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脉冲射频对经胸廓切开行肺叶切除术后同侧肩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84例需要择期行经胸廓切开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术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脉冲射频治疗,B组使用术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穿刺,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疼痛(VAS),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以及术后两组患者因肩痛使用镇痛药物的量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5天和1个月,收集治疗参数。结果 A组治疗后第1天VAS评分为6.92±2.11,并且评分在第5天和1个月的随访分别为4.21±1.55和1.31±0.99。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第1天平均OSS评分为39.21±6.65,第5天和1个月的随访分别为34.47±5.02和22.21±5.66。OSS改善显著(P<0.001)。B组治疗后第一天平均VAS评分为7.01±1.28,第5天和1个月分别为6.13±2.21和5.51±2.12。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平均OSS评分为40.02±6.29,第5天和1个月分别为38.41±3.981和35.58±6.01。并未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5)。且A组的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B组。整个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脉冲射频可以显著的减轻肺叶切除后肩关节疼痛,并可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朱小兰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9,(10):954-95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92例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发病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干预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注射0.9%NaCl溶液。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残疾指数(改良Rankin量表)和生活质量(EuroQol健康问卷)的变化。 所有参与者在随机化之前以及干预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估。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继续接受脑卒中康复的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显示随着时间的疼痛评分降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患者显示出显著的疼痛减轻(P<0.05)。残疾指数和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是治疗偏瘫肩痛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 年1 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① 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 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 ± 8.3)、(3.6 ± 0.7)、(2.9 ± 0.7)和(3.0 ± 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 ± 1.1),P值均 < 0.05;③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 ± 2.6)、(19.5 ± 1.5)、(18.5 ± 1.5)和(18.8 ± 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 ±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 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 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和肿瘤病灶大小(mm3)3方面评价其疗效。分别记录术前VAS、KPS评分;术后24 h, 1、3和6个月VAS及KPS评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术前肿瘤病灶大小、测量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观察肿瘤有无增大。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每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3.8 ± 1.6)ml,每节椎体粒子平均植入量为(35 ± 5)粒。随访6个月 ~ 1年,平均8个月。术前VAS平均得分为7.41 ± 0.79;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平均得分分别降为5.68 ± 0.83、3.91 ± 0.86、3.50 ± 0.90和2.86 ± 0.83;术前KPS平均得分为53.64 ± 11.66; 术后24 h,1、3和6个月KPS平均得分分别为59.32 ± 7.19、80.33 ± 4.32、84.55 ± 5.09和82.05 ± 6.06。术前肿瘤病灶平均大小为(650 ± 10)mm3,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分别为(305 ± 9)、(138 ± 10)和(115 ± 7)mm3,术后1、3和6个月肿瘤控制有效率达到70.0%、70.0%和88.9%。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在技术上可行,可有效控制病灶累及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健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无水乙醇或聚桂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的疗效。方法 OEC 86例,4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无水乙醇(乙醇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聚桂醇(聚桂醇组)。术后及6个月内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6个月,乙醇组、聚桂醇组治愈率分别为95.5%、92.9%,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术前CA125水平分别为(48.42±23.68) μg/L,(49.21±22.83) μg/L,术后分别为(23.56±5.89) μg/L,(25.49±6.10) μg/L,手术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聚桂醇组明显少于乙醇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乙醇组较聚桂醇组短,但6个月后治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聚桂醇治疗OEC疗效确切,相比囊内注射无水乙醇更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同时CA125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行POP治疗的骨盆骨转移瘤患者(148个病灶),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 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和ODI分别为:6.91±1.35、71.30±8.39,术后1 d、术后1、3、6和9个月的VAS和ODI分别为:(3.13±1.94)、(2.18±1.53)、(1.73±1.38)、(1.65±1.27)、(1.59±1.20)和(43.53±18.08)、(35.01±15.27)、(30.75±13.67)、(30.30±13.26)、(29.7±12.66)。102(93.6%)例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有所缓解,6例(5.5%)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0.9%)疼痛加重,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25.7%)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至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结论 DSA引导下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创伤小,疗效好,可以成为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唐栋梁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8,(10):978-982
【摘要】 目的 观察腰背部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神经痛(PHN)的患者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腰背部PHN的住院患者,分为暴露(52例,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组,PRF组)和非暴露组(41例,腰神经节阻滞组),临床疗效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药物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的NRS值随时间显着下降。然而,PRF组的这种下降比吲哚美辛液阻滞组更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PRF组的药物剂量显着降低,但是在吲哚美辛液阻滞组中未见降低。PRF组的PHN(NRS≥3)发病率也低于阻滞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神经节PRF在PHN治疗比腰神经节阻滞更有效。腰神经背根节PRF之类的神经调节方法可能是减少由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疼痛信号的持续传播引起的神经病变的进展的有用选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吲哚美辛液(类固醇类药物与局麻药的混合液)阻滞C2神经根与C2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比较。方法 6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液C2神经根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C2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药物量化量表 -Ⅲ,7点GPE量表(全球感知效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9个月,收集各项参数。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A组3.4分,B组3.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疼痛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在9个月后仍然下降(P<0.01)。两组在3、9个月,镇痛药物的消耗量显着降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及脉冲射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源头痛的方法。C2神经根脉冲射频能提供更长久有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许永华  陈文直 《工业加热》2014,(11):959-968
【摘要】 目的 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 ± 1.4)c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 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MRg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 ± 15.7%(范围33.8% ~ 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 < 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 ~ 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 ± 0.8)h(范围1.0 ~ 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 ± 2.1)J/mm3(0.7 ~ 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 ± 7.1下降至16.6 ± 9.0和 8.1 ± 3.4(P < 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 ± 10.2%、59.1% ± 9.0%和93.3% ± 3.1%(P < 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10.
