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9例患者中358例封堵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1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以手法压迫止血;2例术后3 d活动时出现血肿,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未见患肢远端栓塞及全身过敏现象。结论 应用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患者卧床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38例大动脉炎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38例中,经血管造影按Lupi-Herrera综合分型法,Ⅰ型11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5例.主要受累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20例(52.6%),腹主动脉15例(39.5%),肾动脉,4例(36.8%),胸主动脉10例(26.3%),颈动脉9例(23.7%),髂动脉9例(23.7%),腋动脉7例(18.4%  相似文献   

3.
4.
5.
【摘要】 目前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存在教育质量下降、高端人才流失等问题,本文就介入放射学研究生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就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迎合学科发展的研究生人才队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创伤性动静脉瘘(AVF)的临床特点、造影表现、造影技术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纽约Kings County医疗中心25年间全部确诊的108例创伤性AVF的介入相关诊疗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外伤种类、临床表现、损伤部位、血管造影异常特征、AVF血流动力学特征(分5个类型)、治疗方式的选择等。结果108例患者中共发现117处AVF,大多数患者临床特征不明确。创伤种类包括枪伤(导致72处AVF)、刺伤(24处)、钝性伤(8处)、高处坠落伤(3处)、医源性损伤(2处)。损伤部位常见于肢体(46例)、颈部(19例)、肝脏(13例)和锁骨下血管(11例)。所有病变均可见静脉早显,显示动脉横断52处,撕裂37处,49.6%的AVF与假性动脉瘤有关。最常见的血流特点是Ⅰ型,即瘘口所在的动脉近段和远段、静脉的近段和远段都显示,伴远侧段静脉瓣功能不全,共40处瘘(34.2%),其次是Ⅲ型22个(18.8%),Ⅴ型最不常见(4.3%)。34例接受手术治疗,61例栓塞治疗,7例临床观察。分别采用弹簧圈(47例)、明胶海绵(9例)、无水乙醇(3例)、可脱球囊(2例),其中弹簧圈效果理想、并发症少。6例采用覆膜支架效果好。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创伤性AVF的金标准,造影时准确观察动脉损伤的性质,瘘口的解剖和血流特点及所有进入瘘口的动脉分支,对于选择治疗方式及保证介入治疗的成功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 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 h、(6.15±0.69) 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甲状腺肿块非血管介入诊断主要有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USgFNAC)和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USgCNB)技术,USgFNAC是用于选择和指导治疗各种甲状腺结节较为适用的方法,但仅凭少量细胞很难鉴别良、恶性疾病。USgCNB技术标本取样满意度较高,较容易作出组织学诊断,但有一定的禁忌证。非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有PEI 和USgILP。PEI 和USgIL对甲状腺良性孤立性结节性病变疗效好,与PEI 相比,激光诱导的坏死范围可控制,不会损伤周围组织,避免了结节外组织纤维化、声带麻痹等不良反应。非血管介入治疗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甲状腺肿块非血管介入诊疗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应在临床中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开通成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ICAO患者,系统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血管开通的因素。结果 43例患者中36例完成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83.7%(36/43)。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半年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0.05),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在颈内动脉有反流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无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患者(P<0.05)。1例患者二期术后3 d出现同侧脑组织少量出血,1例二期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另1例一期术后出现同侧脑卒中新发梗死,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9%(3/43)。结论 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ICAO技术上可行,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为开通成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采用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研究脑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凋亡的表达及时间窗,初步探讨VEC凋亡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 35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经血管内穿刺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脑血管痉挛模型,按处死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12 h、1、2、3、7 d共5组,每组7只。每组又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即导丝仅进入但未刺破颈内动脉)。动物处死后,选取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上段血管制成石蜡切片,采用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VEC凋亡情况并计数。每组取动物2只,对照动物2只,共12只右颈内动脉行电镜检查,了解血管内皮病理改变及VEC凋亡情况。结果 TUNEL法显示,TUNEL阳性细胞出现在SAH 1 d后,在2 ~ 7 d高表达,3 d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凋亡率为39%)。电镜显示,SAH亚组VEC出现空泡化、胞质浓缩及弹力膜扭曲等改变,1 d组出现VEC核固缩改变,2、3 d组VEC核固缩现象出现概率较高,7 d组VEC未见核固缩改变。结论 研究证实VEC凋亡峰值略早于迟发性痉挛高峰期,表明内皮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患者对经该途径手术的接受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8例患者共762例次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其中肝癌化疗栓塞术610例次、消化道血管造影(+栓塞)术31例次、骨肿瘤术前栓塞术70例次、膀胱癌化疗栓塞术15例次、妇科肿瘤化疗栓塞术31例次、肾动脉成形术5例次。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导管进入靶血管并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患者接受度进行分析。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38%(742/762)。经桡动脉途径的手术成功率为98.11%(728/742)。3例次插管过程中出现桡动脉痉挛,9例次术后出现皮下小范围血肿或淤血,9例次术后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1例次出现前臂疼痛。97例曾行经股动脉操作的患者中,95例更倾向再次手术时行经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4.
