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结构性能,针对低温冲击强度对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重要性做了阐述,同时结合抗冲聚丙烯EPS30R从工艺控制的角度出发,着重从生产过程中的乙烯用量、氢气用量、催化剂选型、橡胶含量、凝胶体含量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提高产品低温冲击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淑娟  常素萍 《广州化工》2014,(23):187-188,193
介绍了聚丙烯抗冲共聚物2500 H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结构性能,针对低温冲击强度对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重要性做了阐述。从工艺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抗冲聚丙烯2500H,着重从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及原料的精制情况、产品熔融指数( MFR)、乙烯用量、异丙醇用量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提高产品低温冲击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抗冲击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抗冲击共聚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二甲苯溶出、溶胶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共聚聚丙烯中乙丙橡胶相和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加橡胶相含量,增大相对分子量并使其分布较窄,增加橡胶相中乙丙无规共聚物含量均有利于提高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4.
低温摆锤冲击强度是评估抗冲共聚聚丙烯(PP)产品在试验条件下脆性和韧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以抗冲共聚聚丙烯(PP)EPS30R、SP179为例,用液氮和冷滤机两种不同的冷冻方式对标准样条进行低温处理,对比探究摆锤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冷滤机冷却效果完全可代替液氮冷却。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烯中试装置制备性能不同的抗冲共聚聚丙烯,考察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橡胶相与均聚相的相容性、橡胶相分散状态对产品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橡胶相特性粘数,增加橡胶相中大分子含量,提高橡胶相和均聚相的相容性,橡胶相以相近的尺寸均匀分散在均聚相中都有利于产品冲击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Novolen工艺中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的共聚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原理、工艺调节措施进行了综述。影响抗冲共聚物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均聚物MFR、粉料总MFR、乙烯总含量和橡胶相中乙烯含量。只有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仔细选择和控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此外,以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生产为例,对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的生产过渡步骤进行了研究,并对得到的产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国外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柱、核磁共振波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国外抗冲共聚聚丙烯(PP)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结果表明,该抗冲共聚PP由均聚PP、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PP为抗冲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抗冲共聚物的韧性;抗冲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多分散性,其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为1~2μm的微粒均匀分布在PP基体中,有利于提高抗冲共聚物的冲击强度;抗冲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8.
^13C-NMR在抗冲共聚聚丙烯序列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13C-NMR在抗冲共聚聚丙烯序列结构研究中的进展。介绍了抗冲共聚聚丙烯N脉谱图及谱图归属和单元组的分布、组成及数均序列长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抗冲共聚聚丙烯主要是由乙丙无规共聚物、乙丙可结晶共聚物(富含乙烯或丙烯均可能存在)和聚丙烯均聚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超高抗冲共聚产品SP179生产和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确定气相反应器中的乙烯/乙烯+丙烯和氢气/乙烯的组分,生成较多的乙丙橡胶,使聚丙烯抗冲共聚产品SP179具有较高的抗冲强度.通过对产品的微观分析,指出橡胶相含量、乙烯含量、平均橡胶粒子粒径、橡胶粒子分散情况是影响产品冲击强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熔体强度的抗冲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存在下进行丙烯基的无规共聚反应得到包含第一无规共聚聚丙烯和第二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无规共聚聚丙烯连续相,然后在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连续相的存在下进行丙烯-乙烯共聚反应得到包含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聚丙烯材料。通过采用在不同的聚合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类型和用量的外给电子体,结合链转移剂氢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4种增刚成核剂对抗冲共聚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成核剂用量对中熔体流动速率(MFR)高抗冲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成核剂用量.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抗冲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稍有降低,刚性逐渐提高,随后趋于平缓.工业化应用后,成核剂的加入使产品的弯曲模量提高了约28%,拉伸屈服应力、结晶度及熔融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的乙烯含量介于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之间,橡胶相含量高于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橡胶相的重均分子量较小,粒径小于0.4μm,分散均一,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聚合、造粒生产工艺条件对管材用抗冲共聚聚丙烯(PP-B)产品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抗氧剂体系.在工业装置上开发了PP-B管材专用树脂4240。其屈服拉伸强度超过21 MPa,低温冲击强度超过4.4 kJ/m~2,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4.
将核磁序列分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聚合物流变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典型的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相结构。结果表明: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K9928和K7726H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构非常接近;乙烯总含量不同导致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含量和结构的差异;K9928和K7726H属于具有低共熔温度的共聚物,利用时温叠加原理流变学黏弹性评价方法可知,K9928的相分离温度较K7726H低,相同温度下,K9928较K7726H的相分离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乙烯-1-丁烯共聚物为橡胶相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模塑收缩率及耐应力发白性能。结果表明: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溶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时,所制抗冲共聚聚丙烯在注塑过程中易受到剪切应力作用而沿熔体流动方向形成柱状取向结构,此橡胶相取向结构赋予抗冲共聚聚丙烯低模塑收缩率和良好的耐应力发白性能;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溶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所制抗冲共聚聚丙烯在注塑过程中则呈现典型的"海-岛"状橡胶形态,因而表现出较高的模塑收缩率和较差的耐应力发白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氢调法在200 kt/a国产环管聚丙烯(PP)装置上合成了高流动抗冲共聚PP M3000RH。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等表征了该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并与采用降解法生产的同类抗冲共聚PP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合成的M3000RH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柔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低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3.4 J/m,弯曲模量达到1 402 MPa,氧化诱导期达到20.47 min。  相似文献   

17.
丙烯抗冲共聚产品EPF30R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信  古平 《塑料》2003,32(6):46-49
介绍了聚丙烯抗冲共聚产品EPF30R的工艺生产特点,并详细阐述了EPF30R重要物理性能与相关工艺控制参数的关系。通过调整TEAL/DONOR比、液相和气相聚合中的氢气浓度、气相组份和乙烯含量,使多相共聚物EPF30R具有良好的高刚性、流动性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柴子斌 《广州化工》2015,(6):114-115
用FTIR,Cryst-EX对MFR相近的两种市售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乙烯含量更低的进口产品常温和低温抗冲击性能更佳。通过分析认为,乙烯链段在聚丙烯链上分布更加均匀,能生成更多的橡胶相,所以产品抗冲性能更好,综合性能更优。其中,国产料MFR为34.1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11.3%,橡胶相含量为19.7%,橡胶相中乙烯含量为36.9%,常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11.2 k J/m2,低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6.5 k/m2。进口料MFR为33.2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9.2%,橡胶相含量为27.7%,橡胶相乙烯含量为26.2%,常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15.3 k J/m2,低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7.5 k J/m2。  相似文献   

19.
橡胶相含量是抗冲共聚聚丙烯重要的控制指标,使用台式核磁共振仪测试抗冲共聚聚丙烯中橡胶相含量,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令人满意,具有样品用量少、测试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等优点,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乙烯-辛烯嵌段型共聚物(OBC)共混改性共聚级聚丙烯(Co-PP)的研究,考察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熔体流动指数、维卡软化点等机械物理性能和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并与Co-PP/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Co-PP/乙烯-丁烯共聚物(EBC)共混体系比较。结果表明,弹性体含量达到10%(wt)时,三种共混体系均已基本实现"脆韧转变",含较长支链的OBC与POE对Co-PP有更好的增韧效果;低温下,Co-PP/OBC的抗冲性能尤佳,其低温内耗峰温度低、储能模量高。OBC大分子链中PE嵌段的存在,使其自身及其与Co-PP共混物的加工与耐热性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弹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