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海瑞  潘涛  畅智慧  刘兆玉 《工业加热》2016,(11):1007-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贫血与股腘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股腘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随访终点为术后首次ISR,记录发生ISR时间。结果 共20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至2015年12月。首次ISR 66例(ISR组),未发生ISR 135例(非ISR组);贫血患者在ISR组中占比(54.5%,36/66)大于非ISR组(28.1%,3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9,P=0.000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贫血患者首次ISR平均时间为(0.75±0.44)年,小于非贫血患者(1.57±0.8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是影响ISR危险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b含量更低是ISR独立预测因子(OR 1.142,0.95%CI 1.059~1.230)。结论 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贫血更易发生支架植入术后ISR,且发生时间较早,贫血及其严重程度是术后ISR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ISR 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72.7±9.8)岁;Fontaine ⅡB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术前CTA证实ISR 3例,完全闭塞15例。所有患者开通病变后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再用DCB后扩张,仍有限流性夹层或残余狭窄>50%则植入补救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第3日测定患肢ABI评估缺血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3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病变血管,技术成功率100%。2例植入补救式支架。15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10例复查下肢动脉CTA或超声,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为10%(1/10);临床驱动TLR率为6.67(1/15)。所有患者未发生操作相关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紫杉醇DCB治疗腘股动脉ISR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杨  佟铸  谷涌泉 《工业加热》2016,(6):554-558
【摘要】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会再次寻求诊治,所以对于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对SFA-ISR的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鹏  陈晓伟  包晗  张艳君  黄媛丹  徐克 《工业加热》2019,(12):1176-1180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与金属裸支架(BM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为下肢ASO治疗决策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收集79例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 A~C型股-腘动脉AS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n=41)和BMS组(n=38),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资料,术后随访1、3、6、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靶病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与BMS组术后1个月患肢踝-肱指数(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0.21对0.84±0.20,P=0.369),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38/41)对94.7%(36/38),P=0.863]。随访期间BMS组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血管内支架断裂),两组均无截肢和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 国产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ASO效果良好,与BMS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比无明显差异。临床决策中DCB是一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南京市第一医院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78条患肢、85枚支架)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4种血管重建技术,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部分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81枚支架)顺利完成检查得出清晰图像,其中43枚支架无狭窄,32枚支架内不同程度狭窄(2 ~ 4 级),6枚支架闭塞。检查结果与患肢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31例患者(34枚支架)与2周内的DSA造影相比较,3枚支架狭窄程度与DSA判断不同,以DSA为标准,符合率为91.2%。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安全、无创、显影清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肢在治疗后的支架通畅情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复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 A型10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 + B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 C + 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 ~ 36个月,平均(24 ± 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 A + B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1例分别为83.3%、75.0%、46.6%; C + D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0%、55.6%,PTA手术21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 ~ 3年),其中15支为TASC C + D组病例,8支为TASC A + 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 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 A + B型优于TASC C + 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 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 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 ~ 18 cm,平均(12.5 ± 6.8)cm,经腘动脉穿刺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 ~ 24个月。结果   17条股浅动脉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缺血引起的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3 ~ 24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89.47%(17/19),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15 ~ 0.48(平均0.28)和0.69 ~ 1.05(平均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采用内膜下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支架植入对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患者43例(43条肢体),其中24例(非支架组)行单纯内膜下成形术,其余19例患者(支架组)在内膜下成形后一期行支架植术。术后行CTA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部分再狭窄或闭塞病变行再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 ~ 27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保肢率为98%(42/43),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2年死亡率为7%(3/43)。