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 Ⅱ)会议指南将主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病变分为4型,建议对TASC-A型病变行腔内介入治疗,对B、C型病变参考多种因素行个体化治疗,对D型病变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研究进展、介入操作者技能提升,临床上对相对复杂的TASC-D型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创伤相对小的介入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 2014 年10月介入治疗的137例下肢ASO患者(184条患肢)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8个月,分期观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性及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 介入技术成功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分别为97.4%、92.5%、88.6%,在TASCⅡA型、B型、C型、D型病变分别为97.4%、96.1%、89.7%、87.0%。术后随访发现膝下动脉病变血管通畅率较髂动脉及股腘动脉病变降低(P<0.05),TASCⅡC、D型病变再狭窄率高于A、B型病变(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糖尿病、吸烟、高血脂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ASO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病变血管解剖位置及分型相关,有效控制血糖、戒烟、降脂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对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无涂层球囊(U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更为可信的结论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 Link、Scopus、Web 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预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提取其中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源于6项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至2015年),总计1 188例患者(DCB组722例,UCB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12、24个月内DCB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均明显低于UCB组,术后6个月时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数、再狭窄率均低于UCB组,术后6、12、24个月内两组截肢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UCB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在术后TLR率、LLL数、再狭窄率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先考虑DCB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主流术式,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很高。定向斑块旋切术(DA)通过斑块切除改善血管顺应性,但降低再狭窄率效果不明显。药物涂层球囊(DCB)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其通过承载的药物进入血管壁防止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远期抗内膜增生作用。多项研究表明DCB可降低晚期管腔丢失(LLL)和再狭窄率,减少再次手术率。DA与DCB联合应用可提高药物摄取,取得较好疗效。然而目前的研究证据还不充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的效果。方法 脑保护伞保护下,采用经皮腔内紫杉醇DCB扩张成形术治疗2例颈动脉ISR患者。结合该病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DCB扩张成形术均获成功,疗效较好。结论 DCB扩张成形术是治疗CAS术后ISR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例患者经肾动脉血管超声或肾动脉造影明确为肾动脉ISR,其中支架内起始部重度狭窄3例,支架内闭塞1例,均接受DCB扩张治疗。术后复查肾动脉超声,监测血清肌酐(SCr)、血压变化。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6.5个月,肾动脉支架内血流均通畅,SCr值由术前(184.25±92.35) μmol/L降至术后(160.00±52.00) μmol/L(P<0.01),收缩压由(180.00±18.45) mmHg降至(140.00±12.25) mmHg,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由(339.50±259.00) cm/s降至(253.25±102.00) cm/s。4例患者均未接受二次介入干预。结论 DCB治疗肾动脉ISR安全有效,但仍需大样本数据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并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9例,随访3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1.4% (48/59),Fontaine Ⅱ期组 27 例,成功率为92.6%(25/27),其中20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为80.0%(20/25);Ⅲ期组为83.3%(15/18)和86.7%(13/15)及Ⅳ期组57.1%(8/14),其中4例(4/8)症状改善。Ⅱ期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 < 0.03);Ⅱ期及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Ⅳ期组,(P < 0.05)。ABI由术前的0.36 ± 0.15提升至术后的0.79 ±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85.4%(41/48),术后第3、6、12和24个月分别有2例、3例、6例和4例复发;期间行截肢(足)手术4例,截肢率6.8% (4/59)。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1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2例行跖骨截除。结论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的评估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王宁  刘兆玉 《工业加热》2017,(2):188-192
【摘要】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对于髂、股动脉等管径较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膝下动脉管径较细,病变范围较广,病变部位钙化广泛,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1月至 2014 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 )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并作初步比较。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急性闭塞患者行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植入28枚球囊支架,其中BMS 15枚,DES13枚。植入椎动脉支架25枚,基底动脉支架3枚(其中2枚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经溶栓后植入)。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81.4%(50%~95%)降低到6.3%(0%~15%)。22例经2~36个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3例失访。1例患者植入1枚BMS 后9个月症状复发,DSA复查发现支架再狭窄达50%,患者拒绝继续治疗;1例患者植入1枚DES后35d出现急性血栓闭塞,经急诊再植入1枚DES后血管开通良好。余20例超声复查支架通畅,未见明确狭窄,未见卒中及脑缺血发作。随访22例中19例(86.4%)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3.6%)部分缓解。结论BMS 与DES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DES降低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优于BMS 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ISR 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72.7±9.8)岁;Fontaine ⅡB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术前CTA证实ISR 3例,完全闭塞15例。所有患者开通病变后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再用DCB后扩张,仍有限流性夹层或残余狭窄>50%则植入补救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第3日测定患肢ABI评估缺血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3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病变血管,技术成功率100%。2例植入补救式支架。15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10例复查下肢动脉CTA或超声,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为10%(1/10);临床驱动TLR率为6.67(1/15)。所有患者未发生操作相关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紫杉醇DCB治疗腘股动脉ISR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 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 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 > 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王孝运  段鹏飞  倪才方 《工业加热》2018,(12):1140-1143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清除后发现髂静脉狭窄/闭塞是否植入支架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或AngioJet机械吸栓清除血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闭塞,其中32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支架组),28例未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溶栓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下肢消肿率,中期深静脉通畅率、DVT复发率、髂静脉闭塞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调查量表(CIVIQ)评分[3]及临床表现、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支架组与对照组溶栓时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出院前下肢消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0.4±7.8)个月, 支架组中期深静脉通畅率、DVT复发率、髂静脉闭塞率、CIVIQ评分、CEAP分级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清除后同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提高急性下肢DVT伴髂静脉狭窄/闭塞患者近中期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29例(29肢),支架植入成形术21例(22肢)。对比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Fogarty导管取栓组患者和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足部皮温、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足部皮温分别为(26.1±0.8)℃和(26.3±0.7)℃(P=0.213),ABI分别为0.79±0.06和0.79±0.05(P=0.792)。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和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赵纯  向述天  苏伟  曾俊仁  徐松  毛崇文 《工业加热》2019,(12):1185-1189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属覆膜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气管和/或食管支架置入对气道瘘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个体化覆膜金属内支架的气道瘘患者。19例气管- 食管瘘中全麻下气道支架7例,食管支架置入12例,食管气管双支架6例。11例支气管- 胸膜瘘中主支气管残端瘘8例,置入大Y子弹头支架共8枚,叶支气管胸膜瘘3例,置入小Y子弹头支架共3枚,大Y支架2枚。2例气管- 纵隔瘘均置入直筒气管覆膜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患者呛咳、咯脓痰等症状即刻缓解,症状改善率近100%。恶性气道瘘患者的3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27%、14%,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78.8 d。良性气道瘘中1例支架置入后1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瘘口封堵不严,7例治愈。结论 金属覆膜支架是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期治愈良性气道瘘,有效延长恶性气道瘘患者生存期,并可显著改善良/恶性气道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无法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首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术,随后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进行内引流。结果 经联合治疗后,患者除血清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TBil由治疗前的(325.6 ± 182.3)μmol/L下降到(211.0 ± 153.2)μmol/L,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30 d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胆漏2例(1.3%),出血6例(3.9%);发生轻微并发症88例,其中胆道感染22例(14.3%), 疼痛36例(23.4%),呕吐30例(19.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