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分析粗面岩储层形成机制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基于岩心、薄片以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水下环境形成的粗面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研究区粗面岩发育炸裂缝、收缩缝、构造缝和溶蚀缝等4种裂缝;(2)炸裂缝、收缩缝、溶蚀缝充填程度较高,大部分是无效裂缝,构造缝是将粗面岩改造为储层的重要因素;(3)构造位置是控制裂缝发育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断裂集中发育区、逆断层上盘前锋带以及主干断裂附近是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4)粗面岩单层厚度与裂缝发育程度表现为正相关性,单层厚度越大,裂缝发育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该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普遍发育、控制因素复杂,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气藏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兴组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根据力学性质构造裂缝可进一步划分为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包括溶蚀裂缝、构造—溶蚀裂缝及压溶裂缝3类;②构造剪切裂缝为主要天然裂缝类型,裂缝走向以NW—SE向为主,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绝大多数裂缝高度小于30cm,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③天然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与应力、岩性、层厚和沉积微相等因素综合控制,受构造与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具有明显优势方位;白云岩类较灰岩类裂缝更为发育;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规模和发育程度受层厚控制明显;不同沉积微相中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AZ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储集类型为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气水关系复杂,储层有效性判别、流体性质识别及产能预测是该类储层评价的难点。针对缝洞性储层特征,阐述了成像和偶极声波测井是解决裂缝、溶蚀孔洞识别及有效性判别的直接方法,明确了基于物性分类的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核磁共振测井T2分布谱信息是判别缝洞性储层流体性质的有效方法。缝洞性气层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乘积的累加可作为产能预测的评价指标,形成的缝洞性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将进一步为经济高效地开发四川盆地AZ长兴组气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裂缝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改造至关重要。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发育有3类成岩缝和3期构造(溶蚀)缝。3期构造缝对应3个构造旋回,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方解石及泥质充填的构造张裂缝、晚海西期—印支期方解石充填的共轭剪切缝以及燕山—喜山期半充填或未充填的剪性网状微—小缝。构造缝的形成直接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溶蚀缝往往改造前期的构造缝,虽发生时间稍有滞后,但仍属同期。各类裂缝的形成时间、规模、充填特征、成像测井特征及阴极发光性各异。构造缝、溶蚀缝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裂缝自身溶蚀扩大或与溶蚀孔洞配置构成了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也是提高碳酸盐岩储层储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岩缝张开度较小,水体的沟通、横向疏导作用有限,对加速岩溶作用的发生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溶蚀孔洞、裂缝、溶洞发育,定量计算储层基质和裂缝的孔隙度是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层的关键。由岩石骨架体积、基质孔隙体积、连通的缝洞体积和不连通的缝洞体积4个部分组成的测井解释模型可以模拟基质和连通缝洞的并联导电网络以及非连通缝洞和基质的串联导电网络。用中子和密度测井资料求取总孔隙度,采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基质孔隙度,结合深、浅双侧向电阻率计算出连通缝洞孔隙体积和非连通缝洞孔隙体积。计算出的3种孔隙成分适用于各种类型储层组合,并可定性判断储层的有效性。根据该方法判断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类型为基质孔和连通缝洞型以及孔-洞-缝组合型。  相似文献   

6.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孔隙度较低,但裂缝发育,裂缝对储层储集性和天然气产量都具有控制作用,岩溶裂缝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裂缝,故准确识别和评价该类裂缝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运用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类型、提取裂缝产状,根据识别结果研究岩溶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岩溶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具有单组系特征和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2)岩溶裂缝主要分布于卡洛夫—牛津阶上部XVhp层以及下部XVa2—XVI层;(3)岩溶裂缝是该区主要的有效裂缝,经溶蚀扩大的岩溶裂缝有效地连通了溶蚀孔洞,形成的储层孔隙度高、渗透性好,成为该区重要的储层类型和主要的高产气层;(4)岩溶裂缝与该区主要的高产井、高产层有关,同时对卡洛夫—牛津阶下部高产储层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论认为:(1)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能较好地识别和评价岩溶裂缝与未充填裂缝、半充填缝和全充填缝;(2)岩溶裂缝识别与评价深化了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认识,提高了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优选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目标层位和井斜方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表明岩溶裂缝发育的储层是下一步重要的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S80单元缝洞体分布规律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80单元是横跨塔河油田六区、七区的重要油气开发区块,采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与构造地质学交叉思路与方法,研究了S80单元缝洞体分布规律及发育模式。