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于2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 ET 2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移植前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方式分为3组。栓塞组:行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85例);手术组:行输卵管积水腹腔镜造口术或切除术(90例);对照组:移植前未对输卵管积水做任何处理(85例),比较3组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指标及IVF- ET的相关指标,分析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对IVF- ET的影响。结果 栓塞组85例患者中,单侧输卵管积水46例,双侧输卵管积水39例,共124条输卵管,栓塞成功124条,总成功率100%。显著有效112条(90.3%);3组患者受精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和手术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患者行IVF- ET前,栓塞组和手术组处理方法均可以提高IVF- ET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及异位妊娠发生率。但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更简便、安全、有效,且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值得临床首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以及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输卵管积水栓塞处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蛳 ET)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行病变侧输卵管栓塞术,再行IVF?蛳 ET 154例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蛳 ET 84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的足月产妊娠率明显比介入治疗组低 (P < 0.05),异位妊娠率却高于介入治疗组(P < 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降低了IVF?蛳 ET的足月产妊娠率,并且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而IVF?蛳 ET术前行输卵管栓塞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可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卵管,插管均一次性成功。输卵管栓塞后1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显示有效者164侧为100%,其中显示最佳效果者136侧输卵管,占82.9%;无效者为0。结论输卵管栓塞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无手术并发症,简便,安全,经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药物、臭氧灌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整理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的369例共665条输卵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患者资料,将导管置于患侧子宫角部输卵管开口,使用导丝成功再通后跟进导管至输卵管近端,先后经导管注入复方疏通液(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和甲硝唑200 mg溶入生理盐水10 ml)及臭氧;造影观察术后开通情况,统计开通率,随访8个月内受孕情况并作数据处理。结果 665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输卵管综合治疗后559条(84.1%)基本通畅,完全阻塞疏通率为81.1%(43/53)。随访8个月:256例患者得以宫内妊娠,其中术后4个月受孕172例,5 ~ 6个月受孕39例,7 ~ 8个月受孕13例;随访者中输卵管妊娠12例。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药物、臭氧灌注治疗输卵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性不孕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输卵管阻塞需在DSA下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及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6例手术意外,而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手术意外,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介入室护士对输卵管介入再通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明显减少;输卵管再通成功率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得到了较大提升,护患信任度提高;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使输卵管再通手术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宫术前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对瘢痕妊娠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104例,分为A组49例,直接行清宫术;B组55例,清宫术前24 ~ 72 h行UACE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β人绒毛膜促性脉激素(β 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月经情况等。结果 A组中,4例因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或反复清宫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术,B组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清宫手术成功率在A组为91.84%(45/49),B组为100%(55/55);术中出血量在A组为(96.73 ± 153.30)ml,显著多于B组的(54.36 ± 38.09)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两组中孕期≤ 10周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67 ± 15.72)ml比(36.75 ± 16.85)ml, P > 0.05],而两组孕期 > 10周者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7.14 ± 97.59)ml比(101.33 ± 39.43)ml,P < 0.01)]。A组β 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25.32 ± 6.21)d,B组为(26.21 ± 7.32)d,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B组中孕期 ≤ 10周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21 ± 3.24)d 和(12.68 ± 4.56)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孕期 > 10周者则分别为(19.34 ± 5.72 )d 和(13.46 ± 4.87)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除4例子宫切除患者外,其余均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 UACE可减少清宫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提高清宫术的成功率,为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时间,特别适用于孕中期和急性阴道大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残端妊娠的临床特点,以及评价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在预防输卵管残端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术前行输卵管积水预处理的患者中,有35例为输卵管残端患者,其中单侧输卵管术后28例,双侧输卵管术后7例。输卵管残端长度10~45 mm,平均25 mm。所有病例均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输卵管,术后行IVF- ET并观察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双侧输卵管,术后IVF- ET妊娠率48.5%(17/35),无一例发生输卵管残端妊娠。结论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应用于栓塞输卵管残端,能有效避免输卵管残端妊娠。
  相似文献   

10.
