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聚氨酯泡沫及其原材料聚醚多元醇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来源及检测方法。从选择新型催化剂体系、改进聚合工艺、改进后处理工艺及在聚醚多元醇中添加稳定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降低聚醚多元醇VOC含量的技术;同时从脱除残留单体及溶剂、选择新型链转移剂、选择新型自由基引发剂等方面详细总结了降低聚合物多元醇(POP)中VOC含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离子交换树脂工艺聚醚多元醇LEP–4801LV及后续接枝聚醚LHH–500L与传统酸中和工艺聚醚多元醇及其接枝聚醚在醛含量、总碳VOC(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气味上的表现,同时将接枝聚醚制成模塑泡沫,对气味、五苯三醛等VOC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工艺聚醚多元醇所得接枝聚醚LHH–500L可明显改善下游制品的气味和VOC。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官能度的醇类化合物为起始剂,氢氧化钾(KOH)为催化剂,通过低挥发性有机物(VOC)聚合工艺,与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进行开环加成反应,合成了羟值约为24mgKOH/g的低VOC聚醚多元醇JQN-6034D。该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MDI-100、MDI-50、PM-200反应合成了高回弹泡沫用改性MDI,用其制备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具有气味小、密度低(37 kg/m3左右)、开孔性良好以及物理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着重研究了低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JQN-330NG合成中,精制工艺的确定以及抗氧剂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采用优化工艺合成的聚醚多元醇JQN-330NG几乎无气味,醛含量低,并且其制备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气味等级和VOC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MDI及其改性物、聚醚多元醇、氨基聚醚等为原料,研制了一种泡沫防护用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403。讨论了NCO含量,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扩链剂的类型等对该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SPUA-403喷涂聚脲材料及其在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泡沫材料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MDI及其改性物、聚醚多元醇、氨基聚醚等为原料 ,研制了一种泡沫防护用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 40 3。讨论了NCO含量 ,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扩链剂的类型等对该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SPUA 40 3喷涂聚脲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泡沫材料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组分聚氨酯泡沫材料加工工艺,通过加入含卤素阻燃聚醚多元醇、阻燃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阻燃剂、抛射剂等原料,制成了单组分高阻燃喷涂型聚氨酯泡沫材料。讨论了主要原料对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喷涂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由阻燃聚醚多元醇IXOL■M125合成的制品阻燃效果较好,最佳添加量为组合聚醚质量的60%;纳米氢氧化铝添加量为组合聚醚质量的4%~5%时,可得到难燃级材料;异氰酸酯指数为7、二甲醚和丙丁烷质量比为55:45时,所得产品喷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起始剂和合成工艺制备出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官能度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YEP–4700,并用于低气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高回弹泡沫塑料的制备。此聚醚多元醇的应用可减少高回弹组合料中聚合物多元醇(POP)的用量,从而减少气味、VOC等有害物质来源,并有效降低高回弹泡沫的密度,提高泡沫的回弹性和抗压强度,实现泡沫轻量化。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苯酐聚酯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组合聚醚,再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阻燃型聚氨酯硬质泡沫。讨论了苯酐聚酯多元醇、硅油及发泡剂等因素对泡沫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聚醚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的阻燃型聚氨酯硬质泡沫,其氧指数在28以上,压缩强度为300kPa,达到了国家标准GB/T8624-1997中B2级氧指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瀚森公司最近推出了新型化学材料Resonance~?多元醇,该材料为聚氨酯硬质泡沫生产商提供了一系列优势。这类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时,产生聚氨酯泡沫绝缘保温材料,应用于建筑隔热、冰箱和冷冻机以及工业隔热领域。瀚森独特的多元醇系列以Resonance~?品牌推出,结合了传统多元醇、聚酯和聚醚多元醇的最佳性能,可成为商业级聚氨酯泡沫板中这些材料的"直接"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刘广军 《广州化工》2014,(23):22-23
聚合物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原料之一。本文从聚醚多元醇合成工艺入手,重点阐述不燃级聚氨酯泡沫用聚合物多元醇( POP)和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 POP)的制造工艺发展,其中不燃级聚氨酯泡沫用POP的制造分为外加法和内加法。最后,对聚醚多元醇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国内聚醚生产企业应加快先进合成工艺的开发和引进。  相似文献   

12.