尹彦玲  周耕 《工业加热》2013,(7):610-614
【摘要】 近10年来,随着各种介入放射学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介入手术逐渐开展起来,并应用于各种患者,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麻醉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介入操作和患者处理之中,向麻醉医师提出了更多挑战。本文对全身麻醉在神经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操作步骤、与清醒镇静的比较及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介入手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3年7月—2017年12月介入手术室的70名新入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对两组新入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急救综合能力考核进行比较,并对比医师、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急救综合能力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医患对临床路径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培训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结论 临床路径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新入科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Power-to-Gas (PtG) is a grid-scal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by which electricity is converted into gas fuel as an energy carrier. PtG utilizes surplus renewable electricity to generate hydrogen from Solid-Oxide-Cell, and the hydrogen is then combined with CO2 in the Sabatier process to produce the methane. The transportation of methane is mature and energy-efficient within the existing natural gas pipeline or town gas network. Additionally, it is ideal to make use of the reverse function of SOC, the Solid-Oxide-Fuel-Cell,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when the grid is weak in power.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cost of building a hypothetical 100-MW PtG power plant with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generation capabilitie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effects of SOC cost, fuel cost and capacity factor to the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of the PtG plant.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the plant is analyzed to estimate the lowest affordable contract price to secure a positive present value. Besides, the plant payback period and CO2 emission ar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3例、转移性肿瘤8例、血管瘤4例.病变部位分别在L112个、L26个、T12和L4均为4个、L33个、L5和S1各1个.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3~10ml骨水泥(平均5.6ml),术毕患者保持仰卧位4h,观察、抗感染治疗1~3d并复查平片或和CT后出院.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共治疗25例31个椎体(其中23例29个椎体行单侧穿刺、2例2个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80例(干预组)及常规护理组80例(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两组患者气胸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以评价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60.13±11.30,31.53±10.58),P<0.001,手术时间为(10.90±1.5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5.40±2.11) min,P<0.00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5%)高于对照组(85%),干预组肺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28.80%,显著低于对照组57.4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采用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微创介入手术是治疗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导管是介入手术的主要操作工具之一,由于血管系统的复杂和狭小,医师要徒手完成导管在血管内的精准操作十分困难。所以,导管导向机器人的研究也随着微创介入手术的出现而产生了。此文首先综述了导管导向机器人的产生及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介绍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在导管导向机器人方面进行的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导管导向机器人的发展做了一下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碳纳米管 聚氨酯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经超声处理的碳纳米管与聚氨酯混合制成复合膜,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不同质量比的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在支架弯曲90°时电镜观察膜的表面,将不同含量的复合膜溶液与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培养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用浸涂法制备碳纳米管 聚氨酯覆膜金属支架,并置入兔食管进行活体评价。结果   碳纳米管含量为0、0.1%、0.3%和0.5%时,对应的复合膜拉伸强度(MPa)和复合膜断裂延长率(%)分别为:4.62/900、6.05/730、8.26/704、5.7/450。支架弯曲90°,用电镜扫描表面光整,未见裂痕。当碳纳米管含量为0.5%和1.0%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兔食管放置30 d后碳纳米管 聚氨酯复合膜未见裂纹、老化降解等现象。结论   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的聚氨酯膜能改善复合膜的力学特性,同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