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求大米水冷却降温过程中的换热规律,建立大米水冷却降温的数学模型,试验采用自制的大米水冷却试验台,研究水冷却降温过程中冷却水水温、冷却水流量、碾米后米温、米流量对最终米温的影响规律。用Excel软件和SAS软件处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水冷却降温过程中冷却水水温、冷却水流量、碾米后米温、米流量对最终米温影响显著;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大米的水冷却降温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发芽糙米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热差扫描仪(DSC)对发芽糙米,糙米和白米的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最高;碾减率为16.7%白米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最低;发芽糙米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高于碾减率为16.7%白米,低于碾减率为8.3%白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速率、加工品质、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收获的高水分稻谷为原料,完成了10组分段式升温和降温干燥工艺试验.结果 表明:当变温干燥工艺中的3段累积温度相同时,升温组比降温组的干燥总用时短、干燥速率快、食味值高、出糙率高、整精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低.利用变异系数法得出整精米率、出米率、直链淀粉含...  相似文献   

4.
低水分稻谷减碎加工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探讨了低水分稻谷的加工特点,并以整精米率为评定指标,通过试验证明加工低水分稻谷时,采用多道碾白、糙米着水调质、低温升碾米并合理调整砻碾设备的工艺参数,可以减少出碎率,提高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5.
以新收获的高水分稻谷为原料,探讨不同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速率、加工品质、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干燥工艺中三段温度和越高,总用时越短,干燥速率越快,食味值越低;烘后出糙率、整精米率、出米率、食味值比烘前高;升温组比降温组干燥用时短、干燥速率快、出糙率高、整精米率低、食味值高、直链淀粉含量低,升温组和降温组烘后的...  相似文献   

6.
白度计在精米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度计作为精米检验中的一种仪器 ,通过测得糙米、精米白度推算出米率 ;评定碾米工艺效果 ;确定米机的最佳碾白比例 ;检测白米的精度。由于其方便、准确、快捷、简单 ,将愈来愈多的被应用到精米加工行业  相似文献   

7.
杨泽敏、王维金在粮油市场报上指出 :1 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整精米率是相互矛盾的指标 ,普遍认为垩白大的米样 ,整精米率较低 ;而垩白小的米样 ,整精米率较高。在实践中 ,有些米样实际垩白较大 ,在碾米过程中米粒易断裂 ,因而整精米率较低。但是 ,由于测量垩白时取整精米作样品 ,丢掉了垩白较大但已断裂了的米粒 ,人为地降低了样品的垩白米率 ,造成了一种部分样品整精米率低且垩白米率低、垩白度小的假象 ,尤其是对垩白与整精米率的矛盾非常尖锐的样品而言 ,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笔者认为 ,对一些特殊的样品应采取手工剥壳测量垩白的方法。2 …  相似文献   

8.
糙米加湿调质参数对整精米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贮存后稻谷碾米后碎米率高的问题,研究糙米加湿调质工艺参数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规律.以糙米的初始含水率、加湿量、均质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整精米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软件建立整精米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参数组合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糙米的加湿调质可以提高稻谷的整精米率,得到了低水分糙米加湿调质的最佳组合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摩擦式和碾削式试验用精米机,对长、中、短粒形稻米进行了碾白试验.结果表明,碾削式精米机更适于国产短粒形稻米的精加工.中粒形稻米的出米率与碾米方式无关,但碾削式碾白、碎米率较摩擦式显著下降.长粒形米不易于精米加工,有必要按其品种特性进行适应性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提出添加纤维素酶以部分降解糙米皮层的方法。以糙米(含水率12.5%)为原料,研究酶预处理糙米工艺中纤维素酶浓度、作用温度、作用时间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力学强度指标和微观结构变化,从宏观与微观全面揭示酶预处理后整精米率提高的机理。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用Design Expert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糙米调质至最佳碾米含水率15.5%时,整精米率在纤维素酶浓度为117.40 mg/m L、作用时间为77 min、作用温度为35.5℃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值78.49%,比原料糙米提高4.70%,比加湿调质糙米提高1.94%。  相似文献   

