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GDP、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产业结构等系统分析了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与京津沪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而分析探讨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7-2016年SPOT5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和实地踏勘校对数据,根据《深圳市生态资源测算技术规范》(试行)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深圳市宝安区近10年来生态资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GDP增长与生态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6年宝安区植被覆盖指数、水面覆盖指数、建设用地覆盖指数、未利用地指数以及生态资源状况指数分别是43.16、68.87、43.43、72.83和53.24,生态资源状况指数等级为“良”;2)2007-2016年,宝安区植被覆盖面积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水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未利用面积总体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2007-2016年,宝安区植被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消耗量随GDP的增长先增加后下降,再回归到正常消耗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加量随GDP的增长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4)2007-2016年,宝安区生态用地的消耗总量随GDP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非生态用地总面积随GDP的增加而增加,但GDP每增长100亿元,非生态用地面积增加幅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宝安区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生经济理论中“干中学”模型,构造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生产函数,对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与长期变化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1986-2016年云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性检验。基于分析结果,对改善云南省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协调发展工农业提出政策建议。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城镇化率达到28%左右时,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产业结构比调整到4.28左右时,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目前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正处于不断缩小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推进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向互动对改善云南省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大国,“走出去”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能源储量,是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综合考虑国家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和企业经营的赢利性,在对亚太地区16个主要资源国的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亚太地区油气资源的宏观投资环境、发展趋势和竞合态势,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油气资源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焦作市为例,利用2000-2015年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地区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由于两者的转型都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关,所以,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中有很多相似性,容易引起两者的混淆。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概念,转型困境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以便在具体的转型工作中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使用 1995年以前我国资源产业的基础资料,通过资源产业集中度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探讨我国资源产业市场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15个地区1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因子、服务性投资因子和高级产业投资因子)分析各地区的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5个地区分成5类,找出投资结构类似的地区。最后,利用3个公因子,对新疆各地区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因子对经济增长起正向拉动作用,而服务性投资因子和高级产业投资因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负向的,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还是粗放型的,从而为今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参照。  相似文献   

9.
席皛  李悦 《资源与产业》2014,16(1):110-116
科学评价我国各省市区资源环境问题,采取有差异化的政策组合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特征及问题产生根源,揭示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同资源环境问题区域的约束和要求,并针对不同资源环境问题区域提出了具有差异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产要素流动和再配置对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1998-2007年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借助赛尔奎因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工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分析发现:该时段我国工业部门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为负,资本、劳动在工业部门间的转移并没有导致部门间再配置效应的提高;由于资本和劳动,特别是劳动,在地区间的再配置趋于不合理,从而导致地区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不高;总体上,我国工业增长格局的转换速度与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再配置的转换速度并不协调,从而引起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再配置效应不佳,我国工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铬资源产业形势及其相关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内铬矿资源特征和铬矿供需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铬资源产业形势,表现为铬矿资源严重短缺、进口依存度高、长期稳定供给缺乏保障等方面。争对这一严峻形势,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策略:1)安全投资国外铬矿资源;2)加强国际合作,实施铬矿多元化进口;3)加大国内找矿力度,加快地质详查进程;4)综合开发伴生铬矿资源,减少资源浪费;5)提高低品位矿石利用率;6)含铬废品资源回收再利用;7)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以期为我国铬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是工业的粮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铁矿石资源产业作为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本文通过构建一般产业发展的阶梯模型(ILM),提出了基础层战略、扩展层战略、顶点战略3个层次,分析了层次间的内在关系,并根据模型对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战略框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铁矿石是工业的粮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铁矿石资源产业作为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本文通过构建一般产业发展的阶梯模型(ILM),提出了基础层战略、扩展层战略、顶点战略3个层次,分析了层次间的内在关系,并根据模型对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战略框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对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基于江苏省近8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其次运用DEA方法对工业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国家相关政策,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2004—2012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运用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及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克服原模型中权重的主观任意取值。测算结果显示:1)忻州市各县市区相对人口、经济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总体变化较为稳定;2)14县市的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空间匹配差异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县市区为全市重点开发区域,黄河流域大部分县为限制开发区,静乐和五寨县经历了上述2类转变,发展模式相对不稳定,同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分析2005—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3个城市的产业数据,分别以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为参照,对其“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3大指标评价长三角两省一市17个产业部门,以此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地区现在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程度依然严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2007年山西社会核算矩阵为基础建立了固定价格的乘数模型,研究了不同产业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但居民收入的增长不一定会使贫困减少,因此,为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与减少居民贫困之间的关系,依据可以反映居民收入与贫困的FGT指数构建了对贫困度敏感性效应分解的乘数模型,计算出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而得到了产业发展和贫困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教育部门对居民的收入和减贫效应最大,其中教育部门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农村居民,但对于赤贫人口的减贫效应更加显著。2)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部门在同时考虑对经济影响和居民减贫时,作用更明显。教育部门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部门符合优先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标准,而按照三大产业的角度来看,山西应大力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入手,分析我国锂资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锂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我国锂矿资源主要集中于西藏、新疆、青海、四川、江西,锂矿类型主要为硬岩型和盐湖卤水型。随着近几年对盐湖卤水型锂矿的开发,中国已成为锂资源大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锂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对外依存度高。同时,我国锂消费量逐年提升,也是全球最大锂消费国。我国锂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有提锂工艺水平不够高,锂产业结构不合理,卤水型锂矿开发程度较低,冶炼和回收环节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建议政府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加大力度提高生产工艺,提高锂资源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