以岩溶缝洞体的形成原因及构造形态为依据,将研究区缝洞划分为落水洞、干流洞、支流洞和末梢洞4种类型。4种类型缝洞在表层岩溶带最为发育,落水洞沿构造低部位、斜坡带呈串珠状分布;渗流岩溶带发育一小部分末梢洞,连通程度受限;径流岩溶带以干流洞为主,干流洞主要沿平行或近平行于地层方向发育,在纵向上叠置分布。表层岩溶发育段分布范围广,且多表现为顺层发育;深部缝洞体条带特征明显,具暗河特征,与断裂的关系密切。S80单元内缝洞体发育与构造裂缝发育关系密切,其表层岩溶带内缝洞体发育受构造作用产生的高角度裂缝、网状缝及压溶缝控制。在S80单元经历的4次重要构造变形过程中,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晚期的褶皱和断裂作用对该区裂缝的产生和走向及后期溶蚀作用发育方向具有控制作用。据此,将S80单元内缝洞体发育模式划分为沉积成岩期、构造挤压期、抬升溶蚀期、溶蚀扩大及回流充填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裂缝特征及发育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其奥陶系储层类型为构造缝和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孔隙组成的缝-洞型。根据岩心裂缝观察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发现塔河油田裂缝类型主要有压溶缝合线、成岩缝2种非构造缝和水平缝、低角度缝及高角度缝等3种构造缝。通过统计发现:裂缝小缝占43.0%,中缝占44.6%,大缝占12.4%;水平缝占40.75%,低角度缝占26.50%,高角度缝占32.75%;全充填缝占56.27%,半充填缝占17.19%,未充填缝占26.54%;裂缝倾向主要以NE 300°~330°为主,次为近南北(0°~10°)向和SE 160°~170°。裂缝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主要是构造高点、构造交汇点和断层发育区,裂缝发育随储层岩性脆性增加而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及开度均随储层埋深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陆相储层均为致密性储层,但不同区块、层位裂缝发育的特征及对产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选取元坝东、元坝西、马路背3个区块,综合岩心、薄片、测井、试气及试采等资料,对各区块储层裂缝发育特征、裂缝对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元坝东、元坝西部主要发育剪切缝,均以低角度裂缝为主,宏观及微观裂缝密度均较低,其中元坝东部裂缝有效性较高,元坝西区块裂缝有效性较低。马路背地区发育剪切缝、张性缝2种力学成因的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宏观及微观裂缝密度均较高,裂缝有效性较高。宏观裂缝的倾角、有效性、密度综合影响着气井的初期产能,集中发育的网状微观裂缝或微观裂缝溶蚀作用可改善储层基质,是气井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节理缝等)构成的网状复合输导体系,具有立体输导、近源聚集的优势,从而使由下伏吴家坪组烃源岩和侧向的大隆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和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富集的层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产气地层。近年来发现的普光、龙岗、元坝等天然气田是重要的西气东输基地,对国家油气战略安全具有重要贡献作用。通过野外露头样品及钻井岩心分析,对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气藏主要是一种白云岩气藏,生物礁灰岩储集能力较差与沥青充填有关,为气源层。野外露头考察发现礁盖白云岩具有更优的储集性能,但普光长兴组顶部的白云岩为一种非礁盖白云岩,揭示了长兴顶部的纯白云岩本身就是含气储层,与生物礁关系不大。②川东北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包括溶洞、晶间孔、晶内溶孔和晶间缝,为成岩过程中彻底云化而成。③川东北长兴组白云岩化存在5种成因机理:暴露淡水淋滤与蒸发泵流作用、渗透回流或盐水回流台地交代作用、埋藏成岩白云岩化、热液白云岩化、风化交代白云岩化,以前两种为主。表生和早期成岩的白云岩受沉积微相控制,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成因模式。川东北生物礁常常发生白云岩化作用,尤其是生物礁顶部,白云岩化后储集性能得到较大改善。④研究区长兴组中上部白云岩气藏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价值,尤其是长兴组顶部的白云岩自身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储集能力,在封盖条件较好的广大区域均可形成工业气藏,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外(包括平昌海槽)长兴组也存在发育工业大气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合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三新"领域之一,整体低渗-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是深层—超深层勘探的甜点.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深度为4~8 km)碎屑岩仍可发育原生孔隙主导型、次生孔隙主导型、孔-缝复合型和裂缝主导型优质储层;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中,古生界储层以次生孔...  相似文献   

13.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断深化,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困难,水平井部署与优化设计影响因素众多,长水平段水平井长穿优质薄储层难度大等诸多难题。为实现对该气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生物礁储层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研究、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水平井优化设计、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等技术攻关。相关系列攻关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元坝气田的开发建设,建成了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混合气产能可达40×10~8m~3/a。该气田的成功投产,一方面奠定了我国在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的长期稳定供气,对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坝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和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学报》2014,35(6):1001-1011
