定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将帮助我们找到“如何生活是好”的答案,并有助于建立成熟的价值观。倡导“慢”设计将使设计者摆脱“快”生活的裹挟,摆脱框架与套路,自然的流露以及避免设计对大众生活体验的隔断。“慢”设计将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慢”是通过耐心、慎重和深思熟虑表达对人与世界充满关怀的负责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把参考文献[1]中模糊近似环的概念推广到L型模糊理想的定义,并且得到了完全分配格上的L型模糊近似环和L型模糊理想的和与交的某些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词源、语义的辨析,加深对两词的理解程度,澄清两词在翻译时存在的问题,为两词的互译奠定一定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