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河道砂体中,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提高薄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该区表层为典型的黄土山地地貌,地表起伏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原始采集资料品质,为叠前反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是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近年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中,引入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的勘探理念和技术,采取提高激发子波频宽、应用低频单点检波器拓展地震资料频宽,通过宽方位观测满足OVT处理要求以提高叠前道集精度,通过高覆盖采集提高资料信噪比等措施,探索形成了适用于黄土山地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包括面向致密砂岩气储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于高清航片的激发因素优选和宽频激发/接收技术等。该系列技术在鄂东缘的应用结果表明,所采集三维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信噪比显著提高,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促成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及()VT域资料处理技术为构造解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GeoEast解释系统为充分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提供了平台。本文基于蓝色滤波特色技术利用优势频带识别断层、基于数据融合技术利用分方位数据体识别断层、基于数据体运算技术利用最大方位速度差识别断层,这些技术在饶阳凹陷复杂断裂带的构造解释应用中效果理想,断层组合关系更加合理,小断层识别精度更高,构造圈闭在增加的同时也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3.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记录更完整的波场信息,假频少、低频信息丰富,有利于薄互层油气藏的刻画和地层各向异性研究。以实际的"两宽一高"资料为基础,从原始资料的波场特征、信噪比及频带等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宽一高"资料的优势和特点,确定了针对"两宽一高"资料的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最终成像结果对断层和砂体进行刻画和描述,体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等新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硬件改进的宽频激发和宽频接收技术,可以实现1.5 Hz的低频和超过120 Hz的宽频带激发技术;描述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井炮高效激发技术、自动实时质量控制等高效采集作业技术,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技术配套。"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与基于炮检距向量片(OVT)的五维处理技术的结合,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统计分析了近年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和东部复杂城区的两个典型三维地震勘探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节点仪器采集、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今后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油气地震勘探正在由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高分辨率和高保真成像是此类油气藏勘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角度)反射系数成像相比,宽带波阻抗成像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常规窄带、窄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只能进行窄带反射系数的估计,甚至只能实现构造的准确定位。基于单点高密度、宽带、宽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精确估计背景(偏移)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结合来自测井数据的密度建模进行合理的深度域反演,得到背景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融合的宽带波阻抗成像结果,是今后进行精确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为此,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宽带地震勘探的贡献、宽带反射系数估计的影响因素、地震子波和低频成分在宽带波阻抗建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宽带波阻抗估计的方法及宽带波阻抗建模的关键技术,指出"两宽一高"地震数据下的宽带波阻抗建模能有效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进而提高油气地震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62井区成藏条件良好,多井、多层系已获重大油气发现,但该区油藏类型多样、成藏模式复杂,需依托高品质地震资料并利用创新解释技术精准预测油藏和落实圈闭。基于2016年采集的"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运用GeoEast解释系统拥有的特色断裂识别技术和多信息融合解释技术精细刻画区内微小断裂;运用GeoStrata层序地层解释技术划分目标层段地层层序并疏理生储盖组合关系;运用特征曲线储层反演技术有效识别砂岩分布范围。以上特色解释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解决了研究区的地质难点,为该区目标的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东古城低凸起奥陶系埋深大于6000m,主要储层为白云岩和灰岩,属于典型的深层—超深层勘探领域。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受采集、衰减和处理等因素影响,储层预测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结果。为此,以宽方位资料为基础,确立了"两宽一高"资料解释思路,基于地震资料的宽频带和方位信息,系统地开展了塔东古城低凸起深层岩溶储层岩性预测、方位优选及优势方位含气性检测。为了提高研究区储层预测精度,确定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宽频带资料预测白云岩的分布,利用优势方位数据体检测储层的含油气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宽频带资料振幅与频率(AVF)的关系预测储层的效果明显优于叠前反演;宽方位资料存在一定的油气响应优势方位,在该方位各向异性影响小,油气响应特征更明显,能更好地预测深层油气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 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宽频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问题,依托2015年吐哈油田葡北“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处理数据,通过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倍频程滤波和不同频带的地震反演结果,认为:不同频带的地震反射代表了对不同尺度地层界面的分辨能力,在低频段只能分辨大套地层的界面,在高频段既能分辨大套地层又能分辨较薄地层的界面,地震资料低频成分的缺失使地震反射的层次感降低;当地震资料缺失低频成分越多,用井插值模型补偿低频的波阻抗反演与实际宽频地震反演结果差别越大,即地震资料的低频决定反演精度,高频决定反演分辨率。