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使用简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伴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观察术中、术后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1、3 d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以上,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渗液,给予更换16 F胃造瘘管后渗液消失,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感染痊愈。另1例患者2个月后出现胃造瘘管脱出,给予更换胃造瘘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不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RG)在口咽部肿瘤导致吞咽困难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21例行PR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RG置管前、置管后1、3和6个月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及体质量指数的改变,并记录置管前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共完成PRG操作21次,成功率100%,患者术后肠内营养1、3和6个月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发生率14.3%(3/21),感染发生率4.8%(1/21)。结论 PRG耐受性好,是口咽部肿瘤患者肠内营养的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利用猪胰弹力酶诱导法制作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内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15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亚组(7、14和21 d组),每组5只。应用猪胰弹性蛋白酶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7、14、21 d时分别行DSA检测、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观察模型动物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DSA造影显示正常对照组血管直径(1.64 ± 0.17)mm;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血管直径(1.66 ± 0.24)mm。7 d组动脉瘤长径和宽径分别为(19.33 ± 1.65)mm 和(2.86 ± 0.21)mm;14 d组分别为(19.66 ±1.18)mm和(3.95 ± 0.54)mm;21 d组分别为(19.84 ± 0.82)mm和(4.03 ± 0.95)mm。病理学观察发现7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内弹力膜断裂,中膜平滑肌结构絮乱,细胞形态扭曲;14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瘤腔内膜逐渐增生稳定;21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瘤颈与瘤腔交界处结构的变化明显。弹力纤维染色显示7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弹力层明显变薄;14 d组从交界处始弹力层逐渐变薄;21 d组变薄的弹力层基本稳定。结论 利用简单外科手术方法结合猪胰弹性蛋白酶消化局部血管壁,可以建立形态学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梭形动脉瘤模型,且动脉瘤模型与人颅内动脉瘤病理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5.
吕婷婷  刘爱连  汪禾青 《工业加热》2016,(11):1021-1025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癌经介入治疗如何准确判定介入术后肿瘤坏死的程度及是否有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MR具有无X线辐射性、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任意多角度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MR功能成像(fMRI)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于临床,使之能够更加灵敏地显示肝癌介入术后的组织成分变化,提供更多的量化评估参数。本文将重点概述fMRI在肝癌介入术后随访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孙钢 《工业加热》2017,(9):769-774
【摘要】 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已成为治疗疼痛性椎体病变的有效介入手段。总体上,PVA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预后。PVA并发症可分为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脂肪栓塞、骨水泥特质反应、生物力学相关并发症及操作相关并发症。本文就PVA并发症与防治对策进行综述,建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0±12)岁。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12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22 d。术后随访3~34个月29例,失访4例,随访率87.9%;21例随访≥12个月。术后造影无Ⅰ型内漏发生,并发肺部感染1例、脑卒中1例、可逆性肾功能异常6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无截瘫发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6.06%。随访期发生移植物感染1例、逆行性A型夹层持续存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术后部分严重并发症仍不可忽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系统性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 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 W消融治疗2 ~ 10 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单位时间内不同补液量在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行PCI手术的患者82例,入介入手术室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60 min内补充0.9%NaCl溶液1 500 mL。对照组60 min内补充0.9%NaCl溶液500 mL。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球囊开通后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追加补液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补液前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开通后10 min,观察组血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开通后30 min,观察组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追加补液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PPCI患者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综合指标监测下,60 min内输注0.9%NaCl溶液1 500 mL是安全的,效果优于60 min内输注 0.9%NaCl溶液500 mL,有助于及时防治此类PPCI患者血管开通后的低血压状态,利于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且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1例肝恶性肿瘤、2例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术,并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复查,1例患者肿瘤完全失活,达到完全缓解,另2例肿瘤大部分坏死、但周围仍有部分活性,其中1例还出现远处转移,分别达到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结论纳米刀消融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消融手段相比优势独到,应用前景广泛,但在其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并注重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无水乙醇栓塞术(PEE)治疗儿童足部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经PEE术治疗的11例儿童足部AVM患者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症状、瘤巢分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9岁;足部肿物8例,疼痛8例,跛行3例,皮肤缺血溃疡1例;Cho Ⅲb型10例,Ⅱ型1例;Yakes Ⅳ型10例,Ⅱa型1例。共接受PEE治疗 30次,平均2.7次/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疗效评价显示,治愈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为90.9%;治疗失败(无缓解)1例,无恶化患儿;术中发生一过性血氧下降1例,足趾缺血1例,术后水疱1例,局部皮肤溃疡1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EE术是治疗儿童足部AVM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即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例无法耐受外科开放手术且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患者,应用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治疗。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患者出现死亡及肺栓塞,随访手术区域未发生骨折。结论 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是治疗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经股动脉入路,造影证实肱动脉闭塞,明确血管闭塞的范围及程度。顺行开通失败时,穿刺患侧桡动脉,运用双向内膜下血管再通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26例中21例血管保持通畅,5例支架出现狭窄,立即行球囊扩张术,经造影血流迅速恢复通畅,26例中无一出现缺血坏死,截肢的情况。结论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能够迅速开通肱动脉,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例壶腹癌患者,在经皮肝穿刺技术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经导引导丝送入后装放疗导管,依据病变部位对导管头端及通过导管置入的假源进行定位,每次内照射前CT或透视下复位,给与足量内照射。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和假源定位,并于术后5~7 d内完成足量内照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肝穿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安全可行,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胆道支架通畅率,适用于姑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崔宁  李晓群 《工业加热》2014,(8):693-69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双极射频消融(RFA)导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2例胆道支架再堵塞),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路径双极RFA治疗,消融功率为5 ~ 12 W,单次消融时间为60 ~ 120 s,消融持续时间平均4.66 min(1.5 ~ 8.5 min),有效消融范围平均为5.76 cm(4 ~ 10 cm)。消融后导入球囊扩张阻塞段,再植入胆道金属支架,观察术后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FA治疗:17例植入胆道支架,其中11例支架植入前用球囊扩张;1例单行球囊扩张术未放置支架;2例胆道支架再阻塞后消融(1例球囊扩张)。术后未出现胆漏、胆道感染、肝贯通伤、腹膜炎等并发症。20例胆道引流均获成功;中位随访期为3个月(0.5 ~ 10个月);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支架通畅,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生存,随访期内,20例患者中8例生存,12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4 d(13 ~ 330 d),支架通畅中位时间为90 d(13 ~ 210 d)。12例死亡患者中8例因恶病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但随访期内总胆红素等指标无升高。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融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结果 上述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平均每个节段注入骨水泥约14.5 ml,1例发生少量骨水泥外渗,但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后VAS由术前平均9分,降至术后平均3.5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43.8分降至术后平均14.5分,疼痛状况及日常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5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术后每月随访1次。15例患者共行23次TACE。结果 15例患者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3%,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6.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新型HepaSphere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远期效果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