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开通成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ICAO患者,系统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血管开通的因素。结果 43例患者中36例完成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83.7%(36/43)。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半年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0.05),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在颈内动脉有反流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无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患者(P<0.05)。1例患者二期术后3 d出现同侧脑组织少量出血,1例二期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另1例一期术后出现同侧脑卒中新发梗死,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9%(3/43)。结论 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ICAO技术上可行,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为开通成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临床特征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11例有或无HD治疗的下肢ASO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PTA术。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24年,有HD治疗组无截肢生存较差于无HD治疗组(P<0.000 1),术后一期通畅率明显低于无HD治疗组(P=0.000 4)。两组间无截肢生存率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有HD治疗组独立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无HD治疗组独立影响因素为Fontaine分期及高脂血症。有HD治疗组中术后感染死亡率(10/18,55.5%)高于无HD治疗组(6/26,22.2%)(P<0.05)。结论 PTA术治疗HD并发下肢ASO患者预后较差于非HD并发ASO患者,糖尿病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仰卧位顺行再通失败后,股腘动脉双通路技术在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顺行开通失败后改经腘动脉逆向穿刺并配合顺行开通术的股浅动脉CTO患者36例,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其中11例有静息痛,5例足趾缺血性溃疡;股浅动脉平均闭塞长度为(88.4±5.6) mm,平均踝-肱指数(ABI)为0.52±0.12。手术均先采用经对侧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失败后取仰卧位结合透视或路径图导引下经腘动脉逆行穿刺,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作闭塞段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症状及血管通畅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通过股腘动脉双入路开通闭塞段动脉,共植入支架68枚,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夹层、动静脉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间歇性跛行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超声随访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6个月有6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无明显症状;术后12个月27例中有13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复查造影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11例术前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6个月随访中未再出现静息痛。5例足部溃疡患者中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 3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愈合。ABI由术前0.52±0.12改善至术后1 d 0.83±0.16(n=36,P<0.05),术后1个月0.82±0.12(n=36,P<0.05),术后6个月0.75±0.10(n=36,P<0.05),术后12个月0.68±0.13(n=27,P<0.05)。结论 股浅动脉CTO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动脉顺行和腘动脉逆行开通闭塞段技术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确切,是股浅动脉CTO治疗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起始部急性闭塞的不同开通策略及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起始段急性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微导管+微导丝、小球囊+微导丝、多功能管+超滑导丝)开通闭塞段,对开通策略制定、手术器械选择及其开通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发生远端栓塞事件2例。术后90 d随访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状。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手术策略上既要提高开通成功率,尽量缩短开通时间,更要兼顾手术安全。微导管、导丝配合通过病变方法应作为首选,但在特殊条件下其它开通方式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的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2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定血管再通,TICI分级3级为完全再通,2a/2b级为部分再通,0/1级为再通失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3分为预后良好,4~5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后血管内机械再通成功率为83.3%(10/12)。术后5例患者TICI 3级,2例2b级,3例2a级,2例0级。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0%(6/12),预后不良率为25%(3/12),病死率为25%(3/12)。完全再通5例中围手术期无取栓相关并发症,其中3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部分再通5例中2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脑出血,其中3例随访预后良好;再通失败2例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预后不良。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可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仍有较高预后不良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7例Lerich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65条患肢)中接受单纯PTA术2例,导管接触溶栓(CDT)后PTA结合支架植入5例,PTA结合支架植入50例,共植入支架97枚,技术成功率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2±0.22改善至术后平均0.83±0.1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9.8±2.8)个月,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4%、90.7%,二期通畅率为96.4%。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手术期发生髂动脉球囊扩张破裂2例,肱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3例,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1例。