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始鸡中几种鲜、香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鸡肉中的肌苷酸、游离谷氨酸单钠盐和加热后产生的香味物质 ,分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气 质联机分析法进行了测定。固始鸡几个鸡种肌肉中的肌苷酸、游离谷氨酸单钠盐含量比A A鸡高 ;鸡肉香味中的主要物质反 ,反 2 ,4 癸二烯醛 ,固始鸡中含量比A A鸡高 7倍多 ;固始鸡中含有的 1 十六醛 ,以及癸醛、反 2 十三醛、反 2 十二醛、14 甲基 十五酸甲酯、茴香脑 (对丙烯基茴香醚 )等芳香物质 ,A A鸡中没有  相似文献   

2.
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 17种中性香味成分中 ,许多中性香味成分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明显增加趋势 ,增加幅度较大的成分有糠醛、糠醇、苯甲醛、苯乙醇、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和金合欢基丙酮等。在所测定的 12种碱性香味成分中 ,有吡啶、2 ,3-二甲基吡嗪、2 ,5 -二甲基吡嗪、2 ,3,5 -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2 -乙酰基吡啶等 6种重要碱性香气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 ,但碱性成分总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大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GC-O/GC-MS法鉴定北京烤鸭中的香味活性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广泛使用的一种香味分析技术.其中的芳香萃取物稀释方法(AEDA)在鉴别物质的关键芳香化合物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采用同时蒸馏提取法(SDE法)提取北京烤鸭的香气成分,利用AEDA技术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关键芳香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烤鸭的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醇、醛、酮、硫、氮的直链和杂环化合物;其关键香味活性化合物为(E,E)-2,4-癸二烯醛、2-甲基-3-呋喃硫醇、1-辛烯-3-醇、3-甲硫基丙醛和反-2-十一烯醛.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毛尖茶香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茶叶中的香味成分,并对香精油采用GC-MS法分析,得出信阳毛是茶的特征香味成分为:β-紫罗酮、十六碳酸、二氢海癸内酯、十六碳酸甲酯、十六碳酸乙酯、邻苯二甲酸辛酯丁酯、11,14,17-三烯-二十碳酸甲酯、正戊醇和2,6-特丁基-对甲苯酚。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资中冬尖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23种成分.初腌冬尖中含量最高的是甲醇(0.061%)、2-丁烯(0.044%)、反1,2-二氯乙烯(0.032%)和二甲基硫(0.029%);腌制一年的冬尖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乙酯(0.056%)、甲醇(0.056%)、2-丁烯(0.039%)和反1,2-二氯乙烯(0.033%);两年冬尖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乙酯(0.138%)、2-丁烯(0.039%)、反1,2-二氯乙烯(0.031%)和乙酸(0.030%);特制冬尖中最高含量是二甲基硫(0.09%)、过氯乙烯(0.08%)、十八烷三烯酸乙酯(0.072%)和反1,2-二氯乙烯(0.069%).  相似文献   

6.
浅论酱香酒的特征香味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归纳了目前学术界对酱香酒特征香味成分的5种观点,从制曲,酿酒工艺出发,对比了酱油主要香气成分的特征,认为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列对蛋白质分子的降解,生成种类繁多的多肽及氨基酸参与生化反应,从而生成酱香酒的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萃取毛尖茶香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茶叶中的香味成分,并对香精油采用GC MS法分析,得出信阳毛尖茶的特征香味成分为:β-紫罗酮、十六碳酸、二氢海癸内酯、十六碳酸甲酯、十六碳酸乙酯、邻苯二甲酸辛酯丁酯、11,14,17-三烯-二十碳酸甲酯、正戊醇和2,6-特丁基-对甲苯酚。  相似文献   

8.
以鸡脂作脂肪原料,氧化脂肪用控制氧化工艺制备。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对比分析半胱氨酸-核糖、半胱氨酸-核糖-氧化脂肪、半胱氨酸-核糖-未氧化脂肪、单纯氧化脂肪、未氧化脂肪等5种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组成,发现氧化或未氧化脂肪均可调控Maillard反应对半胱氨酸-核糖体系的肉香味产生影响,表现为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肉香成分含量增加,含硫化合物含量降低,出现Maillard反应与脂质降解相互作用成分及大量脂质降解成分。与未氧化脂肪相比,氧化脂肪对Maillard反应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在半胱氨酸-核糖体系中加入氧化脂肪时,热反应产物挥发性组成更趋于较佳的肉香风味,具有浓郁、协调、特征肉香味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方法,以乙酸苯乙酯为内标,对烟草中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MS/SIM)分析,准确测定了卷烟中的吡啶、噻唑、吡咯等24种碱性香味成分和糠醛、糠醇、β-紫罗兰酮等34种中性香味成分。结果表明:中性香味成分的回收率为73.05%~97.3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其中20种成分的回收率高于80%;碱性香味成分的回收率为71.49%~98.93%,其中22种成分的RSD小于10%,2-甲基吡嗪和四甲基吡嗪的RSD分别为14.96%和11.81%。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检测江西地区野桂花蜂蜜的理化、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此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有机洋槐蜂蜜、油菜蜂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野桂花蜂蜜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品蜂蜜的标准;通过对其香味成分的分析比较发现,野桂花蜂蜜中的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对其香味形成起重要作用;芳樟醇类化合物、庚醇、薄荷烷-1,8-二醇、8-羟基香芹艾菊酮、2-蒎烯-4-酮为野桂花蜂蜜的特征香味组分。  相似文献   

