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s7和s670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s7和s670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植入32枚s7支架,其中A型病变4处,B型病变19处,C型病变9处,成功率100%;36例植入36枚s670支架,其中A型病变2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10处,置入35枚,成功率97.2%.1例因支架远端撕裂而植入coroflex支架.两组均随访半年.s7组2例心绞痛复发(6.25%),但无死亡、再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s670组3例心绞痛复发,1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原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接受Firebird或普通支架置入术,其中Firebird组60例,Cypher支架组52例,裸支架(Mustang)组20例.比较各组支架术即刻及近期结果.结果 3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100.0%和100.0%,随访率为88.3%、92.3%和85.0%,硝酸脂药物停用率为32.1%、33.3%和29.4%,再住院率为5.6%、8.3%和11.7%,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植入的112枚支架中109枚支架内腔得到清晰显示,总显示率97.3%(109/112)。12处中、重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10处;15处轻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正确5处,误诊10处,无漏诊。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9%(99/100),阳性预测值90.9%(16/24),阴性预测值98%(99/101),准确率97.3%(109/112)。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5.
6.
杜发旺 《工业加热》2016,(2):160-163
【摘要】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到2012年3月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39例,并按1 ∶ 2配对抽取同期复查冠脉造影术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50%)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选择再次行急症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33例,1例术后在院内死亡,余32例好转出院。结论 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植入罪犯血管支架的直径较小及长度较长、术前LVEF低(<50%)是支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长度≥29.5 mm或支架直径≤2.94 mm与较高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相关。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支架内血栓后死亡率高,但早期行急症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重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53处长病变(≥30 mm)接受重叠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DES组),47例51处病变接受重叠金属裸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BMS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造影及介入治疗特征、临床和造影随访结果.结果两组介入治疗前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DES组植入支架较多,病变长度、支架覆盖总长度大于对照组,且血管内径小于BMS组.DES组复发胸痛者显著少于对照组(6%和38%,P<0.01),DES术后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1±0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 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 CRP、LDL- 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 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个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前后作SBS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验证。根据支架完全膨胀和精确定位相关标准评价SBS检查和IVUS验证结果。结果 对比IVUS验证结果,SBS技术精确指导PCI手术中48个(48/58,82.8%)病变的支架定位,同时检测到8个(8/58,13.8%)病变为支架膨胀不全。SBS技术预测支架膨胀不全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80%。SBS检测到的支架管腔最小面积(MSA)与IVUS验证的MSA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01)。结论 SBS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能精确提供植入支架定位及支架完全膨胀信息的方法,可常规应用于PCI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开展IVUS检查的临床中心。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对2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DSCTA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选取双源CT和CAG检查后均接受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患者各30例,对比造影体位、介入操作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结果 DSCTA检查210例患者2 630节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比较,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2%、91.3%、100%,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DSCTA造影体位2~3个、介入操作时间约15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8 ml(30~150 ml),分别比CAG减少2~4个、缩短约10 min、减少一半。结论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准确性高,近似于CA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术前DSCTA检查可减少术中患者造影体位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缩短介入治疗时间,达到减少医源性放射性辐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104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入选,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1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3 例.随访( 11.9 ±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提示,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及方法.方法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冠状动脉瘘17例,其中应用Cook公司非可控弹簧圈11例,可控弹簧圈2例;Pfm可控弹簧圈1例,AGA公司Amplatzer Duct-Occluder 3例;外科手术(手术组)修补术26例.结果介入组除早期3例因所选弹簧圈太小,而且为非可控,导致术后弹簧圈移位,2例经导管术取出,1例行外科手术修补并取出弹簧圈,其余病例均获成功,平均随访3年.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手术组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瘘经合理的治疗可取得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到的破裂斑块部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 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6例,按IVUS所见,将患者分为有破裂斑块(RP)组18例和无破裂斑块(CTL)组18例,应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 RP组共发现18处破裂斑块,破裂斑块空腔面积平均为(3.3 ± 2.8)m2,破裂斑块处斑块负荷平均为68.7% ± 12.1%,CTL组为69.2% ± 11.7%。RP组平均cTFC由术前25.5 ± 8.0降为22.1 ± 5.3(P = 0.13),CTL组则由术前25.2 ± 7.6下降到15.1 ± 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与CTL组相比,在破裂斑块处行PCI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该处介入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冠脉MRA,Coronary MRA)是一种无创的又可直接对冠脉进行显影的技术。本文比较了多个研究关于冠脉MRA和传统冠脉造影(CAG)在诊断冠脉狭窄的结果,确定其诊断冠脉狭窄的有很高的准确度,尤其是对于冠脉的近段和中段;检讨了目前二维(2D)和三维(3D)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使它还不能成为一个敏感的筛选冠心病的工具;并探讨了冠脉MRA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