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津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内,由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五条街道组成,因曾位于英租界内,所以五大道内有大量受西方影响的历史建筑。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研究,对五大道内已经对公众开放的建筑和未对公众开放的保护建筑做了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统计来明确五大道不同特色建筑的开放及利用情况,并通过对现有建筑的展示利用的分析,提出解决目前五大道历史街区展示利用不充分问题的方法,并为未来的开放和发展提出较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民俗和宗教特色,一般的保护模式难以适用于该街区。针对街区传统风貌丧失、文化品牌尚未形成、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采取"政府主动引导、居民自我更新、近期实施项目以利用公产改造为切入点"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娇姣 《建造师》2011,(3):20-20,21
城市的历史街区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是城市宝贵的遗产和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城市文明的见证。但近年来受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冲击,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及文物古迹由于未予保护或保护不当造成破坏。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找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尝试...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研究,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保护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并在分析燕赵南大街建筑色彩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燕赵南大街建筑色彩的保护提出了推荐用色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五大道作为天津市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街区,一直是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然而这样一个有着丰富遗产价值的历史街区,目前却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本文通过详细梳理五大道街区的消防、抗震、疏散等方面现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据此提出加强五大道街区防灾、减灾能力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从功能型向文化型转化的同时,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分析与保护意义入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的历史街区整体整治的思路与实践的分析,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提升城市吸引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为目的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建设的途径与现实意义.强调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稳定的鼓励政策,增强居民的参与性,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促进传统街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伟军 《山西建筑》2012,38(10):23-24
以台山市"二街一村"保护规划为例,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和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探索了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传统地域建筑与当代城市发展相矛盾的基础上,着眼于天津五大道地区功能演变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现有五大道地区的基本调查,总结了历史建筑在新时代下功能的演变规律以及与其历史文化价值相匹配的功能分类。功能置换不仅是对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契机,更是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出路,同时也是彰显其文化价值的有力手段。然而一些忽略老建筑的历史价值的功能改造不仅破坏了它们本身的文化意境,更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导致历史街区走向落寞和消亡。找到这种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需要的平衡点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市场、居民都应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灵魂之眼。  相似文献   

9.
王江 《山西建筑》2014,(26):17-18
以太原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通过对以往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于太原仅存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了今后保护发展的原则与策略,以提升太原的文化形象,保持其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研究,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和再创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设计、保护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物引导下的遗产保护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文物”的论调,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遵循文物的保护方式与要求”的逻辑结论进行了制度概念层面的反思。认为造成这一论调与结论的原因在于:遗产保护制度变迁下所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导致了文物概念范畴上的谬误,致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同于文物保护,由此,促使现实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旧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乏力。同时,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片面单一的保护模式也成为了制度变迁下的产物,并且也是造成“重传统建筑等遗产,而轻城市文化环境”的制度渊源。  相似文献   

13.
彭秀涛 《南方建筑》2006,110(6):15-17
文章对国际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我国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做了比较,阐明了国际上对历史建筑修复“真实性”原则的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历史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概念与层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0多年的成败得失已经证明了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了30多年历史城区保护的发展历程,解析反思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为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性回归提出新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郑颖  张威 《新建筑》2012,(2):49-53
首先阐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在近年各类城市开发中遭遇的困境,以原法国电灯公司、盛锡福帽庄旧址及天津碱厂为例,具体指出它们在保护方面所遇到的困境,最后分析其问题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澳在利亚的遗产保护工作不仅在建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专业成就,而且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政府及公众的认可。本文探讨了澳大利亚建筑师和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具体联系:如专业条件,保护原则,发展趋势,后勤供给等现状,同时亦大体反应出澳大利亚人民及其政府对待建筑遗产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环境的剖析,指出社会各群体的需求的满意程度是对建成环境进行评价的关键,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物质环境评价和社会文化环境评价。强调建成环境评价的差异性,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保护机制,以促进和提高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徐桐 《风景园林》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期面临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而深圳的历史文化则少有人知,其改革开放文化十分突出,以及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需要重新考虑城市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机,本文对新时期深圳城市文化保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中山路历史街区的空间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舒蓉  龙元 《中外建筑》2013,(10):70-72
厦门市中山路不仅是一条传统的步行商业街,而且具有与生活性街道、小型商业街、临时性摊位相结合的特色,因此,在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地域性和人文关系。本文研究对象为厦门市中山路及与之相邻相接的几条街巷,通过对比分析该历史街区内的街巷空间,并对其人文属性进行研究解读,探讨其空间保护与社区文化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