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新型硼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盐湖卤水中硼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甲基葡萄糖胺(MG)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三甲基丙烯酸三甲醇基丙烷酯(TRIM)的大孔共聚物功能化改性,制备出新型硼特效螯合树脂. 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了大孔共聚物、螯合树脂及吸附硼后树脂的结构,研究了该树脂对盐湖卤水中硼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树脂基体聚合物性质对硼吸附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树脂对硼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中GMA含量对硼吸附量的影响较大,此类树脂吸附硼具有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度快、易于脱附的优点,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颗粒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镁沉淀法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沉淀法进行锂镁分离,解决我国青海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的工艺难题.配制镁锂浓度比为44的模拟卤水(含110 g/L Mg2+、2.5 g/LLi+),以氢氧化钠为主沉淀剂,以吐温-80、聚丙烯酰胺及晶种为辅助沉淀剂,来改进氢氧化镁沉淀的颗粒大小及其形态,使生成的氢氧化镁易于过滤,锂离子吸附损失减小.取10 mL模拟卤水,以50 mL(2 mol/L)氢氧化钠、0.5 mL吐温-80、0.03 g聚丙烯酰胺、0.03 g晶种构成复合沉淀剂,反应温度为60℃,溶液pH 12~13,则沉淀除镁率达99.9%,锂离子吸附损失率低于2%,过滤速度大大提高.采用SEM、XRD、粒度分布、热分析对氢氧化镁晶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辅助沉淀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变氢氧化镁沉淀的颗粒大小及其形态. 相似文献
4.
5.
6.
以Mn(NO3)2, LiOH和H2O2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条件直接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纳米线,经酸浸脱锂后得到对Li+具有特殊选择性吸附的离子筛. 用XRD, HRTEM, SAED和共存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等手段对产物的晶相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条件对前驱体结构有较大影响,前驱体LiMn2O4和离子筛MnO2均为一维纳米线,离子筛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顺序为Li+>>Ca2+>Mg2+>Na+>K+,说明离子筛具有较高的Li+选择性. Li+的分配系数为16770.63 mL/g,是高温焙烧样品(7917.49 mL/g)的2.12倍,表明一维纳米MnO2离子筛对Li+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鄂雅错盐湖卤水进行兑卤,通过改变卤水的镁钾比,使其在蒸发过程中不会析出钾石盐,直接析出含钾品位较高的光卤石。实验结果表明:兑卤蒸发的析盐顺序为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钠、光卤石,蒸发过程中钾收率达79.26%。 相似文献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