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 d、(5.11±2.57) 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樊晓乐  赵辉 《工业加热》2019,(1):98-101
【摘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降低PTS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目前急性下肢DVT主要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血管外科行机械血栓清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探讨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机械血栓清除治疗,9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静脉血流。经过术后严密的治疗护理,患者下肢肿胀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掌握护理重点,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在DSA导引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置放溶栓导管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灌注50万U/d尿激酶。根据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治愈率、并发症等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根据患者下肢水肿、髂股静脉闭塞、色素沉着、溃疡等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7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4 d后成功回收71例),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髂股静脉血流基本或全部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6.7±3.1) d。治疗后3、7、14 d肢体周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显示,随访6个月时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分别为5.3%(4/76)和2.6%(2/76),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9.2%(7/76)和7.9%(6/76),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12例急性下肢DVT伴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50.42±16.21)岁;均有左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其中中央型3例,混合型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取出。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PMT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复查造影有残余血栓时保留鞘管,给予溶栓治疗。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复查了解深静脉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96.25±14.32) min;血栓抽吸时间51~280 s,平均(199.92±74.89) s。血栓清除率Ⅲ级10例,Ⅱ级2例,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除部分患者在左髂总静脉球囊扩张中有不同程度疼痛外,无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8±2.75)个月,11例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1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患者复发。结论 同期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下肢DVT方法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有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血栓处全程缓慢喷洒0.9%氯化钠溶液并即刻用AngioJet装置抽吸血栓(AngioJet组),25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传统CDT治疗(CDT组),两组治疗后仍有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后狭窄仍>50%者植入支架。术后AngioJe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或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CD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结果 AngioJet组11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吸栓、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6例植入静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出现血红蛋白尿,1~2 d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77±1.56)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57±0.52) cm。CDT组25例溶栓时间为3~7 d,14例植入静脉支架;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02±1.28)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30±1.09) cm。AngioJet组、CDT组平均血栓溶解率分别为(75.36±16.55)%、(84.23±1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2,P=0.167);肿胀消退率分别为(79.02±8.14)%、(81.91±1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4,P=0.288)。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急性LEDVT患者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 本组291例全下肢DVT患者。髋上髂、股静脉段血栓清除,局麻下逆行穿刺患侧股静脉,导丝引导下插入12 ~ 14 F鞘管直接机械性血栓抽吸;髋下股、腘静脉段血栓清除,采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处理,即经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插入4 ~ 5 F Cobra导管,导管辅助下亲水超滑导丝插至患侧髂、股静脉内,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将导丝经患侧股静脉穿出体外,建立工作导丝通路,再沿工作导丝由健侧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髂、股静脉内,加长亲水超滑导丝在翻山鞘管支撑下轻柔的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腘静脉内,DSA监视下Fogarty拉栓球囊沿导丝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对存在的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或支架植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 ~ 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6.3%;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为(1.64 ± 0.43)和(0.97 ± 0.42)cm,176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和支架植入治疗。279例随访3 ~ 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24%、3.94%、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3%;临床总有效率98.2%。结论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全下肢DVT,血栓完全清除率高,最大程度保护静脉瓣功能,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强  程英升  王永利 《工业加热》2018,(11):1031-1035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导管接触溶栓(CDT)过程中血浆D- 二聚体(D- D)、纤维蛋白原(FIB)值变化,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 2016年12月采用CDT治疗的18例急性LEDVT患者,溶栓前、开始后每隔8 h、结束时检测患者血浆D- D、FIB值。计算D- D峰值、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D- D增高时间及血栓溶解率并予疗效分级。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 D、FIB值变化规律,D- D峰值与血栓量、D- D上升速度与血栓溶解率、D- 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D- D增高时间与血栓溶解率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平均血栓溶解率为78%,6例血栓完全溶解。