对比剂肾病1例,最终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1.75%。1例二期处理后3个月出现支架内再闭塞,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论 PTA术治疗Leriche综合征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围手术期死亡率低,近期通畅率可。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能的技术成功率及术后通畅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首次PTA治疗的256例血液透析AVF失功能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7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9.3±12.4)岁。评估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原发疾病、内瘘类型、内瘘位置与狭窄位置、长度、程度等影响因素。结果 256例AVF失功能患者中发现364处狭窄。PTA术技术成功率为96.4%(351/364),临床成功率为97.5%(355/364)。术后早期(6个月内)AVF失功能复发与高龄(P<0.001)、伴有糖尿病(P=0.002)呈正相关。伴有糖尿病(P=0.003)、高龄(P<0.001)与一期通畅率较低显著相关;伴有糖尿病(P=0.021)、高龄(P<0.001)、狭窄段较长(P=0.002)、早期复发(P=0.003)及残余狭窄(P=0.013)与二期通畅率较低显著相关。结论 PTA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手术治疗AVF失功能的有效方法。术后一期、二期通畅率较低的高龄及伴发糖尿病患者必要时可重复接受PTA术,以保持AVF通畅性。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19例(95%),症状消失,静息痛症状缓解;失败1例(伴发腹主动脉瘤、静息痛),瘤腔内大量血栓多次脱落至远端动脉,足部动脉完全闭塞,且取栓后效果不佳,终因剧烈疼痛予膝下截肢。1例前半足截肢患者于术后第7日左下肢动脉形成血栓,经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术后踝-肱指数(ABI)与术前比较,7例(36.8%)提升<0.3,8例(42.2%)提升0.3~0.5,4例(21.0%)提升>0.5。18例患者平均随访4(1~8)个月,症状均缓解,未再次干预;1例足趾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结论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所致缺血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响技术成功率及通畅时间的因素。结果 静脉DSA显示16例患者共16处狭窄/闭塞,其中狭窄病变6例,闭塞病变10例。PTA治疗成功14例,其中1例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仍>50%,予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87.5%;失败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长段闭塞血管。14例随访3~24个月,中位通畅时间为10.5个月,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1.4%(10/14)、57.1%(8/14)、42.9%(6/14)。单因素分析发现闭塞长度、血管成形时所需球囊压力,是影响术后通畅时间的因素。结论 PTA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S安全有效,但远期通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病变的初步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3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完全闭塞。CEA联合CAS术后严格随访,影像学检查评估重建血管再狭窄率、再次脑卒中率、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成功18例。随访期复查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16.7%(3/18),再次脑卒中率较低为11.1%(2/18),总体mRS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颈内动脉闭塞治疗的新兴术【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术、导管接触溶栓(CDT)、支架取栓等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肾动脉闭塞(ARAO)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8例确诊为ARAO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种技术血管内再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血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8例ARAO患者均实现了肾动脉血运完全或部分重建,其中3例肾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中2例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CDT 治疗,1例接受血栓抽吸术联合CDT治疗;2例肾动脉主干闭塞伴肾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患者接受支架取栓联合CDT治疗;3例接受单纯CDT治疗。治疗后40 h内所有患者腹痛缓解,收缩压由(142.0±20.8)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26.9±7.5) mmHg(P=0.052),实验室检查显示肾功能改善。随访增强CT表明受累的肾动脉及肾皮质灌注部分恢复。 结论 在一定时间窗内联合应用多模式个体化血管内治疗方案对ARAO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增强CT扫描强化肾实质可能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颅外段颈动脉夹层(eICD)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8例症状性自发性eICD患者,经抗栓治疗无效后行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进行出院后随访,通过整理得出数据。结果 在8例自发性eICD患者中,所有支架植入手术均获得成功,2例患者在术中应用了保护伞,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造影检查,6例eICD病变处狭窄基本消失。2例患者于术中球囊预扩张后出现血管闭塞,在迅速支架植入后血管恢复通畅,残留10% ~ 20%狭窄,其余6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人术治疗自发性eICD安全、有效,但应仔细判断狭窄发生的部位,谨慎对狭窄部位预扩张以及应用保护伞。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通过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例分析,总结顺行开通失败后选择腘动脉穿刺逆行辅助开通股浅动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患肢对侧股总动脉逆行穿刺“翻山”后顺行开通股浅动脉失败,改行患侧腘动脉穿刺逆行通过股浅动脉闭塞段,以穿针技术将导丝插入对侧动脉鞘中并引出体外,形成工作导丝环;再经对侧动脉鞘沿导丝依次行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扩张,完成股浅动脉开通。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3例伴发足趾坏疽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坏死足趾均已自行脱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经腘动脉逆行穿刺辅助开通股浅动脉闭塞是有效且可行的,可避免血管旁路移植术引起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院内病死率。对手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中球囊闭塞试验的重要性以及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对12例采用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结果经过介入治疗及系统的护理,12例患者术后无病情加重及死亡,患者平均观察9d后出院。随访4~12个月,其中7例未见不适,4例复查动脉瘤消失,1例患者有不适,DSA复查未见异常。结论对行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动脉瘤的患者,介入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发症预防及规范的护理程序等均是保证手术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