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油井堵水成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层间矛盾与层内矛盾的日益加剧,堵水难度不断加大,堵水效果也面临着变差的风险,本文从全厂近年来油井堵水中出现的无效、短效井出发,总结了影响堵水效果的几项主要因素,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进而达到提高油井堵水成功率,保障堵水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藏储层岩性差异增大,非均质性严重,层内、平面、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易沿高渗透层突进,造成油井过早水淹,注入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多年来,油井堵水所采取的措施是传统的机械堵水工艺,该工艺存在技术单一、成功率较低,约为30%、有效期较短、工艺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传统的机械堵水对于套管变形井、油层间隔离层段太薄封隔器无卡封位置井、生产油层段套管存在破损井无法进行施工,而化学堵水工艺却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化学堵水工艺,即通过化学手段对水层造成堵塞,挖掘中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潜力,实现控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主力层水淹级别高,动用已相对充分,而次主力层,水淹级别较低,动用相对较差,各层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减少层间干扰,改善层间矛盾,根据油藏和井况特点,研制配套相应的堵水工艺,通过封堵主力出水层,调整产液结构和层间矛盾,充分动用潜力层,挖掘油井层间潜力,从而达到增油降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机械堵水工艺以其施工周期短,可靠性强、成本低、见效快、有效期长、对油层无污染等优点,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田开发后期,注水开发的结果导致高渗透油层见水或者被水淹,需要实施堵水的技术措施,才能恢复高渗透层的生产能力。而对于低渗透层的注水,需要强化注水,才能提高低渗透层的水驱开发效率,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3~0.87。由于断块碎小、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致使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井况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限,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强化差层动用。经过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调整酸液配方、分析污染堵塞原因、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暂堵有效率87.3%。  相似文献   

6.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3~0.87。由于断块碎小、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致使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井况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限,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强化差层动用。经过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调整酸液配方、分析污染堵塞原因、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暂堵有效率87.3%。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偏心配产技术,见到了很好的降液增油效果.但从80年初油田开始进入全面转抽阶段以后,由于91.1试、调配通道被抽油泵占据,分层配产技术逐渐减少使用,由分层堵水技术取代.目前,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井层间含水差异小,但层间产液量差异大,单纯的堵水无法根据各层段产液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各层段产液量,很可能导致堵后供液不足或不见效等问题.为解决油田处于高含水且产量递减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的地层挖潜问题,研究了适用于抽油机井的分层配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田注水、采出能耗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高采出、高吸水的高能耗井采取堵水、调剖措施,降低油井的含水比,提高产油量。封堵或卡堵高含水层,减少油井的层间干扰,改变水驱油的流线方向,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层段厚度,减少高含水层厚度,改善油井的产液剖面;注水井调剖后纵向上控制了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相应提高,不吸水层开始吸水,增加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扩大了油井的见效层位和方向。整体上改善注入开发效果,达到改善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的目的,同时见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裂缝性油田的注水开发特生是沿裂缝方向油井受效早,水淹快,这一矛盾在低渗透油田中尤为突出。油田开发后,采油井在动态反映上表现出,注水后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以上矛盾,积极探索治理途径,采取防治措施,缓解平面和层间矛盾。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纵向上高含水层数增加,潜力层与高含水层交错分布,层间矛盾加剧。目前堵水技术还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潜力油层无法有效动用,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效果,因此研发了分层采油井产液量调控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6个层段[1]以上细分产量控制。通过从油、套管环形空间下入井下测调仪,来调节各级可调配产器内的配产阀开度实现分层产液量控制,对每个层建立合理的流压,以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层内动用程度,降低单井含水,缓解层间矛盾,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该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应用43口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储层建筑结构精细描述在马厂油田堵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马厂油田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突出的矛盾 ,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及油藏监测技术的应用 ,加深了对油藏静动态的认识 ,优化堵水选井 ,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其做法 ,对高含水开发期油田的开发对象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田注水、采出能耗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高采出、高吸水的高能耗井采取堵水、调剖措施,降低油井的含水比,提高产油量.封堵或卡堵高含水层,减少油井的层间干扰,改变水驱油的流线方向,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层段厚度,减少高含水层厚度,改善油井的产液剖面;注水井调剖后纵向上控制了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相应提高,不吸水层开始吸水,增加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扩大了油井的见效层位和方向.整体上改善注入开发效果,达到改善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的目的,同时见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油田到了高含水的后期开发阶段,平面与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的解决高问题,需要针对相对高含水层,采用堵水措施,继而实现隐油控水的目标。当然,大部分高含水层的封堵均是暂时的,如果全井含水超出了原有的堵水层位的含水,一定要调整堵层,机采井机械细分可调堵水技术对解决因为选层失误导致的堵水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机采井机械细分可调堵水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调整堵层问题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井下各层段滑套开关的关闭与打开动作。  相似文献   

