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联合介入术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对3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联合术式患者曲张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13~16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未再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出现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HG)2例(均有胃镜证实)。结论联合术式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随访观察改良的经皮经肝组织胶(TH)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PTVE)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156例,行PTVE治疗。采用螺旋CT观察曲张静脉栓塞术前后的变化。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上腹部CT扫描随访。结果 156例均穿刺、栓塞成功。根据TH胶栓塞范围,将患者分为三组,完全栓塞组82例,即TH胶至少栓塞食管下段5 cm以上食管曲张静脉、食管旁及食管周围静脉丛,胃底曲张静脉;部分栓塞组49例,TH胶栓塞胃底贲门曲张静脉,但未栓塞食管下段曲张静脉;静脉主干组25例,TH胶仅到达胃冠状静脉及胃左静脉组,未达胃底及贲门曲张静脉。随访期间再出血36例,总出血率为23.1%(36/156)。其中完全栓塞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8.5%(7/82);部分栓塞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为22.4%(11/49);静脉主干组再出血18例,出血率为72%(18/25)。三组间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结论 TH胶的栓塞范围及程度对治疗和预防静脉曲张复发、维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能对PTVE术栓塞疗效评价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例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再次出血死亡。33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27例,明显改善者6例,35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4 ~ 36个月,再出血5例,死亡2例。结论 多种材料联合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先行脾动脉栓塞,然后常规胃镜下曲张静脉注射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EIS组36例单纯给予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12个月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完成曲张静脉系统根除治疗后所需硬化治疗次数、硬化剂用量。结果 患者完成曲张静脉根除治疗所需平均治疗次数联合治疗组为1.5次,EIS组为2.7次;完成治疗所需总的硬化剂量在联合治疗组平均为38 ml,EIS组为9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和 < 0.05)。结论 PSE联合EIS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经皮经门静脉胃冠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60例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经门静脉介入栓塞治疗, A组30例,采用聚桂醇作为栓塞剂;B组30例,采用鱼肝油酸钠作为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出血复发率和食管静脉曲张度。结果 栓塞后6个月,A组出血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10.0%, B组10例,复发率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P < 0.05)。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A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 ~ 中度20例,重度10例,有效率66.7%;B组轻 ~ 中度12例,重度18例,有效率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8,P < 0.05)。不良反应A组3例,B组8例,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2,P < 0.05)。结论 聚桂醇经门静脉介入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杨卷红  李金保  薛克 《工业加热》2013,(11):943-94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固体栓塞剂的移(异)位及脱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2例肝炎肝硬化伴中 ~ 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PTVE术,观察围手术期有无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出现明确固体栓塞剂移(异)位、脱落,其中1例穿刺道内的弹簧圈被肝静脉冲至左肺动脉,导致左肺肺动脉分支栓塞;1例胃冠状静脉内的部分弹簧圈留置于脾静脉主干,使脾静脉腔内血栓形成;1例穿刺道栓塞剂脱落,导致穿刺道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PTVE术中细心、谨慎操作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铠  赵卫 《工业加热》2017,(7):601-606
【摘要】 目的 对比单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H),分析TIPS和GCVE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PHT伴UG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TIPS治疗15例(A组),TIPS联合GCVE治疗23例(B组),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血液指标、门静脉及脾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形态学、消化道静脉曲张程度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门静脉压降低、流速加快、脾静脉淤血指数降低均较术前明显(P<0.05),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均明显好转(P<0.05),B组和A组EGV好转率分别为94.7%、66.6%,急诊止血率分别为100%、75%,再出血率分别为4.3%、28.5%,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支架原发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介入通畅率均为100%,支架远端位于门静脉左支者HE发生率显著低于位于右支者(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肝硬化PHT伴UGH疗效确切,优于单纯TIPS。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 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肝功能和凝血系列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入组5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相应治疗。在双介入组,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33±0.65)×10 9 /L和(3.63±1.05)×10 9 /L,术后24个月分别是(7.98±3.0)×10 9 /L和(163±91)×10 9 /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7±0.25)cm,术后24个月为(1.31±0.23)cm(P<0.05);术后24个月11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6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1例患者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16%(4/25),3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在外科治疗组,术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2±0.60)×10 9 /L和(41.0±12.5)×10 9 /L,术后24个月分别为(9.3±2.56)×10 9 /L和(321±12.5)×10 9 /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3±0.22)cm,术后24个月(1.28±0.18)cm(P<0.05);术后24个月13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7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20%(5/25),2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2例患者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PGEV+PSE双介入治疗在控制再出血以及提高血细胞数量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O)在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PTO治疗,其中35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症止血治疗,10例为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择期栓塞,11例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预防性PTO治疗.结果 56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插管、栓塞成功率达100%.3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症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11例行预防性PTO治疗病例,术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7例接近正常,4例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降为轻度.47例接受2~60个月随访,再出血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中产生栓塞后反应(栓塞综合征)的情况.方法 39例肝硬化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11例使用钢圈栓塞,15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使用PVA颗粒栓塞.栓塞面积一般在70%左右.结果 39例均达到治疗效果,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钢圈组、明胶海绵组及PVA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100%和100%.钢圈组术后第2~5天为疼痛最严重时期,明胶海绵组及PVA组术后1~7 d为疼痛严重期.33例患者出现中度发热(38.5℃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 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 栓塞面积60% ~ 80%者52例, > 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超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采用PVA微球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2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随访3~12个月,血清FT3中位值自17.1pmol/L降至7.44pmol/L,FT4中位值自51.1pmol/L降至23.3pmol/L(P<0.01),甲状腺明显缩小,4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17例服少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为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例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单纯性栓塞组8例,化疗性栓塞组11例,对其手术过程和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手术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病理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讨论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对减少围手术期的风险及预后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AVM)已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为彻底治愈AVM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是,无水乙醇栓塞治疗AVM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恰当应用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并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拟对无水乙醇栓塞治疗AVM的机制、技术要点、栓塞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栓塞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SE治疗肝癌伴脾亢(HCC-HS)86例,其它继发性脾亢(SHS)2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其中20例行2次以上PSE。结果平均栓塞范围HCC-HS组为36%,SHS组为60%,ITP组为74%,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8%、88.5%、100%。HCC-HS组因单次栓塞范围较小,约20.9%(18/86)病人需行再次栓塞。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HCC-HS组为了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间隔3~4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根据临床检查或血管造影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共进行了38次无水乙醇栓塞,每次无水乙醇的用量为4~65ml 。9例病变局限患者,1~2次栓塞后达到临床治愈;13例病变广泛患者,无水乙醇栓塞3~5次后,溃疡愈合,出血停止,耳鸣消失或减弱。血管造影见9例异常血管团完全消失;8例血管团消失50%~75%;5例血管团消失小于5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可逆性局部坏死和水疱形成。结论无水乙醇栓塞是耳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有可能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兴华  王武  陈新国  刘丽 《工业加热》2010,(12):933-935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SCVM病例。临床随访10个月~6年。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6例、髓周动静脉瘘(PMAVF)9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7例。完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12例,其中单纯性动脉瘤或静脉瘤栓塞4例。临床平均随访48个月,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改善,8例无变化,3例加重;改善病例中2例症状复发,无出血或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SCVM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最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