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国土开发战略选择的重要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进行改进,构建符合当地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生态保护重要性总体不高,没有极重要区,重要区面积仅占3.93%,主要分布在新阳高速、大广高速两侧以及汝河、洪河等地;农业生产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80.67%,呈现“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西南部、东南部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建设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77.24%,呈现“中西部和镇区高,东西部边缘低”的分布特征。今后应按照“五带四片、一区多点”的国土开发战略布局,合理安排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区域建设用地的利用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然后以保定各市县为例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市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级,同时进行GIS区域空间差异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展研究,既可以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确定农业生产格局,又可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从而提升国土空间的治理能力。本文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的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农业开发潜力、风险识别、农业空间划定研究。研究表明:安仁县农业资源禀赋较好,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III级及III级以上的土地面积达到63 705.49 hm2,占县域总面积的43.57%;农业开发潜力土地面积达到18 678.51 hm2,占县域总面积的12.77%。安仁县属于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良好,区域农业开发潜力高,但农业发展受生态限制因素影响较大,在耕地保护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生态安全风险及矛盾冲突。经调查分析,存在冲突土地面积达到7 105.15 hm2,占县域总面积的4.86%。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格局特征识别农业空间,划定安仁县农业空间土地面积为49 616.65 hm2,占县域总面积的33.93%,并且明确了该县属于“两盆地一走廊”的农业发展空间格局。这为锁定农业综合治理靶区,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级受生态保护重要性、土地资源、水资源、自然灾害等多种要素影响。安仁县的现状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与生态保护极重要、极敏感地域重叠较多,且在承载能力低区域存在大量种植园地、养殖坑塘等农业用地。关注山地丘陵地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善加利用各等级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土地,对于有效化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生态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为协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本文以海东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以2010—2014年海东市统计年鉴和土地变更数据等资料为基础,根据《城市建设用地集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对海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从人口、经济变化与建设用地变化情况来判断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数进行计算,最后根据集约总指数和海东实际情况判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级。结果表明:I级有民和县,Ⅱ级有循化县、平安区、乐都区,Ⅲ级有互助县、化隆县,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普洱市十县(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10年间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土地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揭示普洱市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建议,目的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开展面上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现状,提出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影响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指标项。通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项标准值研究,分析制约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因素,找准提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突破点,确立指标项权重,通过构建露天开采矿山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考核和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及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路,以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共伴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规模大,尾矿废石分布广、数量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走集约节约与综合利用之路。本文论述了河北省矿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性,简要介绍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所实行的主要扶持政策以及河北省配套的政策及主要做法,总结了这些政策实施后对综合利用工作的推动作用和主要效果,并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了今后需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的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土地集约利用作为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理清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京津冀地区2002-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核算基础上,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脱钩理论、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时空演变、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标准差椭圆分布格局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其中土地集约利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62%的城市碳排放量已出现下降趋势;(2)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已处于较为理想的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3)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较为显著,交互后均优于单因子影响力,其中经济投入水平与土地投入水平因素的交互影响程度最高,土地投入水平内部因素交互后驱动作用最弱。研究结论: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已处于较为理想的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 在未来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处理好影响碳排放增长的高驱动因子与一般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采用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用地方式是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方针,集约用地评价对于集约用地具备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主要地级市2000~2014年间相关建设用地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建设用地投入水平、利用程度、产出水平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建设用地利用评价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4年三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并赋分,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化显示,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空间上,经济带东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总体高于西部;(3)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相关性。对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评价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和变化趋势,为未来城市土地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必将成为土地可持续的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G1模型法、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开展评价,提出不同空间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指导未来承德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必将成为土地可持续的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G1模型法、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开展评价,提出不同空间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指导未来承德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系列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从5个角度梳理了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同模式。它们分别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操作模式、发展阶段模式、空间布局模式、利用规模模式和投入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区域层面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分类体系,包含3个一级类,12个二级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制约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的基础上,以江西龙南县为例,采用实地抽样调查分析、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评价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从村庄人地关系指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益指数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指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2个方面提出了评价的技术方法。实证研究得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度总体不高、村庄内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东江乡、汶龙镇、安基山、九连山等乡镇(场)的集约节约度最低。因此,在龙南县应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得出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值,并尝试用聚类方法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类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结果表明:1)靠近沿海的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中部城市次之,北部城市土地低度利用,这是由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的;2)在福建省省域空间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这主要是由区域区位优劣造成的。通过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分析研究,反映了该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土地储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和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最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表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表现显著的城市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了实行GDP“低代价”增长的必要性。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干部综合考核体系和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GDP“低代价”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