14.
封堵高渗透水淹层、启动低渗透油层的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堵水工艺技术是油田开发后期封堵高渗透油层、启动低渗透油层的关键技术它能够调整注水、产液结构 ,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控制水淹速度 ,提高采收率。桥口油田应用多种堵水工艺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堵水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文中油田、文东盐上部分电泵井高液量、低油量、能耗高、效益差的问题,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小层潜力调查、油水井井况调查的基础上,对低效电泵井通过挤堵封窜、堵水、补孔改层及注采综合调整实施转抽,达到了降水稳油、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庆油田X区块长8层是低压低渗油层,开发模式为超前注水和压裂后投产,然而部分油井投产后短时间内便出现见水和高含水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高效开发。本文首先剖析了区块堵水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室内实验手段,参照行业标准SY/T 5811,研制并评价了相变堵水剂;通过现场试验方法,结合行业标准SY/T5874,检验了相变堵水技术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油井多为裂缝性见水,且来水强度大;研制的相变堵水剂具有注入性好(相变前是低黏液体)、相变时间可控(15 h~2 min)、封堵强度高、适用温度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结合相变堵水剂特征,提出了先注入前置液张开裂缝和过顶替相变堵水剂的相变堵水工艺;现场试验结果显示P312油井含水从98.5%降至10.3%,降水增油效果显著;7井次现场试验表明技术成功率为85.7%,证实相变堵水技术是可行的,可在同类见水油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萨中水驱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干扰加剧,地层的非均质性矛盾更加突出。虽然研究了"77838"细分标准,但高台子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由于隔层厚度、分层工艺等问题,使得部分注水层段中,存在无法单卡细分的高渗透层,所以仅仅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很大。另外由于长期停注的高渗透及其陪停层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油层动用程度降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井组,南一区东部高台子油层以精细地质储层描述为基础,通过应用浅调剖技术,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压调层找堵水工艺管柱因层间差异大导致开关换向的问题,以及后期无法洗井的采油管理难题,研制了一种适合大层间差异油田找堵水的机械调层找堵水管柱。详细介绍了该管柱结构及其关键配套工具;机械滑轨式调层开关和开关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和技术参数。这种找堵水管柱用于现场找堵水施工5井次,管柱工艺成功率100%,开关密封可靠,性能稳定,堵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无效水循环问题严重,但常规堵水技术在堵掉高含水层的同时也堵掉了高产液层。为此,应用分注分采技术将厚油层分隔为独立单元,通过改变层内不同位置的压力梯度,扩大波及体积,窜流至低渗部位的注入水在毛管吸渗作用下将低渗部位剩余油被携带至高渗部位,经大孔道被采出,低渗部位剩余油得到动用。反复多个周期,通过存水率变化使纵向上及平面上的低渗透部位剩余油被多次波及动用,实现扰流驱油。  相似文献   

20.
吉林油田公司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油水运动规律、油水动态分布日趋复杂;受层间、层内、平面三大矛盾的制约,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裂缝方向突进,形成严重的无效循环和低效循环,造成许多油田含水高、采出程度低、自然递减大。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扶余油田为例,从中高渗透油田的无效注水和无效产出治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无效水的成因并开展定量测算,提出在加强常规注采调控基础上,开展堵水、细分注水层段、配套关停等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改善水驱效果,实现中高渗透油田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高水平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