疗效分级优、良13例(72.2%),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尿激酶剂量不变情况下D- D值先升后降,FIB值持续下降,尿激酶剂量减半后D- D值下降变缓,FIB值逐渐上升。D- D峰值与血栓量呈正相关(r=0.81,P<0.01),D- 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r=0.49,P=0.04),D- D上升速度与血栓溶解率呈负相关(r=0.08,P=0.08);D- D增高时间与血栓溶解率呈负相关(r=-0.35,P=0.16)。结论 CDT治疗急性LEDVT过程中监测分析血浆D- D、FIB,有助于指导溶栓药物应用,延长溶栓时间,提高CDT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D- D)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 2017年12月采用CDT术治疗的18例急性LEDVT患者,治疗中每隔8 h检测患者血浆D- D、FIB浓度。计算每例患者D- D峰值、D- 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 D增高时间,统计学分析D- D、FIB变化规律,以及D- D峰值、D- 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 D增高时间之间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结果 CDT术后18例患者中13例(72%)疗效评价为优或良,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CDT治疗中尿激酶微泵速度不变情况下,D- D先上升后下降,FIB持续下降;尿激酶微泵速度减半后,D- D下降速度变缓,FIB逐渐上升。统计学分析显示,D- D峰值与D- D上升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88,P<0.01),D- D峰值与D- 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80,P<0.01),D- D上升速度与D- 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62,P=0.01),D- 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49,P=0.04),D- D峰值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76,P<0.01),D- D增高时间与FIB下降速度间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LEDVT患者CDT治疗过程中血浆D- D、FIB会产生规律性变化,监测和分析D- D、FIB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CDT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19例下肢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6~90岁,平均(77.7±6.8)岁。根据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50%~90%为Ⅱ级、<50%为Ⅰ级标准评价术后血栓清除率,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截肢及死亡率。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初次治疗后血栓清除率均>50%,其中Ⅲ级14例(73.7%),Ⅱ级5例(26.3%),下肢疼痛、缺血等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5例出现一次性肉眼血红蛋白尿,无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保肢成功17例,保肢率为89.5%;术后6个月保肢率为84.6%(11/13),1年为80.0%(8/10)。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ALI安全有效,可快速恢复动脉血流,尤其适用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或有溶栓禁忌证患者。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下肢DVT患者34例,均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持续导管内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50 万u/d和肝素5 000 u/d,交替使用。其中2例患者合并下腔静脉血栓,采用经颈静脉途径释放下腔静脉滤器;2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置管;其余均采用经皮腘静脉置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放置溶栓导管5 ~ 7 d。27例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基本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5例患者活动后仍有较明显乏力和沉重感。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置管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合并健侧下肢DVT,采用外周血管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DSA了解溶栓情况,26例患者髂股静脉术后连续性通畅,8例患者阶段性通畅。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药物剂量个人化以及溶栓率高等优点,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解剖部位,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3月745例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造影显示的血栓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 ~ 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287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处理。随访16 ~147个月,平均(46 ± 39)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及造影复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A组分别为(1.34 ± 1.07)和(0.93 ± 0.52)cm,B组分别为(2.89 ± 1.53)和(1.72 ± 0.89)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9.46、24.13,P = 0.000、0.000和t = 16.14、17.79,P = 0.000、0.000)。随访发现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下降为(0.53 ± 0.42)cm,B组为(1.42 ± 1.3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3.38,P = 0.00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为27.91%(72/258)、13.18%(34/258)、0%;B组分别为35.12%(171/487)、22.59%(110/487)、2.46%(12/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8,9.58,5.00,P = 0.046,0.002,0.025)。A组静脉通畅率为96.51%,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8.68%,B组分别为78.03%和56.4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70、40.57,P = 0.000、0.000)。随访疗效A组优占92.64%,B组占65.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58,P = 0.000)。结论 急性LEDVT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应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央型单纯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效果最好,而混合型应配合系统溶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介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对2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7例行股静脉插管法,7例行股动脉插管法.平均尿激酶用量250万~500万U.结果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8例,部分开通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8%.结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 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导管血栓局部先团注量灌注尿激酶250 000 U,然后以125 000~150 000 U/h持续灌注. 结果全组溶栓治疗时间4~76 h,平均38 h, 尿激酶用量750 000 U~9 750 000 U,平均5 150 000 U,血管再通率88.3%.病程<4周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46例,溶栓后阻塞段血管再通44例(95.7%).在14例慢性血栓形成患者中,血管再通9例(64.3%).对残存狭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