通过吐哈油田葡北三维地震的宽频反演,储层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有效指导了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圈闭落实的准确度和储层分布预测的精度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通过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采集、OVT域时间偏移、地质导向深度偏移初始模型建立及各向异性深度偏移迭代处理,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频带宽度和分辨率等方面明显提高的基础上,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与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侏罗系6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格架内将研究区七克台组底部和三间房组顶部砂体识别为两个连续上升半旋回四级层序;通过构造几何属性分析及精细构造分析,揭示了本区“四带、两凹”的构造格局及形成机制;以宽频带多种反演技术为手段,对含油气层段的七克台组和三间房组砂体分布进行了预测;在综合构造分析、储层分析和油藏成藏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油气沿构造带脊线聚集,断裂系统是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七克台组、三间房组储层在葡北构造带发育,向玉果构造带和胜北次凹减薄尖灭,葡北构造带与玉果构造带结合部位的,具有鼻状构造背景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论述了野外三维地震采集数据管理及文档管理方法,主要是跟踪野外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野外三维施工设计、野外测量数据显示、任务书生成、野外仪器格式数据读取及总公司数据格式生成等,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ZS油田地处高邮凹陷的水网地区,由于受装备和施工方法等影响,原有地震资料不能满足滚动开发的需要,通过对以往地震资料的分析,采用增加横向覆盖次数、双边放炮、宽方位接收等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成功采集到了信噪比高的原始资料,剖面上波组特征清楚、断层的断面波和断点清楚,解释成果与井资料相吻合,能满足滚动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官1地区断块发育,勘探潜力较大。老资料分辨率较低,影响了进一步勘探开发。针对工区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使用小面元、高采样率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采用小炮排距、高覆盖次数的目标设计提高资料信噪比;根据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优选最佳观测系统;使用延迟叠加震源提高有效波的下传能量;通过多种方法联合调查、解释,量化工区不同井点的激发井深,保证资料采集质量。得到的新资料较老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了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ARAM—24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有关采集数据、命令、状态数据的传输方式及系统数据传输的编码方式进行了分析,并详尽地阐述了地震数据的重采样技术及实现这一功能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针对性采集设计的方法。在SK地区,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前所采用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匀,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该地区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目标地震采集的设计方法,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品质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可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三维高精度采集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到现在的提高阶段,随着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高精度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高品质震源与激发技术、高保真信号接收与点位测量技术、精细近地表结构探测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为油田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数据质量控制、复杂障碍区资料质量控制以及采集现场质量控制,是地震采集质量监控中的关键.目前这些监控和评价工作大部分由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存在人为误差.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人机互动的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监控技术,对野外资料的监控评价从主观经验转变到客观定量分析,提高了监控评价的精确性和工作效率.经过实际生产的检验,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垦东地区表层地震资料分析及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鲁飞  王永刚 《石油物探》2003,42(2):229-232
通过野外试验和调查 ,查明了垦东地区的表层是一种低速泥层与高速沙板层的互层结构。这种地质结构导致采集的地震资料包含大量的多次波。为了消除多次波的影响 ,从斯奈尔定律出发推导出多次折射盲区的斜率表达式、多次波的表达式及其叠加特性公式 ,并对薄互层地质结构产生的多次反射波和多次折射波进行了描述。结合本区的试验资料 ,探讨了该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形成一套可避免多次波影响 ,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野外工作方法 ,对生产设计和施工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铁亮 《石油仪器》2000,14(3):48-50
现场地震资料处理在野处地震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地震小队均已经配备了现场处理系统,以便更快地处理生产资料和及时修正不合适的施工因素,如井深,药量及偏移距等。文章在简要介绍现场处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流程之徨,较详细的介绍了地震常规现场处理的各项技术,以及如何更好地选择各种处理参数等。并列举了实际施工中地震参数选择和资料处理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上下源、上下缆地震采集技术在珠江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潮汕拗陷中生界地层以陆相湖盆沉积为主,但拗陷内岩浆活动普遍发育。该区水深变化较大(50~3000m)、断裂复杂、地层倾角较陡,以往采用常规地震采集方法所获资料存在中深层反射弱、同相轴不连续、信噪比低及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难以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和综合解释。为此在该区进行了针对中生界目的层的以上下源、上下缆方式为主的地震采集方法试验,所获地震资料的品质令人满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