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砂山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田,断裂主要发育NE向正断层;受断层影响及形成褶皱不均匀应力的影响,构造轴线发生偏移,在不同的断块轴向发生变化,构造被一系列正断层及少数逆断层复杂化,形成局部的断垒、断堑及阶梯式下滑形态。油田划分为6个断块;本次研究利用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研究新认识,在纵向上划分为13个油组211个小层,5632个油砂体,分别从油砂体储量、面积、控制井数,沉积微相,构造与断层,油水连通关系等方面对油砂体特征进行研究,对油田的油砂体储量规模和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下步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砂山油田于1956年钻浅1井获得成功并投入试采开发,到目前已勘探开发生产50余年,为了进一步挖掘油砂山油田潜力,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更精细的油藏地质研究,建立数字化、定量化、多维可视化的数字地质模型,为下步储层建模与数值模拟提供更精准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该类油藏构造复杂、油砂体分布零散,开发难度较大。鉴于此,综合利用地质、测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该油藏今后注采完善、提高区块的水驱动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翼山浅油藏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集层,灰质、钙质泥岩发育,油层分布井段长,达700m,只有进行分层压裂才可以达到较好效果,主要有暂堵球、不动管柱、连续油管等分层压裂以及体积压裂技术。经过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南翼山浅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将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精确的注水压力界限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非常重要,通过几种较为成熟的经验公式,最终计算得出油砂山油田合理的最大井口压力,指导油砂山油田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6.
油砂山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有大小断层35条,其中正断层32条,逆断层3条,断层分布在整个背斜构造,油田按主要断层走向划分为6个断块。油田平面上沉积微相变化快,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差别较大,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纵向上含油井段长(300~500m)、油层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纵向共划分13个油组211个小层。2011年油田通过细分层系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油田注采连通率依然较低、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开采程度都较低,综合含水上升快,单层突进加剧,层间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等问题,油田具有进一步挖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对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联合站罐底污泥取样、干化,进行室内实验分析,认识到落地含油污泥可以作为一种来源广、地层配伍性好及价格便宜的调剖剂。利用落地含油污泥进行调剖技术改造,既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又可降低环保处理费用,减少污染。本文通过水处理污泥改性调剖技术在油砂山油田新中13井的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证明了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南翼山油田属于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低渗,自然产能低,产量下降快,压裂增产措施是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油田产能的最主要手段,2012年针对南翼山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开采现状,开展了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施工,通过7口水平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艺在南翼山油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单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2012年油砂山油田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0.92t,油田油井低产低效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由于近两年新井均产低于油田平均水平,油田稳产必须依靠控制老井递减,促进新井上产。因此注水工作是油田稳产、上产的重中之重。油田油井提高单井产量下步工作必须解决油田水驱控制、动用程度低,提高油田注水受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上盘主要含油层油砂山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表明,英东油田主力含油层上油砂山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上油砂山组(N22-Ⅴ-N22-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局部发育少量河口坝微相和席状砂微相;下油砂山组上段(N21(K3-K4))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亚相的过渡沉积,而下油砂山组下段(N21(K4以下))为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滩坝和滩砂以及滨浅湖泥微相。沉积演化模式总体表现为湖退进积型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油砂山油田纵向上储层薄、多、非均质性严重,2012年尕斯中浅层Y3522井套管错断,层调至油砂山,对K5以下(900~1100 m)7个潜力层补孔压裂,初期日产油2.7 t,取得较好效果,从而发现了油砂山过渡带.但前人对该过渡带从未开展过测井分层与测井资料的解释工作,因此,需要建立油砂山N1油藏ⅩⅣ油组的测井解释模型和...  相似文献   

12.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3.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4.
吴起采油厂的井的深度一般为1900-2500m(个别井的深度可达2700m),属于低压(压力系数0.9-0.97),低孔隙度(大部分的孔隙度在10%以下),低渗(除个别油层外,大部分油层的渗透率在1×10-3μm2以下)油田。而且含有大段易于水化膨胀、垮塌掉块的直罗组(约100-300m)和易于水化膨胀造浆的富县组(约50-200m),给钻井工程和油层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复合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具有较低的密度(1.04-1.08g/cm3),较低的粘度(29-31s)和适中的API滤失量(≤10ml),较强的抑制防塌性能,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减少油层污染,提高油井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配制压裂液所使用的羟丙基瓜胶数量及压裂液残渣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本文从储层改造需求出发,通过对低浓度瓜胶强交联压裂液的研究及其性能评价,形成了适合于东胜气田储层改造需求的低浓度瓜胶强交联压裂液配方。室内实验表明:当瓜胶质量分数为0.3%时,该低浓度瓜胶强交联压裂液在100℃、170s~(-1)的剪切速率下经过120min耐温剪切,粘度保持在130mPa.s以上。与常规瓜胶压裂液相比,残渣含量明显降低,携砂性能明显提高。截止目前,该低浓度瓜胶强交联压裂液体系在东胜气田累计施工4井次,破胶后返排液粘度小于5mPa.s,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转向压裂技术原理,介绍了转向剂的性能,分析了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给出了转向压裂井层优选原则及转向压裂工艺设计;最后在转向压裂工艺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21口井的现场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提出了转向压裂技术是文东油田高压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一种新的重复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胍胶压裂液是一种新型的低伤害压裂液,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压裂液体系,它适合于地层温度为30~150℃的地层进行压裂改造。而柳杨堡气田的气层温度在120~130℃,需要高温压裂液体系,通过大量试验研制了高温压裂液体系,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最高耐温为140℃;在破胶剂的作用下,破胶水化彻底,同时对油层渗透率伤害低;由于压裂液自身具有较高的粘度,可有效地提高对支撑剂的悬浮能力,降低向地层的滤失。现场应用证实,该压裂液还具有返排彻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优化压裂设计,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做好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项目组的管理水平,实现油水井措施管理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稠油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油层伤害,造成油层污染和堵塞,部分水井受储层连通状况和注水水质影响,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困难。为有效解除油层污染,恢复水井正常注水,引进新型酸液体系开展水井解堵技术。新型酸液体系不仅能很好的解除无机盐垢、硫化铁对地层的堵塞,还能有效解除重质烃、聚合物、微生物膜等有机质对地层的污染。2009年以来在海外河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42井次,日增注745m3,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田酸化增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亏空,剩余油采收率下降,为及时补充地层压力,提高注水驱油效率,一般通过细分层注水工艺实现这一目标。现分层注水工艺主要采用封隔器进行油层密封,配水器进行单层注水。因地层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比较大,常规的注水封隔器不能适用于小隔层、薄油层的多层细分层注水工艺。优化分层注水管柱及进行分层注水工具优选配套已经成为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油砂山油田现状出发,对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进行优化,强化精细注水,提高分注井分层配注合格率,减小注水层小层突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