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晨曦  滕皋军 《工业加热》2017,(12):1063-1067
【摘要】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推荐治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表明,TACE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案存在缺陷,如多次TACE治疗后肝癌病灶控制不佳,因此有学者提出“TACE抵抗”观点。本文就TACE抵抗概念及其治疗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独TACE或RFA对肝细胞癌(HCC)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或手工收集近期国内外关于TACE联合RFA疗法与TACE或RFA单独治疗HCC效果对比的文献,对符合分析条件的21篇文献录入分析,重点比较患者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高,肿瘤复发率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数据敏感性分析显示,联合组无论1、2、3年生存率还是复发率均优于TACE或RFA组(P < 0.01)。联合组1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优于RF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年生存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联合RFA对于HCC治疗效果要优于TACE或RFA单独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期及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再次行TACE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连续行TACE治疗的126例肝癌患者,根据其甲胎蛋白、BCLC分期、Child- Pugh分级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ABCR评分。进一步根据ABCR评分将患者分为-3~0分组,1~3分组和≥4分组,应用Log- Rank检验比较其生存期是否有差异。结果 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0.0个月,95%CI [21.6, 38.4];-3~0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7.0个月,95%CI[32.8~81.2], 1~3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95%CI[0.4~31.6],≥4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95%CI[5.6~18.5]。3组患者的生存期应用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比,其卡方值为24.00,P<0.05,证明3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是否再次行TACE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设计良好的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实体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静脉用药高,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延长生存期、减少肝转移及发生肝转移后的治疗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在相关概念、禁忌证、适应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给出了较详尽的规范化建议,旨在帮助国内同行作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和解决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医学证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5.
赵倩  颜志平 《工业加热》2017,(11):1052-105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外科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载药微球TACE术是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在超选择基础上,直径>100 μm载药微球TACE术安全有效,在肿瘤缓解率、减少手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传统TACE术具有优势,对中期、Child- Pugh B级、体能活动状况1级、有两叶病变、复发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及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能力、医保政策等限制了载药微球临床应用。载药微球TACE 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血清miR- 21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反转录定量PCR(RT- PCR)法检测HCC患者TACE术前、后及正常者血清miR- 21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miR- 21水平为正常人的(12.9 ± 3.5)倍(t = 19.430 7,P < 0.01),TACE术后1个月为正常参考值的(7.2 ± 1.7)倍,较术前显著降低(t = 9.493 7,P < 0.01)。血清 miR- 21水平与肿瘤大小、癌栓及HBV感染相关。TACE术后1个月血清miR- 21水平在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组中分别为正常人的(4.0 ± 0.3)、(6.0 ± 1.5)和(8.6 ± 1.5)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8.168,P = 0.000)。miR- 21诊断HCC的ROC- AUC值为0.910 ± 0.041,显著高于AFP的0.860 ± 0.037(t = 6.304 2,P < 0.01)。miR- 21检测HCC的特异度(88.1%)显著高于AFP(69.0%,χ2 = 4.525 3,P = 0.033)。结论 TACE术后miR- 21水平明显降低,能较好预测TACE术疗效,是HCC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 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 Fang Data、VIP等数据库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HCC伴PVTT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7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9篇文献91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和6篇回顾性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粒子联合TACE试验组控制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58,95%CI=1.46~4.57,P=0.001);术后3个月(OR=7.40,95%CI=3.52~15.57,P<0.000 1)、6个月(OR=4.41,95%CI=3.19~6.11,P<0.000 1)、12个月(OR=4.72,95%CI=3.35~6.64,P<0.000 1)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不全(OR=0.33,95%CI=0.13~0.82,P=0.02)和消化道出血(OR=0.39,95%CI=0.19~0.80,P=0.00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转移率(OR=0.82,95%CI=0.46~1.46,P=0.50)和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伴PVTT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肝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受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间隔时间对于患者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 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于2008年7月—2011年5月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患者联合治疗前后TACE治疗间隔时间。结果 截至2011年12月31日,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0 d,联合治疗后TACE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112 d,最长间隔时间648 d,联合治疗前患者TACE治疗平均间隔时间69 d。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TACE治疗间隔时间,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 858例,其中合并 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 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 Rank方法,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 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 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为 60.9%、27.5%和10.7%,非DM组为 70.9%、36.0%和17.6%,经 Log- 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 HCC患者 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 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57例HCC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两组:预防性介入组(n = 327)和未施预防性介入组(n = 230),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利用Kaplan Meier计算复发时间,log 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按是否接受预防性介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 50岁)、血清甲胎蛋白(AFP,> 20 ng/ml)水平、肿瘤直径(> 5 cm)、手术切缘(< 1 cm)、微血管癌栓(MVI)以及术后行预防性TACE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上述5个因素的患者中,预防性TACE组的复发率较未预防性TACE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可降低肝癌的总体复发率;对于肝癌确诊年龄小、术前AFP阳性、肿瘤直径 > 5 cm、手术切缘 < 1 cm和有MVI的HCC患者,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被视为禁忌症。