刘鹤飞  田庆华  易飞  王涛  吴春根 《工业加热》2018,(12):1163-116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75±0.85) mL,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23±1.16) mL,A组患者81节椎体(23.9%)发生骨水泥渗漏,B组患者36节椎体(34.6%)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术后1 d和1个月VAS及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与B组术后6和12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达到解剖学上的修复,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症状,在PVP中采用分期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涛  郭金和  滕皋军 《工业加热》2015,(12):1113-1118
【摘要】 经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手段,进一步研究发现RDN术还可治疗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相关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本文就RDN术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股动脉穿刺并发股神经损伤的原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股动脉穿刺置管4 673例,其中6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股神经损伤(2例直接穿刺伤,1例穿刺点血肿压迫继发伤,3例止血带压迫伤)。4例接受神经松解、神经阻滞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维生素B1营养神经等);2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股神经损伤原因。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1~6个月),所有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由治疗前3~4级恢复至4~5级,伸膝功能及步态正常;4例感觉功能完全恢复,1例随访3个月后仍有大腿下2/3前下及小腿内侧感觉减退,1例止血带压迫损伤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随访4个月后仍有感觉障碍。结论 股神经损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经皮穿刺置管并发症,医源性损伤不容忽视,患肢肌力下降、大腿感觉异常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及及时、适当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 ≥ 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肋间神经射频热凝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行肋间神经射频术前,术后第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第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 ± 1.6)、(6.1 ± 1.7)、(4.2 ± 1.4)、(3.6 ± 1.1)、(3.3 ± 1.3)和(2.7 ± 1.2)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5 ± 5.4)、(35.2 ± 8.5)、(41.6 ± 8.5)、(18.6 ± 4.4)、(10.4 ± 2.3)和(8.4 ± 1.6)mg。B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 1.1)、(4.5 ± 1.2)、(2.7 ± 1.4)、(2.3 ± 1.3)、(1.6 ± 0.9)和(1.3 ± 1.0)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7 ± 5.8)、(17.3 ± 5.4)、(12.3 ± 3.8)、(5.1 ± 1.7)、(5.6 ± 1.1)和(4.0 ± 1.1)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的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不良反应,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导引通道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及置钉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新型导引通道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的3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同一术者共完成17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记录分析每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及术者射线暴露时间,根据术后连续2次手术节段CT扫描结果,对置钉准确性进行分级和评估。结果 本组置钉技术成功率为100%。单枚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1.35±2.82) min,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8.06±2.15) s;156枚(87.64%)螺钉评定为A级,20枚螺钉(11.24%)为B级,1枚螺钉(0.56%)为C级,1枚螺钉(0.56%)为D级。结论 新型导引通道有助于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过程中定位穿刺点,提高置钉准确性,明显减少置钉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估脉冲射频刺激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48例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消炎镇痛药组(A组=26例)和脉冲射频组(B 组=22例)。A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B组患者行射频脉冲刺激脊神经后内侧支所对应小关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测评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并根据VAS改善程度统计疗效。结果 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A组为46.5%,B组为87.6%;显效率B组为76.2%,A组为26.4%。B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影像引导脊神经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术能有效缓解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复状况与治疗时机、麻痹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栓塞未破裂PComA可有效恢复其致OMNP,但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麻痹程度和早期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确责任节段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对可疑责任节段进行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术明确责任节段33例,其中单节段24例(72.7%),2节段9例(27.3%)。26例(78.8%)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7例(21.2%)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不伴加重。术后VAS评分,20例(60.6%)显著有效,8例(24.2%)中度有效,5例(15.2%)无效,总有效率占84.8%;JOA评分,改善率优8例(24.2%),良12例(36.4%),中5例(15.2%),差8例(24.2%),优良中率占75.8%。结论 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有利于明确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节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患者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有利于术后疗效的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