随访期内22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非支架组3例闭塞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共有12条肢体行再次介入治疗。非支架组6、12和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 ± 7.6%、74.0% ± 9.2%和56.1% ± 13.5%;支架组分别为89.5% ± 7.0%、77.5% ± 9.9%和32.2% ± 16.6%。非支架组12、24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0.9% ± 6.1%和64.2% ± 14.7%;支架组分别为94.4% ± 5.4%和39.0% ± 15.9%);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整体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远端血管通畅数目、股腘动脉闭塞类型和吸烟史对内膜下成形术后2年内一期通畅率有显著影响(r = -4.417,2.502,3.115; S χ =1.627,0.955,1.523;P = 0.007,0.009,0.041)。结论 内膜下成形术后不必常规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不会改善术后2年期内的通畅率; 2年期内通畅率与周围血管条件密切相关,吸烟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相江  张纪蔚 《工业加热》2010,(12):940-943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肢造影资料。①将下肢分为髂、股、腘、小腿动脉4分段,统计患肢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动脉累及情况。②根据病变数目,部位,病变性质(狭窄或者闭塞),病变长度(<5cm,5~10cm和>10cm),行分类统计。结果根据4分段法,162条患肢中,131条为多节段动脉病变,120条患肢有股浅动脉段病变,139条患肢为小腿动脉病变。小腿动脉中,120条累及膝下2支以上动脉。分类统计有660处病变,闭塞性病变66.2%,狭窄性病变33.8%。累及小腿动脉有70.5%。超过10cm长段闭塞病变主要分布于小腿动脉,以胫前、胫后动脉为主,腓动脉较少。152处股浅动脉病变,49处(31.2%)累及股浅动脉开口,56处(35.7%)累及内收肌管。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多平面硬化闭塞为主要表现,股浅和小腿动脉累及最多。股浅动脉病变常累及股浅动脉开口及内收肌管,股深动脉和股总动脉累及较少。小腿动脉病变以胫前、胫后动脉长段闭塞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旭  孙硕  佟小光 《工业加热》2016,(3):189-19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5例(4.9%)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架植入术后5 min~6 h,5例患者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 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多样,积极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 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 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ox- 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 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支架狭窄发生原因,探讨术中支架最佳释放位置,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4例,术中均仅接受1枚Fluency覆膜支架,且支架直径均为8 cm。术后3个月、6个月、1、2、3、4、5年定期随访行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根据分流道狭窄诊断标准评估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及门静脉高压复发,必要时行直接门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修复分流道。结果 1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压力均显著降低。随访期间共有35例患者(28.23%)发生支架狭窄,其中22例为肝静脉端狭窄,12例为门静脉端狭窄,1例为支架完全闭塞;经门静脉右支分流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为35.62%(26/73),经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为17.65%(9/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后支架狭窄多发生在支架两端,与分流道位置选择、支架长度、支架成角角度、释放位置等因素相关,高发时间窗为术后6~24个月。选择门静脉左支分流、最合适支架尺寸并精准释放,可降低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1月至 2014 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15.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15例,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15支(13例,89%),闭塞病变血管2支(11%)并肾功能衰竭.其中,双侧肾动脉受累2例.狭窄病例中,治疗前狭窄程度为60%~90%.共植入支架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15个月,显示临床治愈4例(26%),改善9例(60%),无效2例(13%),临床总有效率86%.收缩压由术前平均(27.12±3.0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18.6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位食管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6例高位食管疾病个体化选择食管内支架.透视下,以梨状隐窝下极作为解剖学标志,放置食管内支架上缘距梨状隐窝下极至少20 mm.结果食管内支架置入技术全部成功,内支架置入后即刻口服38%泛影葡胺造影显示梨状隐窝下极距支架上缘20 mm以上,狭窄解除或瘘口封堵完全,患者能够正常进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梨状隐窝下极定位法放置高位食管内支架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 )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并作初步比较。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患者行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植入28枚球囊支架,其中BMS 15枚,DES13枚。植入椎动脉支架25枚,基底动脉支架3枚(其中2枚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经溶栓后植入)。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81.4%(50%~95%)降低到6.3%(0%~15%)。22例经2~36个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3例失访。1例患者植入1枚BMS 后9个月症状复发,DSA复查发现支架再狭窄达50%,患者拒绝继续治疗;1例患者植入1枚DES后35d出现急性血栓闭塞,经急诊再植入1枚DES后血管开通良好。余20例超声复查支架通畅,未见明确狭窄,未见卒中及脑缺血发作。随访22例中19例(86.4%)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3.6%)部分缓解。结论BMS 与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DES降低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优于BMS 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裸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后不同时间血管再内皮化差异.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高脂喂养28 d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SES)和裸金属支架Mustang(BMS).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和28天各处死3只动物,经处理后以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段血管内皮,应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支架植入段血管再内皮化程度.结果 支架植入术后第3天两组儿乎均无新生内皮,炎症反应较明显.术后第7、14和28天,SES组内皮覆盖程度明显低于BMS组(分别为15%±8%比53%±9%;49%±16%比83%±4%和73%±3%比93%±4%,P<0.05).结论 SES植入后靶血管出现明显的再内皮化延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理选用食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引起的吞咽困难.方法对72例晚期食管癌置入食管金属内支架.结果吞咽困难完全清除或明显缓解.食管-气管瘘或纵隔瘘完全封闭.结论合理选择食管内支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进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