车用胶粘剂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用胶粘剂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其VO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和气味性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焊装用胶的主要成分为丁基橡胶、加工油和炭黑,三者对VOC含量的影响依次为加工油>炭黑>丁基橡胶,其气味等级(3~4级)属于难闻和反感级别;涂装用胶的主要成分为糊状PVC(聚氯乙烯)树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和有机溶剂等,其对整车车内VOC含量影响较大,并且涂装用胶的气味等级(4级)属于反感级别;总装用胶的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其乙苯含量相对最高,对整车车内的VOC含量影响极大,并且总装用胶的气味等级(1级)属于无法忍受级别。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分离蛋白、高活性聚醚、聚合物多元醇、交联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和混合异氰酸酯为原料,自由发泡、常温熟化制备了大豆蛋白基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大豆蛋白质(SPI)对聚氨酯泡沫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孔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I添加量对泡沫物理和力学性能影响最大。随着SPI含量增加,泡沫的密度、尺寸稳定性提高,压陷硬度和舒适因子提高增大;回弹率下降,断裂伸长率减小,而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SPI能够提高聚氨酯的热稳定性,但最好低于150℃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芳香醇、脂肪醇及溴代醇为主要物料制备了阻燃聚醚,再与固体阻燃剂和液态阻燃剂复配使用,制得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原料种类、发泡剂、异氰酸酯指数、阻燃剂种类等因素对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阻燃聚醚与复合阻燃剂复配使用,制得的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其氧指数接近29%,压缩强度为270kPa,达到了国家标准GB/T 8624—1997中B2级氧指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苯酐聚酯多元醇、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M-200、发泡剂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泡沫稳定剂硅油AK-8801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氨酯硬泡,考察了不同种类多元醇及其配比、发泡剂、泡沫稳定剂种类及用量等对聚氨酯硬泡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羟值、高官能度的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可提高泡沫的压缩强度,且当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4110为100份,并加入20份左右苯酐聚酯多元醇580及10份左右聚醚403,泡沫稳定剂用量1~2份,发泡剂水用量0.5~1份,HCFC-141b用量30~35份,催化剂用量0.5~1.5份时,所得聚氨酯硬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慢回弹聚醚、普通聚醚、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开孔剂,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制备慢回弹聚氨酯聚醚组合料及慢回弹聚氨酯软泡,并检测其性能.结果表明,水用量在2份,L598催化剂在4.5份,模具温度在45℃,异氰酸酯指数在75时,慢回弹聚氨酯软泡具有较好的发泡工艺及泡孔结构,密度与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水发泡工艺,通过对配方的调节,研制了一种具有较高耐压强度和较好降噪性能的聚氨酯开孔硬质泡沫塑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芳香胺类聚醚多元醇A和低粘度聚醚多元醇B配合,当开孔剂质量分数为3·0%、泡沫稳定剂质量分数为2·0%、水的添加量为4·0%,泡沫厚度为3·5cm时,聚氨酯泡沫塑料降噪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李永鑫 《云南化工》2019,(6):117-118
将聚醚多元醇与MOCA制成交联剂,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醚多元醇制成异氰酸酯预聚体,制备双组分无溶剂高强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分析了预聚体的用量、填料类型与聚醚类型、聚醚多元醇的配比、异氰酸根含量(-NCO)对涂膜力学性能的作用。通过此方式所制备的防水涂料效果良好,可以满足高铁专线混凝土桥梁防水层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及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然后采用扩链、交联和丙烯酸酯复合改性等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结果表明:水性PUA具有丙烯酸酯和聚氨酯(PU)的双重优点,而且其低温成膜性较好、综合性能较优、成本及VOC含量较低;由PUA配制的木器漆,其主要性能均达到HG/T36082-1999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绍斌  徐晓辰  周晓谦  郑扬 《应用化工》2011,40(2):295-298,302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聚醚多元醇配比、异氰酸酯指数和催化剂用量等对聚氨酯注浆材料冲击、压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混合聚醚多元醇的配比为5∶2∶4,异氰酸酯指数为1.15,催化剂的用量为0.1%时制得的聚氨酯注浆材料性能最好,其冲击强度为4.4 kJ/m2,压缩强度为4.6 MPa,拉伸强度为2.810 MPa。此时硬质聚氨酯泡体为闭孔结构,其冲击断口形貌呈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