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 ~ 73岁, 平均(52.6 ± 12.6)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术前肝功能Child?蛳 Pugh评分为5 ~ 10分,平均(6.65 ± 1.66)分。术后随访0 ~ 58个月,平均(19.9 ± 13.3)个月,采用寿命表法得出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开通率,对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102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技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右房压力梯度由术前(27.57 ± 4.19)mmHg下降为(15.82 ± 2.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8,P < 0.01)。术前Child?蛳 Pugh评分为(6.65 ± 1.66)分,术后3个月为(6.46 ± 1.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29,P = 0.408)。随访期间确诊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10例,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96%、91%、82%、82%、82%。Cox单因素分析示覆膜支架门脉端长度和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后者为独立影响因素(P = 0.004,OR = 27.758,95%CI:2.85 - 270.72)。结论PTFE覆膜支架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良好的患者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发生率低,同时不建议覆膜支架门脉端伸入过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支架狭窄发生原因,探讨术中支架最佳释放位置,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4例,术中均仅接受1枚Fluency覆膜支架,且支架直径均为8 cm。术后3个月、6个月、1、2、3、4、5年定期随访行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根据分流道狭窄诊断标准评估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及门静脉高压复发,必要时行直接门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修复分流道。结果 1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压力均显著降低。随访期间共有35例患者(28.23%)发生支架狭窄,其中22例为肝静脉端狭窄,12例为门静脉端狭窄,1例为支架完全闭塞;经门静脉右支分流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为35.62%(26/73),经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为17.65%(9/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后支架狭窄多发生在支架两端,与分流道位置选择、支架长度、支架成角角度、释放位置等因素相关,高发时间窗为术后6~24个月。选择门静脉左支分流、最合适支架尺寸并精准释放,可降低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合并脾、胃-肾分流患者28例,将其中分流道直径 > 1.2 cm的9例患者纳入研究,行间接、经肾静脉逆行或经皮穿刺门静脉直接门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曲张静脉及脾、胃-肾分流道情况。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后送入RUPS100穿刺系统至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建立门体分流通道。另引入1支导丝探查脾、胃-肾分流道,沿留置至脾、胃-肾分流的导丝送入封堵器输送器,确定封堵器位置后,准确释放。球囊扩张肝实质及穿刺道,引入支架,定位并释放覆膜支架,送入造影导管至脾静脉,造影观察支架位置、血流、曲张静脉、脾、胃-肾分流道情况,必要时弹簧钢圈栓塞曲张静脉,计算压力梯度。结果 9例患者成功进行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治疗,无术中并发症。4例为TIPS术中直接联合封堵术治疗,术后无支架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发生。5例为先行TIPS,术后4例发生严重肝性脑病(Ⅲ级),3例发生支架功能失常,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TIPS球囊扩张治疗后行封堵器封堵,5例患者未再发生支架功能障碍,仅1例发生Ⅰ级肝性脑病。结论 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方法,可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方法。TIPS专用Viatorr支架2015年底在中国上市,但至今未能在国内广泛应用,国内多个中心目前仍采用裸支架与覆膜支架各1枚叠加释放的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行TIPS。双支架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但在远期疗效上不及单支架植入。该文就TIPS双支架技术分类与优势、术后分流道功能障碍原因、术后随访、分流道功能障碍处理处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发挥该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导丝门静脉定位技术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肝内门静脉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单导丝门静脉定位辅助TIPS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通过门静脉CTV评估门静脉解剖并预先选定肝内门静脉穿刺点。术中在彩色超声导引下采用21 G Chiba针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引入0.014英寸导丝并将其远端置入脾静脉,再以导丝为靶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主干,穿刺成功后完成后续TIPS操作;术毕拔除门静脉定位导丝,无需封堵穿刺道。观察评估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果 12例TIPS患者肝内门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其中8例经Ⅲ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主干建立分流道,4例经Ⅷ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主干建立分流道。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45)次(1~2次),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门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论 采用单导丝定位门静脉辅助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于TIPS分流道穿刺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 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4/318)、5.74%(12/209)(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6/209)(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患者7例。内镜及透视引导下行支架置入,评价其技术和近期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和临床移位率。结果 恶性结肠梗阻部位肝曲1例,脾曲6例,平均曲度为125.7°±20.7°,技术均获成功,无支架相关性并发症。支架姑息性治疗3例,手术过渡治疗4例,7例临床梗阻均缓解,患者腹围由术前的(87±3) cm降至术后7 d的(70±6) cm。4例行1期手术,支架置入时间为8~10 d,平均(9.3±1.0) d,无吻合口瘘和术后再狭窄。生存期为4~14个月,平均(8.7±3.6)个月。结论 超顺应经内镜钳道结肠支架治疗肝脾曲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可作为肝脾曲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情况、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结果3例均成功。其中1例支架经由显著扩张的海绵样变性的侧支放置,术后7个月内出现2次肝性脑病前期症状,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持续性的胆红素增高,最高总胆红素为88.2μmol/L,直接胆红素68.7μmol/L。予以保肝、降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维持在(44.4±11.6)μmol/L,直接胆红素(29.7±12.8)μmol/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第3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22~40个月,支架血流通畅,未再发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在有限的治疗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方法选择中,经皮脾穿刺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虽然技术要求上更困难和更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