11.
胚芽精米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胚芽精米的碾白特点是快速轻碾、多道出白、据此选择合适的碾白工艺、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的6NPY-600型胚芽精米机碾米留胚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定安富硒稻谷为原料,研究稻谷水分、糙米加水调制工艺、多机碾米工艺对整精米率和能耗的影响。结合工厂实际生产需要和能耗要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稻谷水分14%,以1.2%的加湿量润糙60 min,在碾米过程中经由两道砂辊碾米机进行碾白,最后得到整精米率为52.56%,每吨米能耗为79.87 kW·h/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湿调质的方法适当提高糙米的含水率,分析糙米含水率与碾米能耗、整精米率、裂纹率、碎米率及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碾米能耗、裂纹率及碎米率,确定最适碾米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糙米在加湿调质后的含水率与碾米能耗、整精米率、裂纹率及碎米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稻谷碾米后的整精米率在含水率15.5%时精米率达到最大值70.78%,碎米率在含水率15.5%时达到最小值4.28%,稻谷最适宜的碾米加工的含水率为15.5%。研究结果可为糙米加湿调质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1冷瓶机预留水冷却回用技术冷瓶机预留冷却回用技术运用于各类灌装生产线,是热灌装生产线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部分。1.1冷瓶机相关生产环节的用水现状在热灌装生产线的冷瓶机工艺中,需要将饮料温度在较短时间内冷却至略高于常温水平,这要求冷却工艺只能采用温水外壁喷淋冲洗的方式,产生大量冷却水消耗。1.2冷瓶机预留水冷却回用技术的主要内容生产用水换热器冷却塔图1冷瓶机预留水冷却回用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自然空气、水冷却及低温冷却对卤猪肉冷却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最快,其次是水冷却,然后是自然空气冷却;产品达到最终温度所需时间最长的是低温冷却方式(产品的中心温度比其他冷却方式低10℃),其次是是水冷却,然后是自然空气冷却;所有冷却方式在冷却最初约20min左右内冷却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摩擦式和碾削式试验用精米机,对长、中、短粒形稻米进行了碾白试验。结果表明,碾削式精米机更适于国产短粒形稻米的精加工。中粒形稻米的出米率与碾米方式无关,但碾削式碾白、碎米率较摩擦式显著下降。长粒形米不易于精米加工,有必要按其品种特性进行适应性分类。  相似文献   

17.
洗梗后含水率、润梗工作蒸汽压力及闪蒸蒸汽流量进行优化研究。并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梗丝整丝率的影响,确定了梗丝优化工艺参数。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洗梗后含水率29%,润梗工作蒸汽压力0.10bar,闪蒸蒸汽流量为1100kg/h。参数优化验证结果显示:梗丝整丝率提高1.09%,梗丝整丝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由于磨辊温度升高,导致小麦粉发热,从而造成小麦粉品质下降。针对此问题,论述了当前磨粉机中所采用的冷却方法及冷却式磨辊,分析了水冷却、风冷却、热管式冷却磨辊的冷却效果, 对比分析了各种冷却方式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了磨辊降温的重要性及意义,同时展望了冷却式磨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稻谷高温季节入仓降温工艺对其储藏品质变化的影响,为低温储粮整仓谷冷设备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降温梯度(1℃<ΔT<3℃)、降温天数(5、7、9、11天)的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偏高水分稻谷(14.3%和14.8%)入仓后从30 ℃分别降温至19 ℃和15 ℃过程中其脂肪酸、食味值、新鲜度、整精米率、黄粒米及垩白度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14.3%的稻谷入仓后经9天缓速降温至19℃下对其食味值、新鲜度、整精米率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减量幅度分别为0.3、0.4和2.0%;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黄粒米及垩白度的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5 mg KOH/100g、0.5%和0.1%;该条件下稻谷品质指标模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达到了0.85,客观综合反映了稻谷品质变化特性。进一步通过整仓谷冷工艺参数的计算得出初始含水率14.3%的5000 t稻谷高温季节入仓后,经9天降温11 ℃至少需配备约56.5 KW功率压缩机的谷冷设备。  相似文献   

20.
紫苏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苏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入料流量4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相对密度1.04,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80℃,入料流量为15 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