但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大量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笔者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穿刺活检并发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穿刺肝活检证实且行TACE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65例和临床确诊为HCC行TACE的患者160例。比较穿刺活检患者和临床确诊患者肝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以及TACE的疗效,并分析穿刺活检引起动静脉分流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24例(36.9%)发生动静脉分流,对照组20例(12.6%)发生动静脉分流,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分流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TACE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56例(86.2%),对照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140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动静脉分流可能与肿瘤的大小、穿刺进针次数相关。结论肝癌患者穿刺活检明显增加了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但并不影响肝癌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病理改变。方法经阴道镜活检证实宫颈癌患者43例,其中鳞癌38例,腺癌5例;FIGO临床分期ⅠB2期14例,ⅡA期5例,ⅡB期23例,ⅢB期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化疗药物为博莱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其后择期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手术及病理所见。结果①介入治疗后CR4例,PR29例,总有效率为76.7%。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间隔时间为肿瘤治疗无效的风险因素,即随着间隔时间延长介入疗效下降。③术后病理显示,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退行性变,凋亡,肿瘤组织结构松散,周边及肿瘤内大量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病例镜下未见肿瘤细胞。宫旁浸润率减低,部分肿瘤分期逆转,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比较10例分化程度降低,5例术后未见肿瘤或残余个别肿瘤细胞而不能判定分化,9例分化程度增高,19例无变化。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根治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并可能降低临床分期,有利于肿瘤根治切除。介入治疗后应尽早择期进行手术而不宜过于延长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GSI)对肝癌 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经TACE术后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30例患者TACE术后1~3个月分别行宝石CT能谱扫描及DSA复查,两者平均间隔时间2~4 d。一次CT扫描得出混合能量(QC图)及能谱(Mono)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ADW4.6工作站和GSI- viewer软件。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QC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B法观察最佳单能量、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及能谱特征。由2名从事腹部影像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DSA对照,计算A、B 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30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共检出154个病灶,DSA明确其中100个病灶有强化,54个病灶无强化。A法灵敏度为72.0%(72/100),特异度为77.8%(42/54);B法灵敏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94.4%(51/54),两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χ2=7.11,P<0.05)。A法与DSA一致性中等(κ=0.47,P<0.01),B法与DSA一致性良好(κ=0.91,P<0.01)。结论 与常规CT相比,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前提下,GSI能明显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GSI根据能谱分析图的不同特征,反映肿瘤的同源性,客观地提示某一病灶是否为复发或转移灶,有效地鉴别肝脏乏血性肿瘤与其他病变,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 摘要】 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是中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存在着种种缺陷,比如药物局部释放的不可控制性。全身不良反应等,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新出现的药物缓释微球(drug-eluting beads, DEB) 可以负载着阿霉素应用于TACE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维持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达到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益。目前,药物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 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更多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本文针对DEB-TACE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不同化疗栓塞方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HC共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介入治疗后Ⅱ期切除41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样本中E-cad的表达,并与临床转移情况对照。结果 E-cad阳性、阴性表达者转移率分别为43.3%,70.4%(x2=4.22,P0.05)。梁索型、透明细胞型E-cad表达较高,但介入治疗后这2型E-cad表达下降,未分化型、实体型E-cad表达较低,但介入治疗后这2型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5例肝癌,巨块型12例、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膈下动脉发自于腹腔干起始处者16例,占64%,直接发自主动脉腹腔干周围者8例,占32%.其中供应右叶(Ⅶ,Ⅷ段)23例;肿瘤位于左叶(Ⅳ段)膈下者2例.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后累积1、2年生存率分别是84%和6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在HCC 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3d、术后6~8d和30~40d分别行双源CT灌注扫描,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彩色灌注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观察TACE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及肿瘤的大小改变,评价TACE治疗肿瘤的疗效。结果TACE术前9例肿瘤呈均匀高灌注,15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术后8例瘤灶内碘油沉积密实,16例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像显示碘油沉积区域无血流灌注,碘油稀疏及缺乏区域仍有血流灌注。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8d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的肿瘤组织HA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8d肿瘤最大径以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肿瘤最大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TACE术后,16例残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AP、PV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