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 结论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比剂过敏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对比剂过敏腹主动脉瘤患者,在不使用对比剂、局部麻醉穿刺条件下实施EVAR术。结果 手术获成功。术后MRI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腹主动脉瘤完全隔绝,无内漏,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结论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EVAR术治疗对比剂过敏伴全身麻醉禁忌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使用新系统技术要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56例,其中予以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9例。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人口学、围术期影像解剖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中总计开窗11条动脉,开槽2条动脉,开窗对位失败1例转烟囱支架3条动脉,开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9,EVAR术成功率为9/9。平均手术时间(228.9±56.7) min(180~360 min),平均对比剂用量(207.8±81.5) mL(120~410 mL),术中平均出血量(166.7±109.0) mL(50~300 mL)。平均随访(13.1±5.0)个月(8~24个月),患者均生存,开窗支架均通畅,无肾功能不全、内漏发生,无支架移位。结论 可控释放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AAA)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 月共对4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19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2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了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41例(97.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3例(7.5%),便血2例(5.0%),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通过对髂内动脉作不同的处理,应用腔内隔绝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临床经过,通过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CTA测量近远侧瘤颈长度、直径、角度和构型,瘤体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最低肾动脉开口至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导入途径的直径、扭曲和钙化程度。根据CTA测量结果,选择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术时采用局麻20例,中转全麻1例,1例通过髂总动脉重建导入途径采用硬膜外麻醉,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时采用全麻。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最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通畅的髂内动脉,若双侧需要覆盖,分期覆盖或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有无内漏,正确判断内漏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支架近端Ⅰ内漏2例,球囊扩张1例,植入Cuff1例;支架远端Ⅰ内漏1例,球囊扩张时,动脉破裂,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术;Ⅲ型内漏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1例。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行EVAR。术后7~10d复查CTA,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EVAR手术全获成功。主要并发症为单侧髂肢扭结继发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并支架植入1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清创缝合;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结论CTA图像质量高、测量准确,是EVAR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EVAR是高危、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罕见并发症。随着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升高和EVAR治疗广泛应用,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逐渐被认识。凝血功能障碍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容易忽视,发展到后期成为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危及生命。了解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对于临床医师十分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以防止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6只犬,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经髂动脉行AAA EVE,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内漏.结果血管造影示6只犬动脉瘤形态良好,5只犬形成了即时性内漏,内漏来自近端返流,也有远端返流.结论通过移植物释放位置的变化可以模拟出与人体EVE后相似的即时性内漏,以供血流动力学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的转归及多层螺旋CT(MS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9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前资料对照。结果193例中发现支架变形、断裂4例,支架闭塞1例、内漏24例、移植物感染2例;瘤体缩小81例,瘤体增大21例,瘤体无变化91例。结论MSCT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外科高风险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AAA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按国际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SVS/ISCVS)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分级,1级(较低风险)30例,2~3级(高风险)21例。根据术前CT及DSA资料合理选择支架。术后定期临床及CT影像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覆膜支架均顺利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30d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1±20.5)个月,死亡1例(术后36d),死因不详。主要并发症5例(9.8%),包括分支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股动脉切口局部并发症2例(血栓形成及淋巴管瘘),支架单臂脱位导致内漏增多1例。术后少量内漏10例(19.6%),其中5例随访期自行消失。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AAA,特别是外科高风险患者,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每年复查主动脉CTA。结果 21例均置管溶栓24 h,完全采用裸支架倒Y型腔内重建11例(植入主动脉裸支架和外周自膨裸支架41枚),覆膜支架对吻成形2例(植入Gore Viabahn支架4枚),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重建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裸支架治疗组1例术后8个月髂动脉支架内血栓闭塞,予以药物保守治疗;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组1例术后18个月一侧髂支远端狭窄,予以裸支架成形后通畅;其余移植物随访期通畅。结论 腔内微创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好,但需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