李俊君  路华 《工业加热》2016,(5):374-37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08例,其中经单纯弹簧圈栓塞64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6例,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于介入栓塞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测试研究对象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P<0.05),且影响更为持久(P<0.05)。结论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与凋亡,产生原位肿瘤抗原,直接或间接激发机体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帮助逆转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本文主要对RFA治疗HCC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及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进而对RFA治疗HCC后的机体免疫改变进行阐明。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转移癌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经皮RFA治疗的肝转移癌共267例485灶为本研究对象。其中180例251灶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并确定RFA治疗方案(CEUS组),另87例234灶为RFA治疗前未行CEUS检查(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采用增强CT或(和)MRI、CEUS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定期随访判断疗效。结果 CEUS组中,25.1%(63/251灶)的CEUS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3 mm以上;8.8%(22/251灶)CEUS后显示清晰;造影后发现新病灶41灶。RFA治疗后,肿瘤早期灭活率CEU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239/251灶)、92.7%(217/234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局部复发率CEUS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31/251)、19.7%(46/234)(P < 0.05)。局部复发时间CEU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转移癌经皮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及数目,制订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肿瘤早期灭活率、降低复发新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27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测定术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等水平.结果促卵泡素术前为(8.63±10.33)IU/L,术后3个月(15.8±27.89)IU/L;促黄体生成素术前(11.77±12.21)IU/L,术后3个月(25.79±37.24)IU/L;雌二醇术前(160±67)pg/ml,术后3个月(184±87)pg/ml(P>0.05,t检验).手术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差异无显著性;其中2例出现绝经期的变化.结论子宫动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狭窄及支架置入术后气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气管狭窄并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对狭窄气道支架置入前后进行气流动力学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例气管狭窄均为恶性狭窄,病因为肿瘤压迫及侵犯。其中狭窄程度>50%者18例;狭窄部位以气管中段为主,为10例;狭窄范围以节段型为主,为15例;狭窄形态以偏心性为主,为17例。气管狭窄处支架置入后管腔截面积为(2.03±0.32) cm2,大于置入前管腔截面积(0.96±0.18) cm2;气管支架置入前狭窄处流速为(1764±1484) cm/s,大于支架置入后管腔内流速(688±434) cm/s;支架置入前左主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308±209) cm/s、(359±255) ml/s,均小于右主支气管入口处流速(464±246) cm/s及流量(526±283) ml/s,均P<0.05。气管支架置入后左右主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狭窄气流动力学参数以狭窄处出现气流高流速为特点,同时气管狭窄会对左右主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产生一定影响。气管支架置入后能显著增加狭窄处管腔面积,降低狭窄处高流速使气流平顺,并使两侧支气管气流分布均匀。气管狭窄支架置入前后的气流动力学参数模拟对该症病理生理学研究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开发一种具备X线/CT/MR下多模态显影能力的明胶栓塞微球。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单一携载固态纳米Fe3O4颗粒的明胶栓塞微球,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粒径、分散度;热重分析法检测微球内Fe3O4纳米颗粒载药量;X线、CT、MR检测评估多模态显影能力;利用兔心血及人血管内皮细胞行微球溶血试验及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观察微球弹性、溶胀特点及消毒方法。结果 最优化微球合成条件为Fe3O4与明胶质量比为2 ∶ 1。该微球外观圆整、分散性好、成球率高(最高77.0%)、载药率高(最高73.27%)、粒径适中为(199.78±142.90) μm,具备X线/CT/MR下多模态显影能力,最优化微球CT值最高可达(1 028.0±69.5) Hu(浓度25 mg/ml),MR T2值下降约50%(浓度4 mg/ml)。溶血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溶血率及吸光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溶胀特性,在无水乙醇中无溶胀现象。结论 以固态Fe3O4纳米颗粒为显影材料,明胶为聚合物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可成功制备载药量高、形态规则、表面光滑、不易聚集、X线/CT/MR下多模态显影能力更强、生物安全性高、消毒方便的栓塞微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胆囊动脉及胆囊显影与术后胆囊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肝肿瘤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动脉造影时出现胆囊动脉和(或)胆囊显影的临床资料,对出现术后胆囊炎的48例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次数与发生胆囊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肝癌42例,肝血管瘤6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26.2%),42例并发胆囊炎的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FUDR(或5-FU)+HCPT+BLM11例,FUDR(或5-FU)+HCPT+DDP(或CP)9例,FUDR+HCPT+BLM+DDP(或CP)6例,FUDR+HCPT+EPI 7例,FUDR+MMC+CP4例,含草酸铂(L-OHP)方案5例(其中2例发生2次以上胆囊炎)。6例并发胆囊炎的血管瘤患者治疗方案均为BLM粉8~24mg 溶于超液化碘油5~10ml 内栓塞。结论肝TACE时胆囊动脉及胆囊显影者术后发生胆囊炎的概率增高,化疗、栓塞方案(栓塞剂)含DDP、BLM及L-OHP粉剂的发生率更高,越过胆囊动脉后进行化疗栓塞可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