11.
氧化鸡油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肉风味成分主要由鸡脂香、肉香和鲜甜味组成。文中就鸡脂肪氧化结合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物质等方面对鸡肉风味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鸡油过氧化结合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肉味可以显著提升鸡肉的风味:当pH6.5,添加木糖10g/L,氨基乙酸15g/L,半胱氨酸4g/L,在鸡油过氧化值为8mg/kg,反应温度100℃,反应90min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沟帮子烧鸡加工过程中主要呈味物质及主体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沟帮子烧鸡油炸及煮制过程中滋味及风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沟帮子烧鸡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滋味来源为游离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和风味核苷酸5’-肌苷酸;主体风味物质为正己醛、庚醛、癸醛、壬醛和苯甲醛;煮制工艺是形成烧鸡风味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酶解鸡肉-半胱氨酸-还原糖为主要原料,经美拉德反应制备热反应鸡肉味香精时,不同的还原糖:葡萄糖和木糖及其用量对鸡肉香精的风味都有很大的影响,葡萄糖和木糖共用比各自单独添加能产生更好的鸡肉风味。  相似文献   

14.
宰后成熟对鸡肉风味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双重疫情影响,国家出台了"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16字发展方针。随着各地活禽交易市场的关闭,经屠宰场统一屠宰的生鲜鸡,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风味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重要因素,宰后成熟是不宜食用肌肉转变为可食用肉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风味。控制好宰后成熟过程,健全产品冰鲜流通和配送体系,保证鲜品的风味,才能打破传统观念中"即宰即烹"的误区,提高鸡肉品质。加强鸡胴体宰后成熟进程的控制,是改善肉品风味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鸡胴体宰后成熟过程、风味前体物质的形成以及宰后成熟的控制对鸡肉风味的影响,以期为鸡肉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热过程对鸡肉风味前体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比了鸡肉风味前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加热过程中 ,还原糖总量呈下降趋势 ,可溶性氮总量稍有增加 ,IMP(5’ 磷酸肌苷 )和GMP(5’ 磷酸鸟苷 )的总量则呈先增加后下降 ,呈鲜味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持续增加 ,呈甜味的甘氨酸的含量也在增加 ,重要的肉类风味前体物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则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特别是亚油酸 ,在加热过程中趋于减少 ,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变化不大。初步探讨了加热过程中鸡肉风味前体物质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静宁烧鸡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分析静宁烧鸡肉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并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确定静宁烧鸡中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 GC-IMS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包括醛类22种、酮类12种、醇类8种、酯类3种、呋喃类1种、酸类1种、硫醚类1种。己醛(二聚体)、3-羟基-2-丁酮(二聚体)、1-辛烯-3-醇、甲硫醚是静宁烧鸡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结论 通过GC-IMS技术获得了静宁烧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可为工艺改进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氧化鸡脂肪制备鸡肉香精前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鸡脂肪氧化工艺条件,并进行了过氧化值、酸值和茴香胺值的测定及感官评价,探讨控制鸡脂肪氧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鸡脂肪控制氧化的较优化工艺条件是:氧化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加入0.05%的抗氧化剂VC,1%的NaCl.在此工艺条件下氧化鸡脂肪,后经Maillard反应可获得鸡肉香精前体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卤制液循环使用过程中扒鸡腿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依次使用新卤制液和煮制1次到5次的卤制液分别煮制新鲜的鸡腿,并用蒸馏水煮制作为对照组,测定了其游离氨基酸(FAA)、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卤制液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FAA含量呈增加趋势(p0.05),且每个阶段含量变化波动都比较大,核苷酸含量也呈增加趋势(p0.05),IMP是扒鸡腿主要的呈鲜味核苷酸,卤制液使用次数从1次到6次煮制的样品中及对照组样品,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27种、29种、30种、32种、27种、25种和15种,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来自鸡肉风味前体的热反应作用和香辛料挥发成分,随着煮制次数增加,峰离子流总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煮制4次后,所检测出的主要风味化合物不仅种类多,峰离子流总面积也最大,感官评分煮制第4次和第5次后得分最高。本研究为扒鸡加工中的特征性风味的形成与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邓斌  尚刚  李昌模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0):118-121
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鸡脂肪,对不同时间的氧化脂肪做感官评价发现,鸡脂肪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氧化的风味感有很密切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鸡脂肪氧化产生最佳风味感的时间为10 h,此时脂肪黏度最大,测得羰基值为24.7 mmol/kg,过氧化值为2.15 mmol/kg,酸价为2.5 mgKOH/kg;用气相色谱分析其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39.31%,不饱和脂肪酸占60.69%;用液相色谱方法分析最佳氧化时间下的脂肪族醛类物质,发现呈现香味的主要脂肪族醛类之一是2,4-癸二烯醛,并定量分析出含量为5.946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