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栓清除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患健肢大腿周径差由术前(4.5±0.6) cm下降至术后(1.0±0.4) cm(P<0.05)。尿激酶平均剂量(18.4±3.1)万U ,平均溶栓时间(4.2±0.7) h。19例DVT完全清除(>90%),2例大部分清除(50%~90%),1例部分清除(<50%)。术后6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血红蛋白尿,经补液水化后当日缓解,无肺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血管外科行机械血栓清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探讨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机械血栓清除治疗,9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静脉血流。经过术后严密的治疗护理,患者下肢肿胀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掌握护理重点,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时机对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4例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A组(18例)导管接触溶栓(CDT)前植入髂静脉支架,B组(26例)CDT后植入髂静脉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尿激酶用量、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植入支架18枚,B组植入26枚,随访期间支架均通畅,无移位、断裂等并发症。A组发生出血并发症2例,B组3例,均未出现症状性肺栓塞。A、B组患肢大腿消肿率分别为(70.63±20.02)%、(68.87±32.35)%,小腿消肿率分别为(63.28±20.34)%、(69.53±22.50)%,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1.32±15.09)%、(96.00±4.6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70.00±73.32)×104 U、(240.00±114.82)×104 U,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97±1.50) d、(4.77±3.09) d,住院治疗费用分别为(47 423.40±12 952.78)元、(55 998.44±7 094.25)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4、P=0.017)。结论 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DVT患者接受CDT前植入髂静脉支架新模式治疗,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王孝运  段鹏飞  倪才方 《工业加热》2018,(12):1140-1143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清除后发现髂静脉狭窄/闭塞是否植入支架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或AngioJet机械吸栓清除血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闭塞,其中32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支架组),28例未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溶栓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下肢消肿率,中期深静脉通畅率、DVT复发率、髂静脉闭塞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调查量表(CIVIQ)评分[3]及临床表现、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支架组与对照组溶栓时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出院前下肢消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0.4±7.8)个月, 支架组中期深静脉通畅率、DVT复发率、髂静脉闭塞率、CIVIQ评分、CEAP分级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清除后同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对提高急性下肢DVT伴髂静脉狭窄/闭塞患者近中期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 d、(5.11±2.57) 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樊晓乐  赵辉 《工业加热》2019,(1):98-101
【摘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降低PTS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目前急性下肢DVT主要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压迫引起髂静脉狭窄支架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4例罹患恶性肿瘤伴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存在髂静脉受压狭窄,并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成功植入15枚外周血管支架,其中1例患者因狭窄段较长而植入2枚支架。治疗后2 ~ 3 d所有患肢肿胀明显消退。随访1年,2例治疗后1个月症状复发,1例为支架上端再狭窄,再次支架治疗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淋巴性水肿,余12例临床效果满意。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支架段管径7 ~ 11 mm,血流通畅。随访过程中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断裂和抗凝相关出血。结论 恶性肿瘤压迫引起髂静脉狭窄的支架治疗能有效重建静脉回流通道、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患肢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 本组291例全下肢DVT患者。髋上髂、股静脉段血栓清除,局麻下逆行穿刺患侧股静脉,导丝引导下插入12 ~ 14 F鞘管直接机械性血栓抽吸;髋下股、腘静脉段血栓清除,采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处理,即经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插入4 ~ 5 F Cobra导管,导管辅助下亲水超滑导丝插至患侧髂、股静脉内,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将导丝经患侧股静脉穿出体外,建立工作导丝通路,再沿工作导丝由健侧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髂、股静脉内,加长亲水超滑导丝在翻山鞘管支撑下轻柔的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腘静脉内,DSA监视下Fogarty拉栓球囊沿导丝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对存在的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或支架植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 ~ 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6.3%;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为(1.64 ± 0.43)和(0.97 ± 0.42)cm,176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和支架植入治疗。279例随访3 ~ 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24%、3.94%、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3%;临床总有效率98.2%。结论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全下肢DVT,血栓完全清除率高,最大程度保护静脉瓣功能,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解剖部位,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3月745例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造影显示的血栓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 ~ 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287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处理。随访16 ~147个月,平均(46 ± 39)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及造影复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A组分别为(1.34 ± 1.07)和(0.93 ± 0.52)cm,B组分别为(2.89 ± 1.53)和(1.72 ± 0.89)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9.46、24.13,P = 0.000、0.000和t = 16.14、17.79,P = 0.000、0.000)。随访发现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下降为(0.53 ± 0.42)cm,B组为(1.42 ± 1.3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3.38,P = 0.00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为27.91%(72/258)、13.18%(34/258)、0%;B组分别为35.12%(171/487)、22.59%(110/487)、2.46%(12/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8,9.58,5.00,P = 0.046,0.002,0.025)。A组静脉通畅率为96.51%,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8.68%,B组分别为78.03%和56.4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70、40.57,P = 0.000、0.000)。随访疗效A组优占92.64%,B组占65.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58,P = 0.000)。结论 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应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央型单纯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效果最好,而混合型应配合系统溶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性抽栓治疗导管接触溶栓(CDT)失败后滤器源性症状性下腔静脉-髂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8年4月采用机械性抽栓治疗的8例CDT失败后滤器源性症状性下腔静脉-髂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机械性抽栓手术均获成功,共取出完整滤器8枚。术后DSA造影未见下腔静脉穿孔和对比剂外溢,肺动脉造影未发现肺栓塞(PE)征象,超声复查无腹腔积液。吸出血栓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混合型血栓,未见血管壁等其它病理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下肢和下腔静脉血管超声无血栓影像,患者未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出血和PE症状。结论 机械性抽栓可有效治疗CDT治疗失败后滤器源性症状性下腔静脉-髂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