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稀井网区不能采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高精度储层建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资料为约束条件的储层建模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和测井重构约束地震反演的预测结果,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预测成果的约束下,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经过现场生产的检验,采用这种建模思路建立的模型能够达到油气田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同时也为稀井网工区开展储层精细评价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海某油田为例,探讨应用地震反演资料约束三维储层模型的几种方法。研究表明,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能有效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储层微相三维展布特征,为油田生产提供地质依据,也为储层物性预测乃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多资料匹配融合储层建模技术,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将测井、三维地震及井间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优势互补的油藏建模新技术,可有效提高稀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油藏建模的准确性,为中国东部老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局部、少量的高分辨率(测井、井间地震等)数据为条件,建立与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条件关系实现地震属性的约束,有效利用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模型分辨率的效果。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垦71区块的孔隙度模型,经对比发现,孔隙度模型井间趋势与约束数据趋势一致,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多尺度资料联合物性建模方法的技术优势。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模拟结果在井点附近与测井解释数据一致,在稀井或无井控制区的预测结果与地震约束数据一致,并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油田早期评价阶段建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地质概念模型,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多学科综合和多种数据集成的建模策略及随机地震反演—随机建模一体化技术,利用地震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约束,建立了相模型及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在随机地震反演过程中,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将测井垂向采样密度与地震横向采样密度耦合,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模型,并以其约束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滩海地区井资料少、井距较大,形成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对滩海地区地质模型能否满足早期开发需要进行评价,面临滩海区特殊的地面、地下地质条件,薄互层的储层预测存在困难,基于地震资料的地质建模研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以埕海油田埕海二区为例,三维储层建模技术通过对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数据和测井数据的直接协同,在平面上融合地震数据的空间结构和钻井描述的地质特征,在垂向上则在反演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储层垂向的特征,使其趋于测井的尺度。此三维综合建模的方法比较适合砂泥薄互层的预测。通过对埕海油田二区已建立的薄互层地质建模效果评价研究,认为受沉积相影响滩海油田薄互层较发育,比较适合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研究。通过对反映薄互层的岩相模型进行平面和垂向精度分析,优选出符合地质认识的岩相模型。  相似文献   

6.
许磊  乐靖  梁旭  董洪超 《石油化工应用》2020,(2):106-109,122
海上稀井网油田的储层研究受制于缺少岩心,动态资料不完善等因素,精细表征储层分布规律的难度较大,井间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次研究将珠江口盆地西江X油田珠江组海相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做基础,借助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手段,探索出一套少井条件下海相辫状三角洲储层预测及建模方法,该方法突破了无井区域建模只能采用数学插值的传统做法,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帮助,大幅提高了地质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地震约束薄层储层建模的研究思路,并提出控制薄层砂体预测精度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地质、测井资料,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协同地震波阻抗反演资料预测实际区块薄层砂体,并通过油藏解释建立油层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地震反演与地质建模技术联合能够综合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信息优势,提高井间及垂向上储层预测精度。该技术对于油藏评价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泾河油田17井区进行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应用地质建模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其主要目的利用储层三维随机建模技术解决井间储层预测以及井网控制程度差等问题。由于本地区断层发育,而获得较高工业油流的油井都处于裂缝发育区,设计水平井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或穿过断层以达到最大的钻遇有效储层的效果,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优化水平井轨迹地质设计,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应用降低了油井钻探风险,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即在三维空间上表征储层的各项地质特征,是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揭示储层特征、寻找有利目标的基础。针对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鲕粒滩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研究区井网密度小等特点,形成了以单井解释数据为硬数据,地震属性体资料为约束,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碳酸盐岩相控储层建模技术系列。该方法将纵向上小尺度精细井资料与地震资料高横向分辨率的优势有效结合,增加了井间预测的合理性,提高了地质模型的精度。建模结果再现了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特征,为油田详探、制订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垦71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李阳 《石油物探》2008,47(2):107-115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油田滚动勘探与开发的储层描述、精细地质建模中发挥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藏地球物理中相关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但针对处于开发中后期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还很少。为此,开展了包括地质、地震、测井、岩石物理、油藏建模、油气歼发等多学科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字三分量检波器采集的二维多波地震、井间地震、三维VSP等资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上.发展了两项综合应用技术.即提供储层三维空间精细地球物理属性模型的多资料井震联合储层反演技术,以高精度构造解释与储层解释为基础的多尺度资料匹配确定性油藏建模技术。在胜利油田垦71井区应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预测剩余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预测结果实施了5口补孔改层措施井,部署了13口新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预计可提高5%的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