借鉴普光气田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川东北巴中地区钻探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滩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元坝1井,获得50.3×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元坝气田。元坝气田为常压高含硫化氢岩性气藏,具有构造变形弱、整体埋藏深的特点,气藏中部平均埋深6 600 m,是四川盆地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元坝气田以长兴组礁滩储层为主,其规模大、储集性良好,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石化作用控制,深埋溶蚀、构造作用影响相对较弱。对元坝、普光等气田深层礁滩相储层特征进行对比,探讨其储层形成机理,认为早期沉积-成岩环境控制了储层的规模与早期孔隙发育,构造-流体耦合控制了裂缝与溶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孔隙的保存与改造。  相似文献   

15.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主体为埋藏超深的缓坡型台缘生物礁气藏,为解决气藏开发评价面临的生物礁发育模式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规律不清、超深薄储层精确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海平面升降变化与生物礁发育模式的关系,分析了礁相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提出了生物礁储层预测的思路与方法,明确了生物礁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地层中共发育4期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单礁体可分为单期礁和双期(多期)礁两种模式。礁群可分为纵向进积式、纵向退积式、横向迁移式、横向并列式、复合叠加式5种模式;元坝地区生物礁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背景、海平面升降变化、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垂向上储层主要发育于礁盖,横向上主要发育于礁顶,礁后次之,礁前较差。  相似文献   

16.
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缓坡型礁滩相储层精细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埋深达7 000 m左右,生物礁滩规模小、分布分散,储层薄、物性和连通性差,加之气藏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其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实现该气藏规模、有效开发,作者创新和集成一系列技术,对生物礁滩储层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首先,在该区层序划分、沉积微相研究和现代礁滩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了礁滩储层发育模式。第二,以此发育模型为指导,开展测井储层识别与物性评价,进而井-震结合建立正演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敏感属性提取及反演方法,预测了储层平面展布。第三,采用地质约束、地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剖面识别、平面约束、三维边界雕刻、礁滩体连通性检测和三维精细雕刻,精细刻画了生物礁滩储层空间展布。最后,分析了生物礁体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优势储层空间分布情况,总结建立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3种主要结构模型,为元坝长兴组气藏开方案编制与开发井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元坝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彤楼 《石油学报》2019,40(6):748-760
梳理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厘定奠定了元坝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现的基础。通过对油气成藏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解剖,元坝地区礁滩发育具有沿"开江-梁平陆棚"成排成带分布、早滩晚礁、前礁后滩的特点,以侧积、前积迁移生长为主,飞仙关组不发育滩相优质储层,长兴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三期破裂、三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二叠系大隆组与吴家坪组两套烃源岩的有效叠加为大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微小断层、微裂缝及层间缝共同构成的"三微"立体输导体系能够满足油气运聚的需要;元坝气田的成藏模式为:近凹富集、"三微"输导、岩性控藏、构造控富。针对元坝气田超深层、多压力系统等复杂地质条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超深层生物礁滩储层精细预测与气水识别、复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和薄储层精细刻画、超深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复杂礁滩体超深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元坝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推动了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4,他引:3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是否存在规模有效储层长期存在争议。随着一批规模大、产量高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结束了是否存在有效储层的争议,但深层—超深层优质规模性储层的形成、保持机理又成为新的关注焦点。通过对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研究,提出了沉积—成岩环境控制早期孔隙发育、构造—压力耦合控制裂缝与溶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深部溶蚀与孔隙保存的"三元控储"成因模式。随着勘探的推进和研究的深入,相继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又发现了一些新类型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微生物岩储层与早期沉积组构密切相关,与鲕滩、生物礁等高能环境控制的储层有一定差异;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存在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在其影响下形成了断控洞穴、裂缝及沿缝溶蚀的断控储集体,与裂缝-孔隙型储层差别明显;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发现了一套以缝洞和石英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热液硅化碳酸盐岩储层,其成因与大气淡水、有机酸、TSR等已发现的成岩流体溶蚀作用无明显关系。这些新类型储层的成因机理与"三元控储"成因模式的核心思想契合,但其现象与经典实例存在一定差异。这些新发现拓展了"三元控储"成因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